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大报时评--周时评素材( 第二周).docx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大报时评--周时评素材( 第二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大报时评--周时评素材( 第二周).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大报时评-周时评素材(第二周)谁的地盘用维权案例划清员工“朋友圈”的私权边界2023年05月09日 北京青年报 唐山客你实现“朋友圈自由”了吗?在全民营销时代,为了提高传播率,一些企业盯上了员工朋友圈这块“肥肉”,部分企业甚至要求员工必须每天定点、定量转发,不然就扣钱。近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其中某公司员工因未按公司要求转发朋友圈被罚款并开除一事引发关注。法院认为,朋友圈具较强私域性,用人单位不应非法干预。近几年,员工的朋友圈频遭企业等用人单位野蛮染指,也接连引发劳动争议和纠纷,在社会上掀起过多轮讨论。重庆高院发布的这起典型案例,依法确认了朋友圈的私域属
2、性。针对某妇产医院要求劳动者在微信朋友圈中推广相关链接,并以劳动者未按照要求操作为由克扣劳动者工资并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法院给出了“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司法评价,让某妇产医院承担了不利的法律后果。此案例划清了员工朋友圈的私权边界,也划清了用人单位利用员工朋友圈的劳动管理底线,具有普遍的法治教育意义。这起典型案例再次重申了一个法律常识:朋友圈是员工的“私圈”,是名副其实的“自媒体”,是员工根据个人意愿发布、分享、交流信息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是用人单位天然的营销宣传资源,不能被用人单位随意“征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朋友圈整天发布单位的工作信息或广告信息,很可能让亲友感到厌烦,甚至会被一些
3、亲友屏蔽。因此,不少人都不愿意让自己的朋友圈成为用人单位的“广告圈”“宣传圈”,不愿意连篇累牍地发布单位的工作信息,不愿意给亲友带来信息骚扰。而用人单位使用员工的朋友圈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其一,员工自愿让渡朋友圈的权利,自愿发布单位的相关信息;其二,用人单位与员工遵循自愿平等协商原则,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员工利用朋友圈、公众号、QQ、微博等自媒体账号对用人单位进行宣传推介的义务;其三,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员工手册明确要求员工利用朋友圈等媒介发布单位工作信息,且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的程序合法,充分保障了员工或工会的知情权、协商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如果劳动合同中未约定员工在朋友圈等
4、自媒体发布单位工作信息的义务,员工也不情愿转发单位的信息,那么用人单位无权强制员工发朋友圈。如果用人单位依托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的个人意志或管理人员会议,制定程序存有明显瑕疵的规章制度,发布相关强制性要求,安排员工定时定量转发单位的相关信息,甚至将员工的转发情况纳入工作考核范畴,对拒绝转发或转发不达标的员工施以直接或变相“罚款”、调岗、开除等处罚,就触碰了法律底线,逾越了劳动管理边界,侵犯了员工的私域空间以及劳动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行为,保护员工的朋友圈私域空间权利以及劳动权益,是非常重要之事。企业应该尊重员工的朋友圈空间,尊重员工的劳动权益,守住劳动管理的边界和底线。而针对企业侵犯员工朋
5、友圈空间以及劳动权益的行为,员工也应通过向工会反映、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权。法院、劳动仲裁机构、劳动监察部门等应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用鲜活的案例划清员工朋友圈的私权边界,重申保护员工朋友圈私域空间权利以及劳动权益的法律常识,引导社会各界增强尊重员工朋友圈私域空间权利的共识,呵护员工的“朋友圈自由”。莫将员工朋友圈当成公司广告位钱江晚报评论员 胡欣红员工不愿转发公司广告到朋友圈,被罚1万元且开除。近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奇葩”案件做出裁决,裁定用人单位扣除员工报酬并解除劳动合同违法。微信是个人的社交工具,如果用于工作联系,无可
6、厚非,但朋友圈是私人表达的空间,发与不发、发什么,属于个人自由。然而,近年来鉴于朋友圈转发可能产生的 “宣传”效果,不少用人单位都要求员工积极转发扩散本单位相关内容。对于这种转发要求,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如果员工对需要转发的内容有较强的认同感,愿意转发,基本不会产生什么矛盾。但是,如果单位干涉员工私域自由,以考核来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则不仅不合情理,且明显涉嫌侵权。劳动合同法行政处罚法等法规都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增加员工的工作内容,员工可以拒绝用人单位无理要求的劳动。道理不可谓不清晰,法规也非常明确,但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却把员工朋友圈当做了自己的广告位,对朋友圈转发提出明确的考核要求,还
