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pdf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92010高一生物背多芬第 6 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 1 节 细 胞 的 增 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2.细胞的核质比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 )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
2、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前期特点: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4.后期特点: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特点: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在赤道
3、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三)有丝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染色体单体的变化规律区别J复制口着丝点分裂1科DNA 数:122染 色 体:112染色单体:020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含 量 2a f 4a4a4a4a4a f 2a染色体数2N2N2N4N4N f 2N染 色 单 体 0 f 4N4N4N00 染色体4N-rr2N-_ I I I I I 4间期 前 中 后 末 日 寸 间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步骤材料时间作用培养洋葱34 天制作装片(取材:根尖23 cm,10
4、 am-14 Pm分裂最活跃)解离解 离 液(15%盐酸+95%酒精)35min溶解细胞间质,使细胞分离漂洗清水约 lOmin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和防止影响染色染色O.Olg/mL龙 胆 紫(醋酸洋红)35min使染色体着色制片滴清水,碎根尖,压片使细胞分散开观察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转高倍镜寻找分裂期四、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
5、同。不同点: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五、有丝分裂的意义和重要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六、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二节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过程:受精卵一增殖为多细胞 一 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一发育为生物体(3)特点:
6、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注:持 久 性: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有,只是在胚胎发育时达到最大值;相对稳定性: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意 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二、细胞全能性:指己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
7、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 生殖细胞 体细胞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细胞的衰老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4)衰老的细胞内色素 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衰老的原因:(1)自由基学说
8、(2)端粒学说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 谢 减 慢 一皱纹I酶 活 性 降 低 一白发细月看衰老1 个体 衰 老|色 素 积 累 一老年斑(形态、结构、功能)色素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I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V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尾的消失,手指的形成。VS(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坏死二、细胞的凋亡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3,与细胞坏死
9、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第 4 节 细胞的癌变1.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 性 增 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癌细胞的特征:(1)能够无限 o(2)癌细胞的 发生了变化。(3)癌 细 胞 的 表 面 也 发 生 了 变 化。癌 细 胞 容 易 在 有 机 体 内 分 散 转 移 的 原 因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 状态变为 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致癌因子 物理致
10、癌因子:主指各种辐射,如紫外线、X 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如石棉、珅、亚硝胺、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如 R o u s 肉瘤病毒等。原癌、抑癌基因突变正 常 细 胞-癌 细 胞 一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I表面发生变化,易分散和转移;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 液 t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匕二杷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4、内 环 境(细胞外液)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
11、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 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9 0%的水分、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激素、抗体、维生素及代谢产物。6、内 环 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N a+,C1-)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 7 0 k P a酸碱度:近 中 性,7.3 5 7.4 5,与 HCO 3-,HP O 4 2-有关。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 a HCCh/HzCO a N a,HP O t/N a H2P O.t正常的温度:3 7 度左右7、内环境作
12、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多细胞生物: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 f 液 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1 0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 1 .调节机制一一反馈调节r
13、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运的调节。I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 树 突(短)、轴 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定义在课本P 1 6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3、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仃神经节)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
14、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定义在课本P 1 6 (关键词:动物体或人体,相对静止一一活跃)。(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一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f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一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一未兴奋部位)一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
15、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一突触后膜(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一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兴奋传导J静息时外正内负,受刺激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一 刺 激 一 动作电位一 电位差一局部电流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突触小泡(递质)一 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f 突触后膜(有受体)f产生兴奋或抑制6、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16、,有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7、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小区)一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区)一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一失 读 症(能听、说、写,不能读)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二、通过激素的调节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
17、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 s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伊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胸腺激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动态平衡卵巢:雌性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
18、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睾丸:雄性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4、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孚L西登+省任H)月后月方iS友智菲梃 牛 勿 底油在吸收UIL幅分海分底一成车专引匕转*m归翔J物 质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 1.2 g/L5,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
19、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6、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胰岛A细胞分泌)促进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个弋用血糖浓度降低7.血糖不平衡:低于0.6 g/L 低血糖症 高于1.3 g/L 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J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9、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20、与体温调节有关)寒冷刺激 下丘脑一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f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概念:课本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 肤(
21、血管、汗腺)(1)寒冷环境一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器官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增加,另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fI散热器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收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_,散热器官散热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产 成 磁 条 热 减 少:骨 骼 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减少4、体温调节过程:f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分
22、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垂体一抗利尿激素一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一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次胞外液渗透压下降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1(+)(-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垂体II 热和屣激素产生渴觉 1(+)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23、I 1(-)-主动饮水 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排尿量减少。(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四、免疫调节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r 吞噬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 J免疫细胞 J T 细 胞(在胸腺中成熟)(淋 巴
24、 细 胞.、B细 胞(在骨髓中成熟)j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J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扎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2、免疫类型,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潜巴细胞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捽和清除功能4、幽: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 白质,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5、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 细胞起作用)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25、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4、细胞免疫:通过T 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增殖分化但细胞 抗体抗原 含噬细胞 例 胞 B细胞 J记忆B细 胞(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