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全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地理全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全教案.pdf(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儿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方案一)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
2、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儿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
3、极点 承转 想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经 线纬 线概 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长
4、 度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数 量无 数 条 巩固练习(方案二)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 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一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口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讲解 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 3 7 1 k m
5、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承转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板书 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下(注意教室的方向)(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讲解 地球仪是按
6、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 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板书经线纬线概 念圆弧状况长 度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O 巩固练习【板
7、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经线和纬线经 线纬 线概 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长 度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冬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设计思路】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设计了几个主要的教学方式,每一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有所不同。第种方式采用经常使用的谈话法和观察法。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活动。对地球形状的准确认识,在学生读书、看图和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采
8、用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归纳,这里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通过教师提出小步子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样有的放矢,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够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经纬线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表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种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看图、用图、画图等使学生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有所认识。在讲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时,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的过程有个认识,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通过点滴使学生在对地
9、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培养创新的意识。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种方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苴,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冲北极星)方,并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是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打好基础。对经纬线的特征的学习,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小组合作
10、的方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表格,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便于了解相近事物的特征所得出的结论。既要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将知识内容融于其中。第二课时重难点:经度、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半球划分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模型、动画演示、两半球挂图教育过程:提问导入地球仪上的线分别是什么?可以有多少条?如何识别它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他们是如何区分的?(学生回答:经纬线可以有无数条,分别标注度数加以识别)板书 经度和纬度 提问 地 球 上 最 长 的 线 是?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定为纬度的起点。(方案一)小组活动为主 提出要求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
11、,讨论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一会儿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法(语言、图示等)描述。(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加以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填表(学生按文字叙述纪录也可以)板书或投影片纬 度经 度起 点(0)线涮 道本初子午线度数划分示意图*90i-0,9(0卜北纬N5南纬S-0I RQ0 1 _西经W 翅E半球划分南 北 半 球东 西 半 球 提出问题 纬度的划分比较简单。经度的划分比较难,请同学们讨论完成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内容。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更细、总结归纳的更准确、更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讨论结果可以按项目填入表中 知识竞赛 为了检查同学们对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竞
12、赛(内容和方法见探究活动部分)(方 案 .)多媒体演示法为主 提问 什么叫纬度?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南北半球如何划分?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纬度的概念、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6,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位于 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 半球,赤道穿过、大洲。读课本图1.8,回答问题:高中低纬的范围,北 京(3 9 5 4 N)所在半球和纬度带 总结填表 提问 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以谁为起点线呢?惊险又是如何划分半球的呢?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 8 0 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 8 0 0线是一条线,1
13、 8 0 与0 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1 1,回答:东 西 半 球 的 界 线 是,大部分在东半球的有 洲、洲、洲,大部分在西半球的仃 洲、洲,北 京(U 6 E)位于 半球。总结填表 完成表格经度纬度度数起点线度数划分代 号半球划分 过渡 经纬网的应用 板书 经纬网 提出问题一艘船只在海上遇难,如何报告其遇难的位置?(用红点表示船只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引导理解引导思考,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任何-点的位置”:进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联系,如在班级中自己的座位确定等 寻求解决方法即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确定位置的“行
14、”和“列”?学生会发现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两条线有一个交点,就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引出经纬网与经纬线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问题解决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巩固练习 学生在图上找北京(1 1 6午、4(T N)、伦 敦(0 5N)、纽 约(4 1 N,7 4%)及课本“想一想”内容 板书设计四、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度数起点线度数划分代号半球划分五、经纬网 设计思路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同时注意学生年龄特征,所以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观察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教学,培
15、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法。第种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有许多使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主要以观察、在球面上记忆为主。教师为利于学生观察,提供挂图、地球仪,协助学生进行球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联系。在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经纬度的划分后,自己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呈.现给大家,给学生以展示的同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及时的采用比赛的方法巩固提高,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第二种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演示,教师应及时提问总结,和及时的练习巩固经纬网的教学应侧重于应用。采用问题解决法使学生明确经纬网
16、的作用、用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多做练习十分有利。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关 于“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昼夜更替。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教学媒体:手 电、地球仪、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教学过程: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 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
17、的发展。(略)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1)地球怎样自转?(绕轴旋转)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讨论或学生举例)4)自转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2.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3.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
18、(兰色)演示并提问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讨论:生活在地球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观 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学生活动: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
19、的变化规律时间正午影 长(厘米)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绕轴旋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天关 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教学过程: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板
20、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哪 儿 是 直 射 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步骤:(1)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2)另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学生活动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
21、分别站在P 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演示步骤:1.找 齐.“太阳”张开双臂旋转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2.倾 斜.A,B,C,D 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 侧偏)3.观察.确定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一 A眼睛、C嘴、C,D 鼻子)4.公转.四 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 提问: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读一读:极
22、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节气太阳直射纬度极昼极夜春分3 月 2 1 日夏至6 月2 2 日秋分9 月 23日冬至12月2 2 日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板书:二.地球的公转1.绕太阳旋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 年(356天)关 于“四季和五带”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教学重点: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四季的产生教学过程:片段 提问:1.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的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谁能用刚学过的公转的原理解释这个问题?“想一想”先让学生回忆地
23、球公转轨道图,重 述: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板书4.季节变化2.与公转轨道面成66.5 的夹角。(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板书:5.五带的划分 小组活动(4-5人)要求:1.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2.画图填写(1)五 带 的 名 称(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3.(每2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的界限。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教师指导并点评。板书设计:4.季节变化
24、5.五带的划分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手段)教材P17图2。3北京地图和图2。4中国地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引课)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会议室、礼堂等)清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清两位同学上来,用圆规和直尺测量一卜.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学生活动)请大家一起
25、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I: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板书)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提问)比例尺有儿种表示呢?(学生活动)请阅读16带框的黑体字”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学生活动)完成P16 做 做”(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