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癌症产生的机理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
《备课素材:癌症产生的机理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素材:癌症产生的机理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癌症产生的机理最近有学生物提问:哪样的人容易得癌症?癌症是可以预防吗?当然,这种问题只能是专家来回答,但为什么有这么多诺贝尔奖,就是对付不了这样的细胞性疾病?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癌症产生的机理学说1体细胞突变学说1868年,病理学先驱Virchow根据细胞学说和显微镜技术并结合对肿瘤患者尸检结果,首先提出肿瘤发生的细胞学说,指出癌(肿瘤)是细胞的疾病,并据此建立了肿瘤分类、瘤
2、与非瘤的鉴别标准。这些观点和方法是沿用至今的经典。 20世纪初,随着孟德尔、摩尔根遗传规律相继被证实,人们认识肿瘤的视野转向遗传学领域。 1914年,Bovri根据遗传学知识和观察到的事实,提出了体细胞突变学说,认为人和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突变是由某些染色体异常所致。 最后,科学证实X射线可以引起体细胞突变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现许多化合物的致癌与致突变有关,并在肿瘤内陆续发现各种染色体畸变、数目异常和标记染色体。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成为生命科学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 1971年,Knudson根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ph染色体(一般指费城染色体,费城染色体指22号染色体长臂与9号
3、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新的染色体)的发现以及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均为细胞基因突变的事实,提出了肿瘤的基因突变假说,发展了Bovri的体细胞突变假说。 该学说认为DNA/RNA肿瘤病毒和化学、物理等致癌因子都可以通过整合、插入、直接结合等方式,改变宿主细胞的大分子结构,使宿主DNA发生突变。 突变学说深入到分子水平以探讨癌变问题,的确非常诱人,但是有些事实无法用突变来解释:实验证明,癌基因具有可逆转性,如蛙的腺癌细胞移至受精卵中可发育成正常的蛙;临床实践也证明某些肿瘤可以自然消退或发展成熟为良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等。2基因外癌变学说1973年,Comings根据基因表达与蛋白合
4、成的认识,结合突变学说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提出了基因外癌变学说,指出肿瘤发生可能源于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等多个环节的调控失常。 该学说认为每个细胞都具备原受精卵整套基因,并保持着基因表现的全能性。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这些基因繁荣表现受着开动和关闭的复杂而精确的调节以完成正常的发育、分化。 因此,基因外癌变就是指癌细胞基因的完整性、全能性并未受到破坏,而是基因表达过程中出现了障碍,即癌变的原因不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而是由于致癌物质的作用引起基因的表达失控(如DNA的转录和RNA的翻译过程发生差错),从而使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失去调控,导致细胞的癌变。由于调节基因的开关的部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叫基因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