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与实词(解析版).pdf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与实词(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与实词(解析版).pdf(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 0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与实词(解析版)专项训练卷一计划用时:1 2分钟 题量:3题 满分:1 7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2 0 1 8 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6分)(1)后 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2)簟之不以其道,自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3)一鼓作气,用 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居:_ _ _ _ 将:_ _ _ _ _ _ 策:_ _ _ _ _ _ 食:_ _ _ _ _ _ 作:_ _ _ _ _ _ 再:_ _ _ _ _ _【答案】居:经过 将:带领 策:用鞭子打 食:通“饲”,喂 作:振作 再:第二次【解
2、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居”“将”“策”“食”“作”“再”的意思,其 中“将”和“策”是名词作动词;食是通假字;“再”是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识记与积累。解释句中加点字。(6分)(1)学而不思则因,思而不学则殆。(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本荐柳絮因风起。(4)元方入门不顾。(5)人不十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不亦说乎?()论语)论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论语【答案】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以为快乐。不如,不及。回头
3、看。能忍受。同“悦”,愉快。【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乐”:以为快乐。“说”:同“悦”愉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堪”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能忍受”的意思,“顾”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回头看”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2 0 1 8 浙江湖州卷】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君子养心,莫普于城。(战国 荀子)()君子不隼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 张 衡 应问)()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
4、不市,小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宋 朱 熹 四书章句集注)(_ _ _ _)(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2分)A.诚实守信 B.重德修身 C.内敛含蓄 D.轻财重义【答案】善:好。患:担心,忧虑。为:当作,作为。(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患:担心,忧虑。专项训练卷-二计划用时:1 2分钟题量:3题满分:1 6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一 寺 临 河
5、干()(河中石兽)母十 余 岁()(河中石兽)尔 辈 不 能 强 物 理()(河中石兽)转 转 不 旦()(河中石兽)【答案】靠 近 经 历 分 析 停 止【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阅”在 这 里 是“经历”的意思,要解释准确。2 0 1 8 浙江宁波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8分)(1)寡廉等耻,而俗不长厚也。(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A.少。例:陶后鲜有闻 B.新鲜。例:芳草鲜美(2),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A.苟且。例:故不为苟得也 B.如果。例:苟富
6、贵,无相忘(3)人不无过?改之为贵。(王阳明 寄诸弟)()A.仔细。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谁。例:吾孰与徐公美(4)吸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A.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有时。例:或置酒而招之【答案】(D A (2)B (3)B (4)A【解析】(1)寡廉鲜耻: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鲜:少。故答案为A。(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的意思是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苟:如果。据此,答案为B。(3)“人孰无过?”的意思是谁都会有过失。孰:谁。故答案为B。(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的意思是有人生来就知道这些,有人通过学习而知道。或:有人。据此,答案为A。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分)(1)舜医于吠亩之中(2)必先苛其心志(3)益其所不能(4)中则无敌国外患者【答案】(1)兴起,指被任用。(2)使痛苦。(3)同“增”,增加。(4)在国外。【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发:兴起,指被任用。(2)一定先要使他心意痛苦。苦:使痛苦.(3)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4)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出:在国外。专项训练卷-三计划用时:1 0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 2 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
8、【2 0 1 8 浙江义乌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6 分)(1)年 数月,其马净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2)年之不以其道,拿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3)一鼓作 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居:_ _ _ _ 将:_ _ _ _ 策:_ _ _ _ 食:_ _ _ _ 作:_ _ _ _ 再:_ _ _ _【答案】居:经 过 将:带 领 策:用 鞭 子 打 食:通“饲”,喂 作:振 作 再:第二次【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9、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居”“将”“策”“食”“作”“再”的意思,其 中“将”和“策”是名词作动词:“食”是通假字;“再”是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识记与积累。解释下列字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分)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答案】被选拔。此,这。经常,常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本题中“举”属于古今异义词,解释为“被选拔”。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
10、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2 0 18 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期之B.河曲智臾立以应 今自亦死C.陶后瞥有闻 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A.意思都是 拜访。B.通“无”/逃跑。C.很少/有光彩的。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故选A o专项训练卷-四计划用时:1 2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 5 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出师表)(4 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遨陛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3)三阚臣于草庐之中()(4)遂许先帝以婴眼()【答案】(1)给予(2)社会
11、地位低微,见识短浅(3)拜访(4)奔走效劳【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卑 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 0 1 7 浙江衢州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元方入门不建()两腆战战()后遂无问律者()至若春和量明()长跪而谢之()命夸娥氏二子复二山()【答案】回头看 大腿 渡口 日光 道歉 背【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
12、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股”:大腿。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 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2)同舍生皆祓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余强饮三大自而别(湖心亭看雪)(4)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5)篝奋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答案】聚、团结。“被”通“披”石)。)穿。(3)酒杯。(4)惩罚。(5)用箕畚装(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
