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展史课件.pdf
《生物发展史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发展史课件.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生物发展史基本内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的划分1.化石2.化石的种类3.化 石形成的条件和原因4.地质年代二、生物界系统发展概况(-)生物界的系统发展1 .植物界系统的发展2.动物界系统的发展(-)生物界系统发展的规律1.生物进化的进步性2.生物进化的阶段性3.生物进化的多样性三、几种生物的进化史(-)象的进化史(-)马的进化史四、生物的分界(一)二界说(二)三界说(=)四界说(四)五界说1 化 石一、化石1、传: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的遗迹。2、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3、化石大多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经矿物质的填充和交
2、替作用,形成了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石化的遗体、遗物和遗迹。4、科学史上,达尔文最早把生物与化石联系起来。5、古生物能作为化石被保留下来的机会是很难得的。二、化石的分类:1、按照保存特点分类:遗体化石一指保存在岩层里的古生物体本身。模铸化石一指生物体在底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各种印模和复铸物。印痕化石:生物体陷落在底层后留下的印迹,其遗体往往分解腐烂掉。印模化石:是当初完整保留在围岩中的古生物硬体部分,有外模、内模之分。遗物化石一指古生物的粪便,卵以及人类祖先使用的工具等。遗迹化石一古代动物活动时留下的痕迹。2、按照化石大小分类:大化石用眼睛或放大镜直接观察的化石微体化石一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的一类微小化石。超微化石一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类特别微小的化石。3、按照化石作用分类:标准化石一存续时间相对较短,可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物种化石。指相化石一能够指示当时地层沉积环境的化石。标记物化石一指古代生物大分子留下的降解产物。三、化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1)取决于生物死亡种群的大小死亡种群越大,即生物密度越大,形成化石机会越多。2)取决于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硬体易保存,常见化石是由生物硬体形成。3)取决于生物尸体掩埋的速度生物茂盛且地质沉积作用急剧进行的地区,化石较多。4)取决于掩埋的环境生物尸体保存在一个致密的环境介质中易形成化石。5)取决于石化的程度和快慢所谓石化,就
4、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使它们变成坚硬如石的过程。四、地质年代1、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2、地质年代依据古生物学方法划分为不同单位:代、纪、世、期3、地质年代可以依据地层学方法划分为不同单位:界、系、统、层4、界、系、统、层与代、纪、世、期平行并用,相互对应。如:古生代的地层为古生界。地质年代的划分:p ag e 7 0表冥古代:46亿年3 8亿年前太古代:3 8亿年2 5亿年前元古代:2 5亿年5.7亿年前古生代:5.7亿年2.3亿年前中生代:2.3亿年6 7 0 0万年前新生代:6 7 0 0万年前现今地质年代的测定:A.主
5、要运用放射性元素的方法。放射性元素以自己恒定的速度进行衰变,不受外界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放射性元素蜕变的分量和生成的元素具有一定的比例。B.运用放射性碳(HC)是测定化石年龄的重要方法。C具有放射性,很容易与大气中的氧化物变成具有放射性的C O 2,植物吸收小 时,利用了气,动物又从植物获得C O”生物死后,就没有气的加入了。C半衰期为5 7 3 0年,即经过5 7 3 0年后,生物体内“C的含量减少为原来一半,现在生活着的生物体中气含量已知,据此,可以计算出化石的年龄。2 古生物学与生物进化一、各地质年代生物的系统发展:page70表1、冥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这三个时期是生命起
6、始和进化的初期。2、古 生 代 出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古生代初期,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比较繁盛。古生代中期,鱼类和蕨类最盛。古生代晚期,两栖类和裸子植物迅速发展,出现爬行类。3、中 生 代 爬行动物的全盛时期。出现鸟类和哺乳类。裸子植物占优势,出现被子植物。4、新生代 现代生物类型出现和发展的时期。各种昆虫和哺乳动物发展极盛。被子植物大发展二、植物界的系统发展化石研究表明,植物已有了 38亿年的历史,它的发展阶段一般可划为4个阶段:藻类植物阶段、苔解植物阶段、蕨类植物阶段、裸子植物阶段和被子植物阶段。课本P74图4-11。1、藻类植物阶段:时间:前寒武纪泥盆纪早期,地球上以藻类为主,称为藻类植
