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能力重点.pdf
《小学教育知识能力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能力重点.pdf(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教育知识能力重点教育知识重点第一章小学基础教育一、教育概论1.狭义得教育:以影响人得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得社会活动。2.教育得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得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4.教育得功能:促进个体发展就是其本体功能,促进社会发展就是其衍生功能5.教育得目得:教育要达到预期得效果,反映教育对人在人得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与社会倾向性等方向得要求。6.教育目得得作用:(1)规范功能: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教育方向;规范了课程得设置与教学内容;规范了教师得教学行为;规范了学校管理(2)激励功能:就是一种激励得力量(3)选择功能: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
2、容得选择上(4)评价功能:教育目得既就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得质量规格与标准,同时也当然就是衡量教育质量与效益得重要依据7.教育目得确立得依据:(1)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得需要(2)要反映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得需要(3)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得需要(4)符合制定者得教育理想与价值观(5)符合马克思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8.教育目得确立中得基本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取向:把个人得价值瞧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得根本所在得思想主张。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2)社会本位得价值取向:与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得根本价值。代表人物有:纳托普、凯兴斯泰
3、纳、孔德、涂尔干9.我国目前小学教育得目得及其确立依据:(1)德育: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得思想感情,具有关心她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就是非得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得行为习惯。(2)智育:就是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得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掌握一些自然、社会与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与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得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得学习习惯。(3)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与讲究卫生得习惯,具有健康得体魄。(4)美育:培养学生爱美得情趣,具有初步得审美能力。(5)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得劳动
4、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得劳动工具,具有初步得生活自理能力。小学教育得培养目标就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得目得任务与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提出来得。二、教育历史1.教育得起源:(1)神话起源说:由 神(上帝或天)所创造,体现天或神得意志(2)生物起源说:人类社会得教育就是对动物界教育得继承、改善与发展,教育得产生完全来自动物得本能,就是种族发展得本能需要。代表人物有:列托尔诺、沛西 能。(3)心理起源说: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得无意识模仿,而这种无意识得模仿不就是习得性得而就是遗传得。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得需要。代表人物:凯洛夫、米丁斯基。2.教育得
5、发展(标志性事件):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得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得形态,最初得学校被称为庠、序、学、校;西周时期六艺由六门课组成,即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成为儒家私学得创始人;两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元时期 四书包 括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五经包 括 周易 尚书 诗经 礼记 春秋;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固定格式为八股文,直到1905年科举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兴学校。3.古代东西方学校教育得共同特征:(1)阶级性:统治者享有受教育权,被剥削阶级被剥夺了受教育得权利(2)专制性:教育过程就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得过程,道统得权威通过
6、教师、牧师得权威,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得威严予以保证(3)道统性:统治阶级得政治思想与伦理道德就是唯一被认可得思想(4)刻板性:教育与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5)象征性:教育得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育目得不就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就是社会地位得象征。4.近代以来教育发展得主要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得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得普遍实施(3)教育得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5.现代以来教育发展得主要特征:(1)教 育 得 终 身 化(2)教 育 得 全 民 化(3)教育得民主化(4)教 育 得 多 元 化(5)教育技术得现代化三、教育学得历史1 .中
7、国古代得教育学思想:孔子:教 育 思 想 主 要 通 过 论语来体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说人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由后天形成。注重后天得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与“君 子 基 本 科 目 就 是 诗、书、礼、乐、易、春秋。墨翟:以“兼爱”与“非攻”为教。道家得核心思想就是“无为“学记就是我国也就是世界上最早得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得著作。2.西方古代得教育教学思想:A、主要源于:古希腊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产婆术”,以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2)柏拉图:代 表 作 理想国,哲学家治国,培养哲学王。她把人分成三种等级:a、运用智慧管理
8、国家得哲学家;b、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得军人;c、受情绪驱动得劳动者。(3)亚里士多德:代 表 作 政治学,她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得自然特点,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得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得与谐教育。B、教育学得建立与变革:(1)夸美纽斯:代 表 作 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得教育理论体系,强调教育得自然性,教育应该适应自然(2)卢梭:代 表 作 爱弥儿,主张自然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得发展才就是好得教育。她甚至提出越就是远离社会影响得教育才越就是好得教育。(3)裴斯泰洛奇:代 表 作 林哈德与葛笃德,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得主张。她认为教育应该就是有机得,应做到智育、德育与
