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 (1).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 (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下理解性默写(教师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夫子
2、哂之。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6.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7.侍坐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8.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子路率尔而对曰”一句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从呼应冉有的“非曰能之,愿学焉”两句话可以看出;曾暂从容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9.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目的。
3、10.侍坐中,曾皙描绘了“暮春咏归图”,它的具体内容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1.侍坐中,孔子评公西华志向的句子是: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2.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在“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13.侍坐中,冉有认为在“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14.侍坐中,当孔子问曾哲志向时,曾皙说自己的与他人志向不同的句子是:异乎三子者之撰。15.侍坐中,公西华想担任小相达到“以礼治邦”的句子是: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16.侍坐中,孔子引导曾暂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7.侍坐中,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后,并怡然自乐”一句所描绘的意境相似的句子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8.侍坐中,孔子评子路志向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19.侍坐中,描写其他弟子都离开了,唯有曾皙留下,因为他想知道老师对每个学生所阐述的志向的看法的句子是: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20.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莫春者,春服既成”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
5、谐的社会里。21.侍坐中,每个弟子在述志时都能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过对他的神态描写来凸显其性格特征的一句是:子路率尔而对曰。22.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的句子是: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3.侍坐中,孔子回答曾暂的问话时,连用三个语气词来强调弟子们都只是在谈他们的志向的句子是: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
6、“其”指代的内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4.谏太宗十思疏中开篇作者用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而引出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胸襟的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0.谏
7、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是: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5.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6.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老百姓心服的句子:虽董之以严刑,
8、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7.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1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9.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20.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总此十思,弘兹九德。2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
9、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问题,他说君主如果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那就如同“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举先王之政,以
10、兴利除弊,不为生事。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是: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希望司
11、马光原谅他。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有学识的读书人所争论的内容是: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否定了“生事”之说。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众官对他汹汹然的原因的句子是: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
12、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1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
13、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三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
14、,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如果对方指责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君王福泽百姓,这种失误他是承认的句子是: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2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写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2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受议授”来说明变法并未侵夺官吏们职权的句子是: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阿房宫赋1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
15、里,隔离天日”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多于机上之工女”,嘈杂的音乐声“多于市人之言语”。4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概括了秦王统一天下的大业,交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7杜牧阿房宫赋中“高低冥迷
16、,不知西东”两句写人置身阿房宫便会迷失方向,以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了建筑的错综复杂。8杜牧阿房宫赋中“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9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的情形,其中描写“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10阿房宫赋中“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两句,描写了阿房宫内宫人焚香、烟雾缭绕的景象,反映了统治者生活之奢靡。11阿房宫赋从多角度铺叙阿房宫耗费巨大,其中写到架在梁上的椽子“多于机上之工女”,突出的钉头“多于在庾之粟粒”。12杜牧阿房宫赋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两句通过写阿房宫中音乐之繁盛来批评“秦爱纷奢”
17、。1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4杜牧阿房宫赋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一方面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群的走向,另一方面突出了其规模的宏大无比。1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来描述秦王朝对待宝玉金珠的态度,揭示了“成由勤俭败由奢”这颠扑不破的真理。16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将钉头和米粒进行对比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7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
18、,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18杜牧阿房宫赋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覆压三百余里”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可惜“楚人一炬”,就成了一片焦土,秦王朝穷奢极欲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发人深省。19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样一组对偶句描写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1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
19、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苏洵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历史教训,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警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不肯引以为鉴,就要重蹈覆辙。23杜牧阿房宫赋中,乘坐辇车来到秦国的宫人,当初的身份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2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25阿房宫赋中,杜牧在分析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使六国各爱其人”,那么足以抵抗秦国;如果秦国能善待六国之
20、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粮食”为一个想象点,来揭示秦王朝极尽奢靡的语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杜牧阿房宫赋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2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29杜牧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恰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30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