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西汉 刘向《新序》.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西汉 刘向《新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西汉 刘向《新序》.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西汉刘向新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楚庄王伐郑,克之。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迎庄王,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天下之祸,是以使君王昧焉辱到弊邑。君如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唯君王之命。”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使寡人得见君王之玉面也,而微至乎此!”庄王亲自手旌,左右麾军,还舍七里。将军子重进谏曰:“夫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斯役死者数百人今克而不有无乃失民力乎?”庄王曰:“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见君子重礼而贱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从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乎天下,灾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既而晋人之救郑者至,请
2、战,庄王许之。将军子重进谏曰:“晋,强国也,道近力新;楚师疲劳,君请勿许。”庄王曰:“不可。强者我避之,弱者我威之,是寡人无以立乎天下也。”遂还师以逆晋寇。庄王援枹而鼓之,晋师大败。晋人来,渡河而南。及败,奔走欲渡而北,卒争舟,而以刃击引,舟中之指可掬也。庄王曰:“嘻,吾两君之不相能也,百姓何罪!”乃退师以轶晋寇。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庄王之谓也。晋人伐楚,三舍不止。大夫曰:“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臣之身,而晋伐楚,是臣之罪也。请击之。”庄王俛泣而起,拜诸大夫。晋
3、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君下其臣犹如此;所谓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乃夜还师。孔子闻之曰:“楚庄王霸其有方矣。下士,以一言而敌还,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也。(节选自西汉刘向新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斯役死者/数百人今克而不有/无乃失民力乎B夫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斯役死者数百人/今克而不有/无乃失民力乎C夫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斯役死者/数百人今克而不有/无乃失民力乎D夫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斯役死者数百/人今克而不有/无
4、乃失民力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袒,脱去上衣,裸露上身,古人以此形式向对方表示恭敬、谢罪或臣服。B锡,通“赐”,赐给,与离骚中的“肇锡余以嘉名”的“锡”意思相同。C蠹,指蛀蚀、败坏,与促织中的“独是成氏子以蠹贫”的“蠹”意思相同。D三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为九十里。三舍又泛指距离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对郑伯说,是郑国的不良之臣往来于两国之间挑拨,才使两国兵戎相见,于是亲自指挥军队,后退七里驻扎下来。B援郑的晋军被楚军打败,奔跑着想渡过黄河北逃,士兵争着攀挽渡船,被刀刃砍击而掉落船中的手指多得可以用双手捧起来。
5、C楚庄王不听从将军子重的建议,两次退师,放过已攻下的郑国和被打败的晋军,等到后来晋国讨伐楚国,楚庄王追悔莫及。D晋国讨伐楚国,楚庄王和楚国大夫争着说过失在自己身上,晋国人看到楚国君臣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于是连夜撤兵回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以不祥立乎天下,灾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2)下士,以一言而敌还,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5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你认为楚庄王“立乎天下”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中楚庄王的言行进行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孝武皇帝时,大行王恢数言击匈奴之便。孝武皇帝召群臣而问曰:“朕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今单于逆命加
6、慢,侵盗无已,边境数惊,朕甚闵之。今欲举兵以攻匈奴,如何?”大行臣恢再拜稽首曰:“善。臣闻全代之时,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家,天子同任,遣子弟乘边守塞,转粟挽输,以为之备,而匈奴侵盗不休者,无他,不痛之患也。臣以为击之便。”御史大夫臣韩安国曰:“不然。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匈奴至而投鞍,高于城者数所。平城之厄,七日不食,天下叹之。及解围反位,无忿怨之色。虽得天下而不报平城之怨者,非以力不能也。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之私怒,伤天下之公义。故遣刘敬结为和亲,至今为五世利。”大行曰:“高帝被坚执锐,以除天下之
7、害,蒙矢石,沾风雨,行几十年,伏尸满泽,死者什七,行者垂泣而倪于兵。夫以天下末力厌事之民,而蒙匈奴饱逸,其势不便。故结和亲之约者,所以休天下之民。盖五帝不相同乐,三王不相袭礼者,非故相反也,各因世之宜也。教与时变,备与敌化。今匈奴纵意日久矣,系虏人民,戍卒死伤,此仁人之所哀也。”御史大夫曰:“臣闻之,利不什不易业,功不百不变常。自三代之盛,远方夷狄,不与正朔、服色,非威不能制,非强不能服也,以为远方绝域,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且匈奴者,轻疾悍前之兵也,畜牧为业,弧弓射猎,居处无常,难得而制也。今使边鄙久废耕织之业,以支匈奴常事,其势不权。”孝武皇帝自将师,伏兵于马邑,诱致单于。单于既入塞,
8、道觉之,奔走而去。其后交兵接刃,结怨连祸,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道殣相望,天下摇动。御史大夫桑弘羊请佃轮台,诏却曰:“当今之务,务在禁苛暴,止擅赋。今乃远西佃,非能以慰民也。”遂不复言兵事。国家以宁,继嗣以定,从韩安国之本谋也。(节选自西汉刘向新序)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B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C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
9、也/D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再拜,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鸿门宴张良留谢项羽云“再拜献大王足下”。文中是臣子向君主行礼。B什七,十分之七,古时户籍十家、军队十人为“什”。文中“利不什不易业”指利益少,不满十分之一。C正朔,正月初一,“正”,一年的第一天,“朔”,一月的第一天。改“正朔”“服色”常和朝代更替有关。D殣,饿死的人,“道殣相望”写出了战争的灾难。与“殣”意思相近的还有“殍”,如成语“饿殍遍野”。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恢多次进言主
10、张攻打匈奴,他认为匈奴之所以敢经常侵扰汉朝边境,就是因为没有受到过沉重的打击。B韩安国援引高皇帝刘邦被围困平城之事,反对攻打匈奴,他认为和亲是有利于汉朝国势稳定的方针策略。C关于高皇帝刘邦结和亲之约的原因,王恢与韩安国观点相同,都认为是迫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以天下为重。D汉朝伏兵引诱单于失败,后来双方交兵不断,孝武皇帝刘彻反对去边境开垦耕作,他是考虑到百姓的实际。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单于逆命加慢,侵盗无已,边境数惊,朕甚闵之。(2)国家以宁,继嗣以定,从韩安国之本谋也。10从韩安国的劝谏语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人臣之能?请简要概括。答案1、B句意:“楚国郢都与郑国相距数千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