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卖炭翁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主题的叙事诗。诗歌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古诗鉴赏能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作者感情,但在炼字品句,感悟意蕴的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掌握了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容易流于文字表面,并不能通过诵读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老师应该加强诵读指导,通过示范诵读和赏析方法学习,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2、。【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感受卖炭翁遭遇之苦,深入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3. 感悟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控诉,感受作者的济世情怀及担当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词句品析,感受精彩的人物描写。感受诗中所传达出同情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同学们,白居易是我国唐代地位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艺术珍品。你能回忆出哪些白居易的诗句?(学生回答)示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3、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教师总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回望白居易的生命轨迹,这句按语放在他身上并不为过。无论荣华还是落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造福百姓。凡他经过的地方,他都用自己的心血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繁华篇章。他是周至的大青天,一心只为民做主;他是忠州的大唐贤刺史,把一片贫瘠之地,点缀得处处花开;他是苏杭的好太守,修堤防,疏六井,建山
4、塘,富甲一方;他是洛阳的散财老人,凭一人之力,捐资八节滩,变险滩为通途。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去见证一个人间悲剧,去认识一下中唐时期社会现实。二、检查预习1. 学生朗读包含易错字音的句子。师: 白居易的诗,老人小孩儿都能读懂,你是否能把它读准确呢?请这一列的同学来读一读带有红色字的诗句。屏显:鬓、裳、辗、辙、敕、叱、将、系(生读,师纠正,生笔记)师:看来大家预习的很扎实。字音、字词齐读两遍。2. 教师正音后,学生再次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师:在预习过程中,你从课下注释中发现卖炭翁是一首什么诗?明确:卖炭翁选自白居易的新乐府,在形式上,它是一首乐府诗。课件出示:乐府诗,是古体
5、诗的一种体裁。“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乐府诗不同于格律诗,在用韵、格律、字数、篇幅和内容上均比较自由。三、初读体悟师: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乐府诗;但从内容上看,它还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复述这则故事。任务一: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复述这则故事。预设:卖炭翁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过程。(学生讲述涉及到两个人物:老翁,宫使;涉及到三个情节:运炭、卖炭、失炭)师追问:你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卖炭翁的遭遇?预设:悲惨。师:卖炭翁的悲惨体现在
6、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细读诗歌第一节,画出描写卖炭翁的具体语句和关键词,品味其“悲惨”。四、把握细节,体会悲惨任务二:细读诗歌,画出描写卖炭翁的具体语句和关键词,品味其“悲惨”。预设:关键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预设:“伐”和“烧”两个动词,明确展现出炭的来源。“南山中”点明了老翁工作的地点,揭示自然环境的恶劣,侧面表现出老翁烧炭的辛苦与不易,也由此看出下文“一车炭”对于他而言是何等的珍贵!(烧炭艰辛、路途遥远谋生艰难)关键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预设: “烟火色”展现出老翁由于长时间的劳作,身上被烟火熏出了颜色;两鬓白发“苍苍”,可见其年事已高;“十指黑”,反映出老翁终日烧炭劳
7、作。(年老体弱、劳作辛苦)关键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预设:寒冷的雪天却身着单衣,一个“正”点出了老翁的贫困。而老翁却“愿天寒”,希望天气再冷一些,目的是为了把炭卖个好价钱,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身上衣裳口中食”来维系生计,生活才有着落。一“忧”一“愿”将老翁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衣正单”的现实与“愿天寒”的心理活动两相对比,使老翁的形象更加悲苦可怜。(生活贫困)关键句: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预设:这四句写卖炭翁从前一天晚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都在辛苦赶路,天寒、路远、牛困、人饥。“辗”字尤为传神,非炭沉不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