7、物时代。特点:自养的原植体植物,是一群古老的植物。具有光合色素,比高等植物种类多;载色体形状多种多样;植物体形态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合子不发育成胚。阶段:原核藻类:兰藻中核藻类:裸藻、甲藻真核藻类:金藻、硅藻、绿藻、红藻、褐藻真核藻类的进化路线:真核藻类在距今15-14 一年前出现,由原核藻类进化而来。2、苔葬植物阶段苔纲首次出现在古生代的泥盆纪。苔葬植物是绿色自养性的陆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潮湿和阴暗的环境中。有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世代在生活史中占优势,且能独立生活,而他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配子体上。通常看到的植物体(配子体)大致可分成2 种类型:一种是苔类,保持叶状体
8、的形状;另一种是薛类,开始有类似茎、叶的分化。苔葬植物在有性生殖时一,在配子体上产生多细胞构成的精子器和颈卵器。苔群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形式的代表。尽管生长在潮湿和阴暗的环境中,但由于其具有似茎、叶分化,泡子散发在空中,因此,对陆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就进化水平看,苔薛植物是介于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是进化旁支。3、蕨类植物阶段:陆生植物时代时间:泥盆纪中期二叠纪早期,地球上以蕨类为主,称为蕨类植物时代。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和苔葬植物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交替,无性繁殖是产生抱子,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蕨类植物的抱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并有根、茎、叶的分化,内有维管束,这
9、又不同于苔碎植物。蕨类植物只产生抱子,不产生种子,则有别于种子植物。蕨类植物的泡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这些特点和苔野植物及种子植物均不相同。因此,就进化水平看,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解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特征:蕨类植物有称羊齿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无性繁殖产生胞子;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有性生殖属于卵式生殖;泡子体发达,配子体 简 单,但可以独立生活;具有根茎叶分化,内有维管组织。阶段:早期裸蕨为主。中期石松和楔叶植物为主。晚期真蕨的厚囊蕨和种子蕨为主。4、裸子植物阶段时间: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特点:从蕨类植物发展到裸子植物,最大的变化是配子体寄生于抱子体上,形成裸露的种子,
10、产生了花粉管。阶段:早期苏铁和本内苏铁植物。晚期北半球主要是银杏和松柏类;南半球主要是松柏类。裸子植物阶段:晚二叠世至早白垩世,裸子植物获得空前发展,由于地壳运动加剧,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蕨类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衰减,新生的裸子植物逐渐繁荣起来。它们一般都具有大型羽状复叶,树干高大。在所发现的松柏类化石中,科达树高度可达20-30米,树顶浓密的枝叶组成茂盛、庞大的树冠。这一时期也成为地史上重要的聚煤阶段。4、被子植物阶段:时 间:白垩纪早期出现,白垩纪晚期开始繁盛,第三纪早期是乔木,第三纪渐新世出现灌木和草本,第三纪中期促进异花传粉和杂交,第四纪多倍体大量出现。发 展4阶段:乔木阶段
11、:白垩纪始新世灌木和草本阶段:渐新世第三纪中期杂交阶段:第三纪后期多倍体阶段:第四纪 系 统 演 化: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被子植物是当今植物界中属、种极为繁多而庞杂的一个类群,要认识这类植物就必须对它进行系统的分类,了解其原始类群与进步类群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也就是说,要弄清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的规律性,这将有助于我们去分析和推断最古老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而探索它们的起源和祖先。一派是恩格勒学派,他们认为,具有单性的柔美花序植物是现代植物的原始类群;另一派称毛t学派,认为具有两性花的多心皮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A、恩格勒学派假花学说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穗花完全一致,每1个雄蕊和心皮
12、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被子植物来自于裸子植物的麻黄类中的弯柄麻黄。雄花的苞片变为花被,雌花的苞片变为心皮,每个雄花的小苞片消失后,只剩 下1个雄蕊;雌花小苞片退化后只剩下胚珠,着失于子房基部。由于裸子植物,尤其是麻黄和买麻藤等都是以单性花为主,所以原始的被子植物,也必然是单性花。根据假花理论,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是单性花的柔英花序类植物。B、毛葭学派一一真花学说被子植物的花是1个简单的泡子叶球,它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绝灭的本内铁树目,特别是拟铁树其两性抱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的。拟铁树的泡子叶球上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可以演变为被子植物的花被,它们羽状分裂或不分裂的小泡子叶可发展
