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饮酒(其五)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反复朗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难点反复朗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古代诗坛的星空时,那些熠熠夺目的名字纷至沓来。有远渡荆门观皓月云涌的李白,有徐行塞外赏大漠孤烟的王维,有流连白堤品早春佳景的白居易,有漫步承天寺寻淡泊宁静的苏东坡。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精粹,化为一个个美丽的诗歌符号,永驻我们心间。其实,在他们的精神殿堂里都端坐着一个人,他,就是陶渊明。他以最质朴的农民身份而名垂史册,滋养了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灵魂!他平凡的躯体里究竟蕴含着怎样强大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的足迹,
2、聆听他的心语,一起去寻觅。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三、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四、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君:指作者自己。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见:
3、看见(读jin),动词。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相与还:结伴而归。五、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六、理解诗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
4、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尔:这样。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绝句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日
5、夕:傍晚。相与:结伴。还:飞回巢。写南山美妙的晚景。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七、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