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C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B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拍打C至今治强治:治理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藉寇兵而赍盗粮赍:赏赐使之肖我肖:像吾亦望其言
2、是望:期望,希望当尽吾意为幸幸:幸事更恐不胜悲更:更加ABC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事:侍奉B武侯浮西河而下浮:泛舟C魏置相,相田文相:以为相D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害:厉害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几家能彀B遂散六国之从C河海不择细流D却宾客以业诸侯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
3、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
4、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
5、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二)司马错论伐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张仪对曰:“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
6、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战国策秦策)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7、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也B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也C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也D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也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乐用,诸侯亲服乐用:乐于为用,乐意效命B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治强:社会安定、强大C功施到今施:措施D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去:距离。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何爱一牛爱:吝啬B善刀而
8、藏之善:揩拭C民无异国,四时充美充:扩充D何厌之有厌:满足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客卿”。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侍坐章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戎狄,即先秦时代华夏对北方和西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西戎和北狄的合称。D私门,与“公室”相对。所谓“公室”是君主帝王之家。因此,这里的“私门”是平民百姓之家。10下列对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翻译: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
9、仁义的。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翻译:派遣将领守卫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的变故。C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翻译:秦国攻打蜀国,就像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翻译:现在竟然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等,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C司马错建议“伐蜀”,其中一个原因是蜀国内部祸乱,秦国攻打蜀国,就像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D司马错跟张仪相比,考虑更周全,既考虑到了“名”,又考虑到了“
10、实”,既要为秦谋得实利又要使其不陷于污名之中。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2)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3秦王看了李斯这篇谏逐客书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司马错论伐蜀中,“惠王曰:善!寡人听子。”请从所持立场及论证方法等角度简述这两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共同原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
11、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12、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
13、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注释:纤离:骏马名。鼍,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駃騠:骏马名。1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误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举:攻占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蚕食:像蚕
14、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服:服饰,饰品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拒绝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给予,送给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珍视ABCD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B孝公用商鞅之法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今逐客以资敌国D江南金锡不为用非秦者去,为客者逐1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
15、不住秦国的地方呢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1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18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此非所
16、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19秦王看了李斯这篇谏逐客书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请从所持立场、文章内容、语言运用、论证方法等角度各选一点分条简述李斯这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原因。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
17、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
18、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