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考点知识点精解【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还是答应我吧!”【释文】秦王:即秦王嬴政,也就是秦朝的秦始皇,因当时尚未称帝,故称秦王。使人:派人。使:动词,派遣。谓:动词,告诉,对说。安陵君:安陵国的君主。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y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寡人:秦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太平无事,就自称寡人;如果遭遇祸患,就自称为孤。“寡人”一词在古代意为“寡德之人”,这是古代君主的谦辞。春秋战国时期,王、诸侯、士大夫
2、等,都可以自称为“寡人”。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欲:动词,想要,打算。易:动词,换,交换。其: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希望”“还是”“应当”一类的词语。许:动词,答应。【原文】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译文】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释文】大王:是当时对一国之主的尊称,“大”指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战国时,人们往往用“大王”或“君王”来尊称一国之主。加:动词,施加,给予,施与
3、。惠:名词,恩惠。以大易小:用大的地方交换小的地方。这里的“大”是介词“以”的宾语,“小”是“易”的宾语,“大”“小”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甚善:很好。甚:副词,表示程度高,很,非常。虽然:虽然这样。虽:连词,虽然;然:代词,这样。受地于先王:倒装句,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要把后置的状语提前。“受地于先王”的常规语序是“于先王受地”,译为“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先王:死去的国王,这里是安陵君称他的父祖辈。先,称呼死者的敬辞,已故的。愿:动词,愿意。终:副词,始终,一直。之:代词,代指封地。弗敢易:不敢交换。弗:否定副词,不。不说:不高兴。说:动词,同“悦”,读作yu,喜欢,高
4、兴。再如“不亦说乎”的“说”也是同“悦”。因使唐雎使于秦: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因:副词,于是,就。两个“使”都是动词,第一个意思是“派遣”,第二个意思是“出使”。于:介词,到。【原文】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
5、的意愿,是轻视我吗?”【释文】且秦灭韩亡魏:况且秦国先后灭掉韩国和魏国。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秦国先后灭亡了韩国和魏国。且:副词,况且。灭:使灭,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使亡,动词的使动用法。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以:介词,凭借,靠。者:代词,的原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者:代词,的人。错意:在意,放在心上。错:同“措”,动词,置,放置。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请:动词,请求。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增广,扩充。于:介词,给。而君逆寡人者: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的原因。而: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6、逆:动词,违背。者:代词,的原因。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轻。与:同“欤”,语气助词,这里表示反问,译为“吗”。【原文】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释文】对曰:回答说。对:动词,回答。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非,否定副词,不是。若:动词,像。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虽:连词,即使。岂直:岂但,哪里只是。【原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译文】秦王
7、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释文】怫(f)然:愤怒的样子。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尝:副词,曾经。“天子之怒”的“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下文的“布衣之怒”中的“之”用法也是如此。臣:谦辞,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译为“我”。未尝:未曾。【原文】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