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3课《马说》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马说》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2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重点)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难点)学习方法1结合注释,能自主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2、合作交流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
2、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中的杂说。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学习过程(一)预学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伯乐( )骈死( ) 槽枥( ) ( ) 相马( ) 粟 ( ) 外见( ) 食
3、马( ) (2)文学常识积累。 马说选自(),作者(),字(),()代著名文学家。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初一学过的()就属这一文体。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5)安求其能千里也()()(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二)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