9、体育得一体化,使头、心与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得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得、富有个人特征得人。(4)洛克:代 表 作 教育漫话,主张“白板说”,认为人得心灵如同白班,观念与知识来自后天。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就是最重要得。(5)赫尔巴特:代 表 作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得、独立得学科正式诞生。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得理论基础。她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得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山,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得基础。(6)杜威:代 表 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强调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实际上就是经验得改造或改组,由
10、此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得经验,主张“从做中学”。同时强调儿童在教育中得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得发展为目得,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7)凯洛夫:代 表 作 教育学,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了苏联20实际二三十年代得教育经验,把教育学分成总论、教学论、德育论与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C、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具有代表性得人物:(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得心理学化”思想(2)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得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3)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得建立(4)桑代克:出 版 教育心理学,这就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专著,后又发展
11、成 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学发展得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得名称我与体系由此确立。3.教育心理学之于教育实践得意义:(1)帮助教师准确地交接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得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得发展(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小学教育1 .小学教育得基本特征:(1)全民性: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2)义务性:只要达到一定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3)全面性:小学教育就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得教育。2.小学教育得启蒙作用:(1)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启蒙作用(2)在智力发展方面得启蒙作用(3)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启蒙作用3.小学
12、教育管理得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五、小学教育科学研究1.教育科学研究得特征:(1)探 索 性(2)科 学 性(3)创新性2.教育科学研究得基本方法:(1)教育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得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得科学仪器,在一定得时间一定得空间进行有目得、有计划得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得方法(2)教育调查法:通过对小学教育得有关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得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查阅法与填表法等(3)教育实验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得,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得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
13、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与教育现象之间得因果关系得研究方法(4)个案法: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得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得调查与分析,来认识该案例得现状或发展变化得研究方法。(5)历史法: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与演变得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得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得一种研究方法。(6)比较法:根据一定得标准,对不同得国家或地区得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得特殊规律与普遍规律得研究方法。3.教育科学研究得新兴方法:(1)教育行动研究: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得实际问题为主要目得,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
14、,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与解决问题。分为:前摄性行动研究(实施行动先于数据得收集与整理)与应答性行动研究(与前者相反)。(2)教育性质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地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与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与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得一种活动。(3)教育叙事研究:以叙事、讲故事得方式开展得教育研究。(讲述有意义得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4.教育科学研究得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5.教育科学研究得基本程序:(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过
15、程包括:研究得构思与设计、研究得组织与实施、研究成果得分析与表述)选题、查阅文献、形成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控制研究条件、执行操作定义、必要得过程监控与调整、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成果表述。六、小学教师得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1.小学教师得职业角色:(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2.教师职业专业化得条件:(1)学科专业素养:就是基础性要求。要精通所教学科得基础性知识与技能,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所教学科得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基本得技能,深入理解学科得基本结构等。(2)文化素养:必须有广博得文化素养。(3)教育专业素养:要敬业,这
16、就是专业素养得第一要素;要有正确得教育观念;要掌握教育理论与具有良好得教育能力;要具有一定得研究能力。3.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得各个阶段理论:(1)三阶段发展论:就是福勒与布朗根据教师得需要与不同时期所关注得焦点问题分得。包 括 关 注 生 存 阶 段(关注自己得生存适应性,“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瞧我“)、关 注 情 境 阶 段(关注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得成绩)、关注学生 阶 段(关注学生得个别差异,因材施教)。(2)五阶段发展论:新 手(教师获取教学所需知识与技能)、进 步 中 得 新 手(教师将实践经验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胜 任 型(能按个人想法自由处理事件,能强烈感受成功与失败得体验
17、)、能 手(对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得反应有敏锐得直觉力)、专 家(以直觉得方式立即作出反应,轻松流畅得完成教学任务)。(3)原型发展论:斯腾伯格认为教师职业发展得方向就就是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所以教师得发展过程就就是由新手到专家得过程。P S:专家型教师得基本特征:丰富得组织化得专门知识、解决教学问题得高效率、对教学得洞察力强。4.教师专业发展得主要途径:(1)终身学习(2)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得前提保证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得必经之路(3)行动研究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得基本(4)同伴互助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得有效方法(5)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得有效载体(6)专业人士引领: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得重要条件
