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循循善诱,开场白“_,_”,以一种和蔼宽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平等.轻松的交谈环境。孔子做出假设来引导学生述志的句子是“_,_? ”用“_?_”两句鼓励曾皙说出自己的志向。2.从“_”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轻率.急躁。子路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将一个“_,_”的内忧外患的国家治理得强盛.知礼。3.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使之达到“_,_”。4.孔子回答了为什么“哂由(子路)”,也表达了自己治国主张的两句话是“_,_”
2、。5.冉有(求)在讲述自己的治国志向时非常谦逊,用“_,_”言明自己只能让百姓富足;“_,_ ”两句写在礼乐教化方面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有德有才的君子大力相助。6.公西华(赤)回答孔子的问题时体现了他谦虚且好学态度的两句是“_,_”。公西华“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所以在自述其志时表示,希望在“_,_”即宗庙祭祀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典礼上发挥自己的才能;“_,_”两句写公西华希望做一个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孔子间接称赞公西华,但又言其过分谦虚的句子是“ _,_?”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点)的形象是最突出的。“_,_”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_”一句则表现了他回
3、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曾皙用“_,_,_”三句话,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景图,一幅其乐融融的礼乐文明高度发展的太平盛世图。孔子对曾皙的理念表示认同的句子是_:“_。”齐桓晋文之事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2文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_,_”。3.用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仁君“罔民”的不可思议,自然引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 _,_?”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
4、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晋国与秦国的利害关系,希望秦穆公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4.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陈述留下郑国做“东道主”的好处的句子是“_,_”。庖丁解牛1. 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依据是“_,_”2. 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_,_”。3.表现庖丁解牛后怡然自得,擦刀,收刀的语句是:“_,_”鸿门宴1.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2.鸿门宴中说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3.鸿门宴中表现秦始皇残暴不仁的句子是“_,_”谏逐客书1.在
5、谏逐客书中,李斯开门见山提出总的论点,鲜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的逐客令,却把逐客的错误归咎于“吏”,_,_这两句措辞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业的句子是_,_3.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_,_这样的不良印象。 5.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_,_6
6、.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这两句话是_,_7.谏逐客书中,用“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为喻来说明_,_的道理。8.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_,_9.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_,_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声”。谏太宗十思疏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为了说明道德不深厚国家难以安定,以水流和树长为例的两句是:”_,_”。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源头不深却想水流得远,根基不稳却想树长得好,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对于这些想法,作者的态度是:”_,_”。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王处在
7、重要位置,就应当”_,_”。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_,_”。一样荒诞。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出古代君王为国忧虑就能效果显著,但成功之后品德就开始衰微的两句是:”_,_”。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出有好的开始的人很多,能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的两句是:”_,_”。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分析“竭诚”和“傲物”两种态度带来不同的结果的两句是:”_,_”。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奔驰的马车和腐朽的绳索为喻,劝谏唐太宗不可疏忽大意的两句是:”_,_”。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能因为喜爱就想要得到的一句是_
8、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不能劳民伤财兴建土木工程的一句是:_1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要学会谦虚并加强自身修养的一句是:_”1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海纳百川来劝谏君王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的一句是:_1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凡事都有有度的一句是”_”1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做事要慎始善终的一句是_1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要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一句是_1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自身端正才能远离小人的一句是_1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不能因个人喜好而随意奖赏的一句是:_1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不能因为自
9、身厌恶就随意用刑的一句是:_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王对待人才和意见应有的态度是:”_,_”2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选用人才,听取意见之后,智者和勇者的态度是”_,_”2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选用人才,听取意见之后,勇者和仁者的态度是”_,_”2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选用人才,听取意见之后,仁者和信者的态度是:”_,_”2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天下太平后,君王就可以享受游玩乐趣,颐养天年的两句是:”_,_”2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的理想境界是通过音乐的教化达到的的两句是:”_,_”2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王劳神苦思,代替臣子管理事务,其结果是
10、:”_,_”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他虽与司马光关系不错,但在政治主张上有所不同的的两句是: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他之所以与司马光政见不合的原因是: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出作者想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又担心不能被对方理解的两句是:_,_。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出作者不再为自己一一辩护的两句是:_,_。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作者考虑到司马光对自己的看重与厚待,不应该马虎回复书信的两句是:_,_。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在书信往来上马虎,所以_,_。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读书人的争论点主要在于“名实”关系的两句是:_,_。8.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弄懂天下的道理在于区别“名实”关系的两句是:_,_。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认为作者招致天下人怨谤的理由是:_,_。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表明了作者的做法并不属于“侵官”。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表明了作者的做法并不属于“生事”。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做法并不属于“征利”。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表明了作者的做法并不属于“拒谏”。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自己的做法会招来天下人的怨谤是早有预料的两句是_,_。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皇帝想要改变现状的原因是:_,_。1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自己
12、为了帮助君王改变不良风气,是不会考虑敌对的力量,只需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的两句是:_,_。1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质问,自己参与变法,天下人却没有对自己吵吵闹闹的一句是:_,_。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大大为了说明变法势在必行,援引了盘庚迁都的事例来说明迁都之初,不仅百姓反对,连大臣们也反对的两句是:_,_。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盘庚不应大家反对就改变政策,而是充分考虑了事情的合理性才行动的两句是:_,_。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从对方的角度承认自己的过错在于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皇帝成就大业,造福百姓的两句是_,_。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作者不愿现在什么都不做
13、,只是墨守前人的做法的两句是:_,_。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墨守前人做法是作者不愿苟同的两句是:_,_。阿房宫赋1.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且十分高大甚至到遮天蔽日的程度的句子是_,_。2.阿房宫赋中描绘宫殿密集移步见楼的句子是_,_。3.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走廊像人们的腰一样回环曲折;屋檐像鸟仰首啄物一样翘立的句子是: _,_。4.阿房宫赋中描绘楼阁宫室各随地势,参差错落,精致工巧的句子是:_,_。5.阿房宫赋中描写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分辨不清方向,从而突出宫殿结构的规模宏大的句子是: _,_。6.杜牧在阿房宫赋篇末暗寓讽刺之意,含蓄地告
14、诫“后人”当代及后代君主: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7.总结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句子是:_,_。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妃嫔们焚烧椒兰等香料,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从而突出她们生活的奢华靡丽的句子是:_,_。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及比喻的手法,谈及宫车驰过时发出的声音的句子是:_,_。充分展现了宫人出行的盛况。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从而展现阿房宫的奢侈铺张的句子是:_,_。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构件栏杆和门槛的数量与九州的城
15、市相比,展示了阿房宫的豪华气派,突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的句子是:_,_。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瓦缝的数量竟比谷仓的粮食更多,讽刺了阿房宫的铺张浪费,同情百姓生存的穷困艰难的句子是:_,_。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自己的家庭的句子是_,_。14.文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阁楼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_,_。1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句子是:_,_。16.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关注人民的重要性,指出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_,_。六国论1.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合作联盟十分重要,未被秦国威势所压得不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