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24课《愚公移山》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愚公移山》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提升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提升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一、激趣导入,凸显文题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是应该勇敢克服,还是选择逃避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这座大山,只有移平它,才能够顺利地继续前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愚公移山中的主人公愚公,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吧!(板书:愚公移山)【设计意图】由“困难”引入新课,吸引学生阅读兴趣。二、 检查预习(一)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
2、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二) 读准字音万仞(rn) 冀州(j) 惩(chn) 塞(s) 迂(y)荷(h) 箕畚(j bn) 孀妻(shun) 智叟(su)始龀(chn) 穷匮(ku) 亡以应(w) 厝(cu)陇(ln) 朔(shu)(三) 通假字始一反焉(通“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一厝朔东(通
3、“措”,放置)无陇断焉(通“垄”,高地)(四) 古今异义方七百里(古义:方圆,指面积 今义:方向)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 今义:惩罚)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寒暑易节(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 今义:不值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四
4、、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3)方:指面积。(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7)且:副词,将近。(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9)惩(ch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10)塞(s):阻塞。(11)迂(y):曲折、绕远。(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13)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
5、的大山。(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17)献疑:提出疑问。(18)以:凭借。(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20)损:削减。(21)曾(c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ku)。(23)丘:土堆。(24)置:安放。(25)且:况且。(26)焉:疑问代词,哪里。(27)荷(h):扛的意思。(28)夫:成年男子。(29)箕畚(jb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