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A版新教材第一册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数学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等式与不等式性质教科书书 名: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包括梳理等式性质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以及不等式的其他性质。等式性质可分为相等关系自身特性和运算中的不变性两类。从自身特性看,包括“对称性”和“传递性”。“对称性”是两个相等的实数放在等号两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传递性”是实数相等的内在联系,两者均是实数序的特征;从运算角度看,有基本层面的“加法”“乘法”运算中的不变性,即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同一个实数,等式保持不变。不等式与等式的性
2、质蕴含了同样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包含不等关系自身的特性和运算中的不变性两类。不等关系自身的特性有“自反性”和“传递性”两种。“自反性”是不相等的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是实数序特性的体现。“传递性”是三个不相等的实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内在联系,也是实数序特性的体现。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是指对不等号两边的实数同时进行“加法”“乘法 等运算,得出新的不等关系。由于“正数乘正数大于0”“负数乘正数小于0”,所以不等式对于乘法运算失去了“保号性”,这也是不等式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差异。实际上,在代数问题中,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就是性质,它是发现代数性质的“引路人”,在代数领域中具有基础地位。利
3、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推导出不等式的一些其他性质,即以基本性质为理论依据,以运算中的不变性和规律性为研究方向,通过“猜想证明修正再证明得出性质”的方法探究出其他的性质。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及其简单应用;梳理出等式基本性质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在等式基本性质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下,类比等式基本性质,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分析1. 梳理等式基本性质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2. 运用等式基本性质中蕴含的思想方法,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想、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体会在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的“运算中的不变性”,发展学生逻辑推理
4、素养;3.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发现并证明一些常用的不等式性质;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一些简单的命题,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素养.4.学生能够分析简单不等式的证明思路,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关系.学生学情分析(含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对梳理等式基本性质包括相等关系自身的特性和运算中的不变性两个方面存在困难.等式的五个基本性质是学生熟知的,但对性质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缺乏上位的思考,尤其是体会相等关系自身的特性较为困难.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对性质的特点进行归类的方法,总结每类性质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实数序关系的特性角度体会相等关系自身的特性.学生类比等式基本性质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猜想并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存在困难.由于初中时学生学习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和性质4,而性质1和性质2学生认为是显然成立的,学生思维达不到从逻辑推理角度证明性质.教学中在强调逻辑推理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强调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基本事实和实数的一些其他事实是证明的依据.学生缺少从代数角度证明不等式的经验,运用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和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一些简单命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运用“分析法”进行分析,适当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生成证明思路,引导学生领会“发展条件、转化结论、寻求联系”的证明较复杂命题的一般思路.教学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性质的直观解释和逻辑证明教学难点:梳理出不等式性质中蕴含
6、的思想方法;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猜想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探究法、类比探究法本节课在学法设计上,采取旧知回顾-提出问题-探索猜想-启发引导-验证猜想-推理修正-应用反思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探索、交流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类比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新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排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完整的数学思维过程,让
7、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并注重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演示教学过程环节一:确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导入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现实世界的大小关系包括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两类,数学中用“等式”和“不等式”表达这两类关系.上节课我们提到解不等式要用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到底都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不等式性质.既然不等式和等式一样,都是对大小关系的刻画,我们就可以从等式的性质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中获得启发,来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好!我们一起走进“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设计意图】: 此环节以单元教学理念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
8、最近发展区,唤醒学生与所研究内容相关的认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展学习活动.环节二:复习等式性质,梳理思想方法问题1:请你回忆一下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及等式都有哪些性质?预案一性质3,4,5学生比较熟悉,能相互补充说出,但说不出性质1,2.追问1:这三条性质有什么共性?可以看作是运用了什么相同的方法“得到的”?师生活动:教师板书这三条性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纳这3条性质是从运算角度提出的,即等式两边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师指出,这三条性质反映了相等关系在运算中保持不变性的特点.教师进一步指出,性质3中减法可以看成加法,即两边同加“-c
9、”,性质5中的除法可以看成乘法,即两边同乘“1/c”,高中数学加减乘除的运算更趋于一般性,所以可以将其合并.由于数学的基本运算有加法和乘法,所以这些性质可称为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基本运算可派生出像乘方等运算的结论,就是一些常用的性质.追问2:等式是否还有其他性质?师生活动:教师点出还有些等式的性质,我们在无意识地使用,之所以大家说不出来,因为它们太显然了,是相等关系本身蕴含的性质.比如说,一个相等关系,即两个相等的实数,无论哪个写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等式均成立,即“如果a=b,则b=a”,此性质与a,b的顺序无关,它反映了等式自身的特性.追问3:从等式自身性质的角度是否还有其他性质?师生活动:在
10、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性质2,教师板书.教师点出此性质也反映了等式自身的特性.预案二学生相互补充能说出性质1,2,3,4,5,其中性质3,4,5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对性质1,2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出来.追问:为什么大多数人答不出性质1,2?师生活动:(这个追问实际上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方法上的提示作用)教师点出“等式的这两条性质,我们无意识地在使用,但说不出来,因为它们太显然了,是相等关系本身蕴含的”;接着梳理性质3,4,5蕴含的思想方法(如预案一).预案三学生相互补充说出性质1,2,3,4,5(如果学生不预习、也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看教科书,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学生回忆、交流并相互补充,口答等式
11、性质,教师板书5条性质.追问:观察等式的5条基本性质,哪些性质具有共性?是什么共性?哪些基本性质可以看作是运用了相同的方法(发现的视角相同)得到的?具体的角度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发现性质3,4,5具有共性,它们都是在等式的两边进行了运算,然后发现性质1,2蕴含的共性.问题2:你能归纳一下等式基本性质蕴含了哪些思想方法吗?师生活动:学生总结,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方法有“相等关系自身的特性”和“相等关系对运算保持不变”两种.教师强调这两个方面是研究等式基本性质中体现的思想方法.【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和问题2,学生回忆、分析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性质分类、归纳和深入分析,梳理等式的基本性质中蕴含
12、的思想方法,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环节三: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体会类比探究方法问题3:初中我们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过一些不等式的性质.现在,你打算如何研究不等式的性质?预设方案:学生领悟到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可类比发现等式性质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追问:从什么视角来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师生活动:学生表述,从不等式的“自身”和“运算”两个视角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等式性质中蕴含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对类比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4: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蕴含的“自身特性”的思想方法,你能猜想并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吗?师生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精品资料 新高考数学精品专题 高考数学压轴冲刺 高中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学案 高一高二数学试卷 数学模拟试卷 高考数学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