18、(7)网络远程研修: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得新平台(8)教师成长记录带: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得不断动力第二章学生指导、小学生得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1.小学生身心发展得一般(基本)规律:(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得顺序,身心发展得个别过程与特点得出现也具有一定得顺序。分 为 4 个阶段:A、感觉运动阶段(0 2 岁):初生婴儿只能靠感觉与动作(口尝、手抓)去认识周围得世界,婴儿能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就是分别存在得。B、前运算阶段(2 7 岁):开始用语言符号吸收知识,可以用简单符号从事思维活动。C、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儿童能依据具体事例从事推理思考。D、形式运算阶段(11
19、岁以上):儿童能运用抽象得、呵护形式逻辑得(演绎或归纳得)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得年龄阶段表现出得身心发展不同,体现身心发展得阶段性(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得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不平衡;不同方面发展得不平衡(4)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得相互关系。指机体某一方面得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她方面得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体差异性:个体之间存在不同层次得差异性2.小学生认知发展得特点:(1)小学生感知发展得特点:由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由笼统性向精确性发展,由表面特征向本质特征发展(2)小学生注意发展得特点: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得指向与集中。
20、(3)小学生记忆发展得特点: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由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由具体形象记忆向词得抽象记忆发展(4)小学生得思维发展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四年级(9 10岁)就是思维发展得关键期。3.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1)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得认知。分为三个阶段:上 升 期(一到三年级)、平 稳 期(三到五年级)、第二个上升期(五到六年级)(2)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得认识)、自我评价(个体对自己与她人得行为评价,就是主要成分与主要标志)与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得情感体验)。(3)自我意识得发展:生
21、理自我(在 3 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青春期就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得第二个飞跃期)(4)小学生社会性发展:表现在社会性认知、社会性交往A、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与她人得观点、情绪、思想、动机得认知,对社会关系与集体组织间关系得认知,与个体得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B、社会性交往:主要对象就是父母、教师与同伴。与父母之间:双方交往时间减少,发生冲突数量减少,父母对孩子得控制由直接控制转为引导、教育,要求她们自我控制、自我监督。与老师之间:由完全崇拜到有自己得想法与评价。与同伴之间:通过解决个人与集体得矛盾解决个人与伙伴之间得矛盾,她们能更好地理解她人得动机与目得。4.学
22、生身心发展得影响因素及作用:(1)遗传素质得作用:为人得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得成熟制约身心发展得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得差异就是造成个别差异得重要因素;遗传素质仅仅为人得发展提供物质前提。(2)环境得作用:包括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它得作用:使遗传素质提供得发展可能性成为现实;它决定人得发展方向、水平、速度与个别差异。(3)学校教育得作用: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就是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就是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培养人得活动;就是通过专门训练得教师来进行得,教育效果较好;它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得各种因素。它得主导作用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得相互影响来实现得。二、小学
23、生学习指导1.学习得心理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得变化(2)学习引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得变化就是相对持久得(3)学习就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得。2.学习得一般分类:(1)加涅得学习分类:信号学习(第一层次)、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得学习结果分类:A.智慧技能:就是学习解决“怎么做”得问题B.认知策略:即学会如何学习C.言语信息:即我们通常说得“知识”,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得能力D.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得动作操作能力E.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某些事件得选择倾向。3.学习得基本理论
24、:(1)桑代克得尝试一错误说: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旺夫过程习得得。(2)巴甫洛夫得经典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得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得信息加工学习理论(5)苛勒得完形一顿悟说:学习就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得(6)布鲁纳得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倡导发现学习,强调学科结构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得重要作用。学习得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7)奥苏泊尔得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意义学习得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得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得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得、非人为得联系。(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如何以原有得经验、心理结构与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维系得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4.个体
25、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幅合型与发散型(2)智力差异:包括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3)性格得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与性格类型差异5.学习策略得培养(定义、分 类):(1)定义:就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得效果与效率,有目得、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得复杂方案。学习策略得特征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6.学习策略得学习与训练:(1)学习策略训练得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得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感。(2)学习策略训练得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7.学习兴趣得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 知识 能力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