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刘向《说苑》.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刘向《说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刘向《说苑》.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刘向说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卫君问于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
2、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
3、亡,得乎?”(选自刘向说苑)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B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弓而祝鸡矣”与“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箜篌引)两句中的“张”字含义不同。B“害之必也”与“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害”字含义不同。C“贱
4、不能临贵”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D“今君有士见过人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认为朝廷没有贤人,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有飞翔千里的愿望,但不能达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B田让认为卫国国君不能招致贤士的原因是:臣子既不能凭借功绩获得赏赐,也不能够依据情理去躲避惩罚。C正是由于齐桓公为管仲提供了治国理政所应具备的条件,管仲才得以帮助齐桓公取得了天下霸主地位。D杨因曾因品行差而三次遭乡人驱逐,因对国君不忠而五次被撤职,而赵简主还是接见了他并授给他相位。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5、现代汉语。(1)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2)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5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国君应如何对待人才。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诗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春秋之义;有正春者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庶人有谒必达
6、,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权势矣。此皆春秋之义,而元年之本也。”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首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项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歌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冬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
7、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子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节选自刘向说苑,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B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微信公众号C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
8、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D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此处指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通常又指春秋经,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B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地位低于公和卿。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C民柄,指统治者对臣民的赏罚之权。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将何惧焉?”杜预注:“赏罚为民柄。”D曾子,名参。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学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重要代表。其父曾皙,孔
9、门七十二贤之一。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先引用孔子名言,强调“本”的重要性,然后引证诗和易,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建立根本的观点。B吴子认为“国君必慎始”,认为国君要重视确立良好的开端,这与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大意相同。C曾参恭顺地对待盛怒的父亲的棍棒击打,选文运用这一事例,意在证明人之行莫大于孝的观点,这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D“舜之事父也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孔子认为舜的行为是可歌的,舜是用坚守道义的方式来行孝。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2)曩者参
10、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是温婉的君子,而在选文中却变成了严苛的父亲,他的思想主张是自相矛盾的吗?请简要说明。答案1、C句意: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之人,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子不知也”,主谓结构,“也”为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排除AB;“盛德之士”和“正直之行”结构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排除D。2CA.拉开弓弦/调好弦,准备调奏。句意:拉开弓去逗引鸡/在深秋的夜晚,调好吴丝蜀桐制成的箜篌。B.危害,伤害/嫉妒。句意:伤害是一定会出现的结果/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