7、必须截图为证,对于没达到要求者,轻则批评扣钱,重则开除。像重庆这起不转发公司广告到朋友圈被罚1万元且开除的事件,堪称典型。其实,这样的咄咄怪事并非第一次发生。一年前,一则“男子上班28天倒欠公司3280元”的消息,一度引爆舆论。该男子在一家卖酒的公司应聘上销售工作,因每少发一条朋友圈被扣50元,结果被“倒欠”。此类事情之所以出现,症结在于管理者对劳动者权益的无知和漠视。同时,有些员工对被强制转发朋友圈虽有所不悦,但毕竟是“小事”,没必要撕破脸,就鲜有人较真。此次法院判决,明确了朋友圈内容应由个人自主决定,既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更是对用人单位越权的警示。用人单位通过此案可以看到,把员工朋友
8、圈当成广告位的效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反而容易让员工和员工的朋友心生反感,可能会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管理者们不妨以此为契机,明确一下单位和员工之间的这条红线:工作考核不能侵犯私域自由。员工不转朋友圈被开除?企业之手不能伸太长红网 孙元辅 2023-05-085月7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一则因员工不转发公司广告至朋友圈被罚1万元并开除的案例。一审法院审理后,判决该妇产医院补发陈某工资10000元并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50809.6元。(5月7日中国青年报)在该新闻的评论区里,可以看到网友对这种“用人单位干预员工朋友圈”行为清一色的批评。诚然,企业有权利管理员工,但这种管
9、理和规范一定是有界限的。在职场上,企业不该越过的边界就是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实际上,这种侵犯员工边界感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22年9月,海南三亚的一位00后老板,为了体现传统节日关怀,将员工9月份工资的50%作为中秋孝心金直接打进员工父母账户,引发众多网友吐槽。为什么企业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行为会激起这么大的“民怨”?关键之处在于这些企业的手伸得太长了,已经超越了员工的工作范围。正如一位网友的高赞评论:“我的事还需要你来指手画脚?”在生活中,人们不会喜欢一个没有边界感的朋友;同理,在工作中,员工也不会喜欢一家没有边界感的企业。我们这里所说的边界感,一方面是企业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公序良
10、俗等“硬边界”;另一方面是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某些特殊的职业约定。比如警察这一职业,因为要随时准备出警,所以有时候即使是节假日也不能喝酒。这种在法律范围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而缔结的约定,并不属于侵犯劳动者的边界;但如果企业超出应该管的范围,用员工的话说,就是“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了。与员工保持边界感,可以有效维护劳资关系。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分内的事做不好,受到企业惩罚理所应当;但当一些员工本不该做、企业本不该管的事情也成为了员工的“职责”时,员工与企业之间就难免产生间隙了。因员工与离职同事聊天而罚款;为防“摸鱼”检查员工手机电量;甚至为了宣扬所谓“狼性文化”让员工互扇耳光
11、企业随意干预员工个人生活甚至侵犯员工权益,到头来只能闹得员工人心惶惶,又何谈良性发展?企业只有真正尊重员工的个人距离,把手伸出他们的个人边界,才能获得员工认可。企业的主动“退让”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自我边界受到侵犯,员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不仅需要员工自身的坚持,还需要法律的判决作为“硬”支撑。目前由于人们的工作方式灵活,我国对于“企业到底怎么样算侵犯员工个人边界”这个关键问题尚不容易界定,这也是劳动者维权的一大难点。好在此次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开了个好头,让我们看到了员工个人边界被保护的范例。此外,此次判决把职工代表大会搬到了台前,认为该企业制定微信链接推广这种直接涉及劳动者相关利
12、益的活动,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这无疑增强了职代会在企业中的“存在感”,鼓励了职工在企业里挺直腰杆子。如果这种模式可以得到推广,相信以后员工再次被企业侵扰个人边界时,就不会再担心没有人为其撑腰了。以案释法公开高铁掌掴案视频,是以案释法的好机会南方都市报 2023年05月09日坚决不和解!“五一”期间,一女子乘坐高铁时,因制止熊孩子撞椅背,遭对方家长掌掴并进行反击,警方介入后认定构成“互殴”并对双方做出了处罚。近日,当事人连发多条视频,表示“坚决不和解,不要赔偿”“已在申请行政复议”,相关话题一度冲到热搜第一。 “熊孩子”家长罚款500元,反击的女乘客也罚200元,这个治安处罚结果让不少
13、网友感到困惑,“被打了还能不能还手”的讨论愈发热烈。同时还有分析称,“非恶性的、危害小的事件,警方一般会建议双方进行和解,和解后不一定会进行行政处罚”。必须首先要明确,虽然调解是轻微型治安案件处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个案当事人最终坚持“不和解”是应当被尊重的公民权利,甚至也不合适将是否接受调解与最终处罚结果之间建立某种因果暗示。而据反击一方称,在办案机关介入后,曾对其进行过大约7个小时的和解劝说。而回到目前舆论的争议焦点,可能是基于对高铁“熊孩子”扰民现象的某种公共义愤,网络在争议中几乎一边倒地站到了反击者立场,“被打还能不能还手”“怎么正当防卫才不会被认定为互殴”等疑虑出现。从目前可知的对事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