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pdf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pdf(2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乡县小学教师备课教素教 学五耳袱第二老期单 位:官理镇中心小学姓名:陈 遵 文(2015年上学期)二 0一五年上学期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总的教教学仍以九年义务教育方针为宗旨,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加学要求强有关数学知识教育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教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特点,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育与德育,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等方面的关系。学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4 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
2、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1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分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析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教材分析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
3、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 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 一 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
4、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 及 2、3、5的倍数的特征;会 求 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学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
5、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 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要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求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
6、、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教(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
7、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措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施(1 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教学设想遵守新课标的理论,以课(节)为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系统全面地进行学法指导,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教学课时与进度安排第 周章节教学内容课时合计(12)
8、一1图形的变换4课时8课时2(单元测试、讲评)4课时(34)二因数与倍数10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4(单元测试、讲评)3课时(58)三长方体和正方体21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4整理和复习1课时5粉刷围墙1课时6(单元测试、期中测试、讲评)8课时(913)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5课时1分数的意义4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4课时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7整理和复习2课时8(单元测试、讲评)4课时(1415)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1课时1同分母分数
9、加、减法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4(单元测试、讲评)4课时(1617)六统 计7课时1众数2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2课时3打电话1课时4(单元测试、讲评)2 课时(17)七数 学 广 角4 课时1找产品2 课时2(单元测试、讲评)2 课时(17 18)A1总 复 习5 课时7 课时2期末测试2 课时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教学计划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 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
10、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和教学措施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 0 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
1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
12、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 0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学措施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
13、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2、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 0 度。课时划分1、图形的变换 4 课时2、单元测试 2 课时3、讲 评 2 课时安
14、乡县官挡镇中心小学课程教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本章第I 学 时(总 第 01学时)课题轴对称图形课 型内容教材例1、例2,练习一 的 第1题和第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教学重点难点、学具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具
15、准备:收集历史和民间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教材及学情分析教科书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事物引入,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材通过例1上面的内容,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在“例1”中,首先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由观察“松树”这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观察 两 个“小草”图形成轴对称,从而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观察
16、轴对称图形(松树)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小草)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并为例2教 学”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做准备。课堂教学过程随记一、复习引入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图案。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二、探求新知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教师讲评。)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3、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出示:课文第3 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松树和小草)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对称性)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对称轴)点A与点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点A与点A 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对称轴的距离,就可以知道)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 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都是相应的对应点)学生交流,教师小结:(1)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2
18、)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3)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4、教学画对称图形。(出示课文第4 页的例2)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房子只有一半,同学们能不能把另一半“建”起来。(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学生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
19、试画。(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重点是窗户的画法。(4)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5、完成课文第4 页的“做一做”。(1)画: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2)剪:学生动手剪,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3)折: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三、巩固新知完成课文第8 页练习一第1 2 题。1、第 1 题。设计轴对称图形,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通过设计图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2、第
20、2 题。课文中出现了儿个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重合”,再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调整题目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板 书:轴 对 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教学反思安乡县官挡镇中心小学课程教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本章第2学时(总第02学时)课题旋 转课 型新 授内容教材第5 6 页例3 和例题4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2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o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学具教学重点:L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教学准备:图、旋转盘。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先通过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
22、,明确旋转的含义。再通过小精灵提问“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为例4 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做准备。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一个图形旋转而成的。在判断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清“是哪个图形绕哪个点旋转 是向什么方向旋转”。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进一步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体会旋转变换的特点。课堂教学过程随记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 家 玩 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出示图件: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放在右边的角落。)师:用手示范一下
23、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师:(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逆时针旋转。)教学设计(出示: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 0 后下落)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师:这次又怎么操作呢?(把紫色的图形逆时针旋转9 0 ,放在左边角落里。)(出示动画:紫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 0 后下落)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三:师:这次谁来玩?(把蓝色的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 0。)(出示动画:蓝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 0 后下落)1 .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反复地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2 .联系生活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风扇、陀
24、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 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旋转吧!(几种旋转现象)问: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今天咱们就从与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1 .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师: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出示:呈现由线段一三角形一风车图案的全过程)师:这是什么图案?(风车。)师: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
25、了。(出示:风车从图1绕 点0逆时针旋转9 0 到 图2)2.小 组活动师:从 图1到 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1)从 图1到 图2,风车绕点0逆时针旋转了()度。(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生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1)图 1 到图2,风车绕点0 逆时针旋转了 9 0 ;(2)组 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3)组 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4)组 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4.小结(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0逆时针旋转了 9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表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