13、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被”是通假字,通“披”,穿。“箕畚”为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专项训练卷-五计划用时:1 2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 7 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2 0 1 7 浙江丽水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 分)(1)执策而强之()(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未果,寻 病 终()(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由是先主遂逅亮()(6)宋有富人,天南墙坏()【答案】(1)面对(2)被选拔(3)随即,不久(4)了解(5)拜访(6)下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
14、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0 1 7 全国中考模拟)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1)博学而筝志()(2)温故而知新()(3)学而时习之,不亦理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未若柳絮用风起(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咏雪)【答案】(1)笃:忠实,坚守。(2)故:旧知识。(3)说:通“悦”,愉快。(4)乐:以为乐趣。(5)因:凭借。【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15、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 中“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趣”的意思。【2 0 1 7 浙江义乌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6分)(1)友人惭,下车期0之,元方入门儿不赞.(陈太丘与友期)(2)家贫,无从锣:书以观,每俄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3)人恒理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优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引:顾:致:假:过:作:【答案】引:拉;顾:回头看;致:得到;假:借;过:犯错误;作:奋起,指有所作为。【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
16、,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 意“过”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专项训练卷-六计划用时:1 0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 1 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解释下面加点词的 意 思(陈涉世家)(4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固?怪 之 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答案】因为。统率,带领。通“已”,已
17、经。去,往。【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以”:通“己”已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
18、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2 0 1 7 浙江湖州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衣食所家,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在宋城上而待楚事矣(公输)【答案】安:养。寇:入侵。【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1)当娄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筑也。隆中对()(5)群臣吏
19、民能面则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奖:勉励。步:散步。“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致:前来。刺:批评。【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1)句意:应当勉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奖:勉励(2)句意:张怀民也没有睡觉,和我一起在庭院散步。步:散步。(3)句意: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句意:这个人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但不可以委屈他招他上门来。致:前来。(5)句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刺:批
20、评。专项训练卷-七计划用时:1 0分钟 题量:3题 满分:1 4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2 0 1 6 广东初一期中)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5分)(1)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十二章)()(3)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4)传不习乎?(论语 十二章)()(5)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答案】(1)子侄辈。(2)通“悦”,愉快。(3)约定。(4)老师传授的知识。(5)回头看。【解析】首先要根据作品所示,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儿女”为古今异
21、义,“说”为通假字,“传”为动词名用。【2 0 1 7 浙江宁波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词语。(4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敢。(2)盖阿桃核修狭者为之。(3)乃丹节帛曰“陈胜王”,置人所譬鱼腹中。(4)耳焉置土石?。【答案】(1)原来(2)任务通“拣”,挑选(3)写(4)况且【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2 0 1 8 广东中
22、考模拟)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1)濯 清 涟 而 不 妖 爱莲说(_ _ _ _ _ _ _ _)(2)能皆孤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3)邑人奇之,稍 稍 亲 容 其 父 伤仲永(_ _ _ _ _ _ _ _)(4)货晋其弃于地也,不 必 藏 于 己 大道之行也()(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答案】(1)濯:洗涤。(2)谤讥:议论。(3)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4)恶:憎恶。(5)信:通“伸”,伸张。【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
23、并灵活运用。注意通假字词,“信”通“伸”,伸张。词类活用词,“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做宾客款待”。专项训练卷八计划用时:1 0分钟 题量:3题 满分:1 4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2 0 1 7 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4分)(1)友人惭,下车弓产之,元方入门儿不顾.(陈太丘与友期)(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便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引:顾:致:作:。【答案】(1)拉。(2)回头看o(3)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4)奋起,指有所作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
24、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引:拉;顾:回头看。(2)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假:借。(3)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作:奋起,指有所作为。2 0 1 8广东广州】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1)沿河求之,不亦题乎()(河中石兽)(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
25、峡)(3)小大之谀,虽不能察,必 以 情()(曹刿论战)(4)父 利 其 然 也()(伤仲永)(5)扶苏以黎谏故,上 使 外 将 兵()(陈涉世家)【答案】颠 倒,错乱。消 失。(3)案件。以 为 有利。屡 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词语用法的积累,同时要认真读句子,结合句子内容去理解词语的意思。(1)根 据 句 意“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可 知“颠”是通假字,通“癫”,疯狂。(2)根 据 句 意“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声)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可 知“绝”是“消失”的意思。(3)根 据 句 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文言 虚词 实词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