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赏析句子语言表达效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赏析句子语言表达效果.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赏析句子语言表达效果 一、知识讲解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就是鉴赏分析不同表述形式的语句在结构和内容上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重在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词语表现力、强调重点、语体风格、适用位置、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节奏语气、内容情感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1.长句和短句。字数多、附加成分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叫作长句,反之,则为短句。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一般用于书面语。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一般用于口语。2.整句和散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作整句,主要包括排比句和对偶句;结构不整齐,各种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作散句。整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
2、广泛,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贯通。3.常式句和变式句。常式句是遵循现代汉语语法的语序正常的句子;变式句是依据现代汉语语法,句子成分存在倒装的句子,常见的有主谓倒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前置等。 (1)主谓倒置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一般的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主谓倒置。这种现象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如:常式句:你怎么了?变式句:怎么了,你?主谓倒置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者是由于说话者说话急促而先说谓语,再说主语。(2)定语、状语后置定语、状语在
3、中心语前面,这是一般的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定语、状语后置。如:常式句:河边有许多好看的红的、黄的、粉的石子儿。变式句:河边有许多好看的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定语、状语后置往往是为了突出定语、状语,让人们对后置的成分有深刻的印象,或者是为了调整语句结构,使语言简洁有力。(3)复句中的分句一般语序与特殊语序的变换只限于偏正复句,不涉及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中的分句的一般语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为了强调正句所表达的内容,会将正句放在前面,偏句放在后面,这就形成了特殊的语序。如:因果倒置常式句: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变式句:今年棉花减产了,因为虫害严重。转折倒置常式句:他虽然生病
4、了,但还是坚持学习。变式句:他还坚持学习,虽然生病了。条件倒置常式句: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能按时到达岗位。变式句:他总能按时到达岗位,无论天气多么恶劣。 二、真题再现【2022年高考新高考卷】全国新高考卷适用地区: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苏、山东、河北(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
5、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
6、成语。(3分)【参考答案】不解之缘 秘而不宣(守口如瓶,秘而不露) 在所难免 (屡见不鲜 司空见惯)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参考答案1】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导弹,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参考答案2】整个团队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按照规划,团队先在陆上发射平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
7、行潜艇发射。【解析】解答此题,第1步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整个团队按计划开始了攻关。第2步根据上下文意思,把“规划”的三个长定语改写成三个短句。第3步检查这三个句子是否有逻辑顺序问题,如果有再加以调整,最后整合成四个短句。【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安徽、山西、江西、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
8、糖)和多糖(淀粉)。其中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些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大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含糖量较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3.请在文中
9、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案】不仅与含糖量有关。果糖的甜度最高。因为山楂含有肌酸。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不字。(5分)4.【答案示例】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因此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少的水果平均一天也不能超过 200 克。【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简明的能力。首先提取关键信息,按照“主体+事件”的格式表达,找出表原因和表结果的内容,把因果关系句嵌入其中。 三、强化训练1、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
10、苞就开了,红色的花瓣开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像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像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 答案:更能突出景物特点。原句运用了比拟、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憋”“鼓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蓄积了整个冬天的
11、力量的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更能突出花苞之大、花开之盛和阳刚之美。更符合作者的心情。原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木棉花盛开时的热烈,更能表现出木棉花“十足的阳刚之美”,燃起人们“心底的热望”,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木棉花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原文侧重描写,表达生动形象。解析:从表现手法看,“憋”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棉花苞蓄积了整个冬天的力量,形象生动可感,富有表现力;“鼓鼓囊囊”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形象地描绘了木棉花苞饱满的状态;“炸开”“蹿出”写出了木棉花苞瞬间绽放的姿态,富有动感;“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像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
12、点燃了似的”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花瓣”比作“火苗”,写出了木棉花的颜色,同时也描绘出了木棉花盛开时的热烈。从表达效果看,作者表达了对木棉花的喜爱、赞美之情,原句语言生动形象,更能体现木棉花“十足的阳刚之美”,激发人们“心底的热望”。从语体风格看,画横线句子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乃至宁夏都发现了刻有
13、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容易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仍然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虽然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
14、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四大发现”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B.“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句话原是出自西厢记的,叙写离别的情境。C.由于最早的古人化石是在尼安德特山谷中发现的,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答案:C, A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文中人物的绰号要标引号。B引号表示引用,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C引号同文中“四大发现”的
15、引号作用相同,文章中的简称要用引号。D引号表示否定或讽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甲骨文已能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虽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因受限于书写材质与体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 答案: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写句的重点落在“虽”之后的语句上,强调甲骨文的不足之处;原句的重点落在“但是”之后的语句上,强调甲骨文的功用,更符合原文的逻辑。语体风格不同:改写句文白夹杂;原句更加口语化,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解析: 虽然原句和改写句都使用了转折复句,但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虽然原句和改写句语义没变,但是文风不一样。据此,可联系整则材料的陈述重点和文风特点去分析二者的优劣。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答案: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解析 第处,根据前文的陈述对象“殷墟甲骨文”及后文“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乃至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可推断出类似“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等答案。第处,根据前文“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及“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这一比较,可推断出类似“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等答案。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