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2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沿革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鼎立:魏、蜀、吴,形成鼎足之势。2西晋(1)建立与统一:266年,_代魏称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五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3)西晋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_所灭,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3东晋(1)建
2、立:317年,_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族的崛起: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链接选择性必修2P20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农业工具(灌溉工具):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2)手工业工具(陶瓷业):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3)庄园: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带有庄园经济色彩。4江南开发(1)背景: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_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3、2)表现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5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世纪末,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2)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3)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知识点二
4、 隋朝的统治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_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隋炀帝的统治(1)建设: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开通的_,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3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知识点三 唐朝前期的鼎盛1.唐的建立及统一: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_,唐朝统一全国。2政治上(1)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5、(2)武则天的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当权期间,_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李隆基(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链接选择性必修1P6】隋唐地方政治制度(1)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2)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3)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部分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势力。3.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突厥东突厥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_”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
6、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_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吐蕃唐太宗时期,_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靺鞨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知识点四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背景: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2)状况:755年,_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史称“安史之乱”。(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上形成了_的局面。2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3黄巢起义:875年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
7、唐朝的统治。4唐朝灭亡:907年,_废唐称帝,唐朝灭亡。5五代十国(1)形成:自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间,黄河流域和南方先后出现“五代”与“十国”。(2)五代十国后期,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1.思维拓展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割据混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2学术情境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之外的地主
8、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东晋末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思考:为什么士族不与庶族通婚?说明了什么?试答:3生活情境民族交融过程的特点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思考:该史料反映了北朝民族交融有何特点?试答:4体系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5学术情境修建大运河的千秋功过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思考:作者如何看待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试答:6易误辨析辩证认识唐朝的“盛世”(1)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统治者的个人作用,是几代统治者和劳动人
9、民艰苦努力形成了“盛世”局面。(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武周政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7社会情境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思考:会盟碑有何史料价值?试答:8.思维拓展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1)唐玄宗后期,宦官逐步参政。唐肃宗即位,宦官李辅国因拥立有功,参与机要,统领禁军,任免宰相。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国策的制定,朝臣、节度使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他们把持。唐朝后期的宦官专权远甚于东汉。(2)唐朝后期,朝廷的高官相互结
10、成朋党,排斥异己,出现了朋党之争。(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促使唐朝衰落。9体系构建唐朝的兴衰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区域开发,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色史料实证江南的开发史料一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n),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沈约宋书史料二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少数民族,半因于避兵祸及北人之酷虐
11、,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南,当其相率而来也。摘编自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探究】(1)根据史料一,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试答:(2)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政治中心的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2)经济重心南移
12、的影响开放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一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史料二北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藉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进入中原,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吕思勉中国通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黄仁宇【史料导读】史料一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导致了北魏的衰亡,史料二认为
1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如果选择观点一,可以从“汉化”政策削弱军事实力等方面论述;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从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民族交融等方面论述。【探究】据上述史料概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选取你赞同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试答:家国情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探究点二盛世繁荣,由盛转衰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兴衰启迪史料实证唐朝的衰落史料一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
14、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兵志史料二五代十国时期的部分开国君主政权开国君主即位前的官职后梁朱温宣武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吴杨行密淮南节度使南平高季兴荆南节度使【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试答:(2)根据史料二,指出五代十国开国君主的特点,由此分析五代十国的本质。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安史之乱的影响(1)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使北方和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大片田地荒芜。而长江一带的南方地区,既未遭到战乱的影响,加之又有大量北方人民南迁,经济得到发展,并日益超过北方。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2
15、)安史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经过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中央集权大为削弱。叛乱平定后,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和控制大为降低,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3)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边防军事格局。此后,唐朝边防空虚,国力大为削弱,在民族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退守的局面,失去了对吐蕃、回纥等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4)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强盛、统一的唐朝从此一蹶不振,很快衰落下去。开放探究唐朝的边疆治理史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19001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