13、成雄蕊,大泡子叶发展成雌蕊(心皮),其电子叶球的轴则可以缩短成花轴。也就是说,本内铁树植物的两性球花,可以演化成被子植物的两性整齐花。按照真花学说,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具有两性的多心皮类植物,尤其是木兰目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的较原始的类群。三、动物界的系统发展(一)无脊椎动物的进化经历着从无壳到有壳,从小壳到大壳的过程。1、无壳无脊椎动物淮南生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2、有壳无脊椎动物小壳体化石大壳体化石(-)脊椎动物的进化1、早期的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中,除了脊椎动物亚门外,还有半索亚门、尾索亚门、头索亚门。半索动物一部分转化为原始无头类,另一部分转化为原始有头类,即脊椎动物的祖先。脊椎动物的原始有头类
14、向2个方向演化:无颌类和有颌类。2、鱼类大量完整的无颌类化石是在泥盆纪找到的,泥盆纪可算是鱼类初生时代。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 今 约1.3亿 1.6亿年),是鱼类中兴时代。新生代时,各种古今鱼类共存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鱼类达到全盛。原 始 鱼(甲胄鱼):生活在咸水环境里,布满了硬甲,不能游泳,无颌。原 始 有 颌 类(盾皮鱼):相对甲胄鱼活动比较灵活-。泥盆纪末期就大部灭绝。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演化来的,它们分别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软骨鱼类包括各种鲨鱼和鲸鱼。硬骨鱼最初生活在淡水里,后来逐渐向海洋伸展,终于成为海洋鱼类的优势类群。在进化过程中,它们产生了内部硬骨骼,把僵硬
15、的甲胄变成了薄薄的鳞片,从而使动作敏捷灵活,提高了运动速度。硬骨鱼有两个类群:辐鳍鱼类和内鼻孔鱼类。辐鳍鱼类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大大超过内鼻孔鱼类。内鼻孔鱼类今天能见到的只有肺鱼和矛尾鱼。3、两栖类泥盆纪末期一石炭纪末期(3.5 5 2.9 5亿年前)是两栖类动物时代。最古老化石是鱼石嫄,它是两栖类的直接祖先。两栖类进化中产生2个分支:一支向现代两栖类演化,成为今天的蛙、蝶螺等;一支进化成为爬行类。4、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特点:具有羊膜卵,体内受精,具有角质鳞的干燥皮肤、脊柱已经分化为明显的颈胸腰荐尾5部 分。其祖先是两栖类。整个爬行类动物可以分为4类:无孔类、下孔类、上孔类、双孔类。5、鸟类
16、是从爬行类分化出来的具有恒温、并能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动物类群。祖先之谜?6、哺乳类特点: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等,具有完善的适应能力。起源:早、中三叠纪的爬行类动物兽孔目中的兽齿类。最原始的哺乳类:鸭嘴兽、针辗和原针战。系统分类:4 个亚纲(始兽亚纲、原兽亚纲、异兽亚纲、兽亚纲)。四、生物界系统发展的规律总趋势:进步性、阶段性、多样性1、生物进化的进步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2、生物进化的阶段性表现在演化水平和时间顺序上3、生物进化的多样性多样性不断增加,重大灭绝之后多样性增加迅速。3 几种生物进化史一、象的进化:p a g e 85 图始新世,始祖象渐新世,埃及象兽中新世,掩齿象,嵌
17、齿象上新世,猛洱,现代象资料1|猛鸡的故事猛码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哺乳纲兽亚纲真兽次亚纲氏鼻目动物。尽管它们生活的冰河时代距今已很久远,但科学家们对它那富有神秘色彩的生活习性仍怀有极大的兴趣。猛 吗(又被称为古象)作为大象的祖先,它们的体形比象要大,嘴里伸出的糠牙比当代的象牙要长得多。因而,从外形上看,猛码的确给人一种青面獴牙的凶猛感觉,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样温驯谦和。早在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时代,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悉心研究过猛吗。猛洱的尸骨残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当时就猛鸡的身世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猛弼是由古代统帅汉尼巴用于征战的战斗象,远征中散落在欧洲大陆,其中一些流落到乌拉尔的就
18、冻死了。还有一种推测说是猛鸡的尸体是由其生长地亚洲中部和南部,沿着西伯利亚的河流漂流而至的。而只有法国的杰出科学家居维叶于19世纪上半叶发表了科学的断言,猛鸡的浑身长毛以及长鼻等生理特征足以表明,它们的原产地就是发现其尸骨和残骸的地方西伯利亚地区。由于猛犯的骨骼和尸体的发掘地在北极圈外永久冻结的土壤层中,因此,尽管已经历了千千万万年的历史变迁,但这天然的冰箱却使尸骨残骸保存完好。从1805年到1900年的近百年间,俄国彼得堡科学院共收到过30则关于发现猛吗的消息,但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以及人们的考古科学意识淡薄,人类从未获得过完整的猛鸡尸体。而当时发现的骨头、牙齿的数量是惊人的。据统计,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发展史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