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片断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片断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片断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片断教学背景课程 标准内容要求: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学业要求: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运用遗传与变异的观点,解释常规遗传学技术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内容分析“伴性遗传”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2019 年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的内容,包括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共三个部分。本节课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解释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以“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为探究核心,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中“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的内容要求,理解生命的延
2、续与发展;同时,知识点呈现的顺序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在学习过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后,深入探究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主体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基于必修2的学习和初中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严密,对探索事物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故此节课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资料和生活典型实例,绘制遗传图解,通过演绎推理,分析并归纳伴性遗传特点,体会伴性遗
3、传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性运用生物学理论成果的价值观。学科内容学习目标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节课确立了如下四维目标:1.绘制遗传图解,解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形成“遗传信息物质化”的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不同亲本组合的婚配方式,归纳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初步形成“归纳与总结”的科学思维。3.通过对伴性遗传规律的探究,预测某一种群内遗传性状的分布及概率,养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4.通过讨论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提高生产力、增进健康中的主要作用,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技能训练目标1.通过提问技
4、能训练,把握时机、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思考,适当启发提示,点拨思维。2.通过讲解技能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口齿清晰、词义正确,将口语、态语和其它媒体如板书、图片等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重点: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确定依据:本节课聚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构建“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大概念的重要一环。教学难点难点:结合伴性遗传规律,预测亲本组合产生后代的性状及概率。确定依据:介于高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应用伴性遗传规律处理遗传的概率问题较为棘手。教学过程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教学设计意图1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展示四张图片:揭示:伴性遗传理论源自生活又
5、实践于生活。并提出: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现象有何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理论有何应用意义呢?学生结合图片,回忆生活场景,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借助生活实例进行问题导入,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利用三个问题将教学内容由表及里地串联起来构成教学主线,更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5分二、 问题引领,探索新知 问题1:什么是伴性遗传?1.展示“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男性和女性在染色体上有何异同? 2.展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与性别是否相关?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男、女在染色体上的不同,大胆猜想性别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在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