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一、教学主旨(1)课标分析通过了解选官制度、中央官僚制度与赋税制度在隋唐时期取得的新发展,理解发展脉络与发展动力,感受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教材分析隋唐时代是于分裂中完成统一、发展繁荣的新时期,隋唐制度不仅作为成熟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并为中国古代历朝基本沿袭,也随着隋唐社会繁荣发展、中外文化融汇整合对西方各国产生深远影响,如繁星点点, 闪耀古今。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紧扣标题中“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部分,对第6课中关于隋唐时期的繁荣进行制度保障方面介绍,强调封建社会制度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与完善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2、, 充分的制度保障也为隋唐社会带去兴盛的封建文化进而引出第8课。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与“赋税制度”,教材将三个子目依据并列结构分别介绍。落脚于“变化与创新”的动力“矛盾”,三个子目分别归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两大主要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选官制度”与“赋税制度”归为中央与地方的人才选拔权与财权的斗争,“三省六部制”属于皇权与相权的此消彼长在中央官僚制度的演变中体现。同时“选官制度”为中央官僚提供人才,“赋税制度”为“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的经济基础。因此三个子目分门别类,但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结构严谨。(3)学情分析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是学生
3、较为熟悉的部分,有一定的初中知识基础,所以着重通过典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制度变化的意义。对学生而言,赋税制度较为陌生且难理解,所以需要通过情景设置、史料研读等重点讲解赋税制度的内容及其演变的背景、意义。(4)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选官制度、中央官僚制度、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过程,提高唯物史观核心素养。2.通过阅读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相关文字史料,掌握基本概念,认识到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联系与作用,提高史料实证核心素养。3.通过观看图片史料对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的内在联系做出总结,提高历史解释核心素养。4.通过观看图示、时间轴,了解不同时期的赋税制度,着重理解租庸调与两税法
4、存在的时间、条件差异,提高时空观念核心素养。通过了解隋唐时期不同社会制度的成熟,认识到隋唐时期的繁荣发展,获得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家国情怀核心素养。(5)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完善、两税法的特点、作用难点:赋税制度的演变(6)教学策略1. 注重知识的系统架构,着重强调重点知识。梳理选官制度的几大变革,了解选官标准变化有着科学化、公平化的趋势,着重讲述科举制度诞生的作用意义。2.注意展示不同材料,以问题探究教学法为主。通过多种类型材料学习,结合图示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着重理解赋税制度演变与土地关系改变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历史解释核心素养。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史
5、料,创设相应历史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隋唐时期的繁荣社会,以及社会制度保障。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PPT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一段讲话)教师阐述: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PPT展示中国古代经历的4次改革)教师阐述: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我们经历了4次制度的革新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夏商西周时期,我们国家由部落国家过渡到了华夏国家。第二个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大一统的郡县制国家逐渐的形成。第三个时期是隋唐和宋时期,这个时期制度的更新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基本
6、格局。最后一个时期就是晚清时期,这个时期我们面临着外部的压力,所以被迫进行了一些的社会变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回到隋唐时期,感受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二)【新课教学】一、 趋向开放公平的选官制度(PPT展示材料)教师过渡: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既然是制度的创新,我们先回忆一下,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在这个制度下选拔官员的标准主要是看家世,选拔的方式是中正官的评议,选拔的范围也主要集中在世家大族,如果选官只看家世门第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我们刚刚提到制度与人的关系,我们来看看这个制度之下具体的人是怎样的。(PPT展示材料)著名诗人谢灵运之父谢焕,“生而不慧”,智力有问题,
7、但也能做秘书郎,靠的是什么?陈郡谢氏的门第。 琅琊王氏的王敬弘当了四十年官,一直当到宰相,竟然看不懂审案文书,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赵冬梅著: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教师阐述:举几个例子,著名诗人谢灵运,他的父亲叫谢焕,史书记载其生而不慧,实际说他智力有问题,但即便智力有问题,还能做秘书郎,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家世与门地,这不是孤立的现象。还有比如说琅琊王室,这也是一个高门的士卒,王敬弘当了40年的官,最后级别高到宰相,但是还看不懂审案的文书,他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些现象今天看是不是觉得奇怪,因为今天我们的同学都是在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九品中正制下,选官主要是看家世,
8、个人就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因此,九品中正制,造成社会活力缺失,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隋唐时期对选官制度的创新就是科举制。(PPT展示科举制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教师阐述: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大致经历了5位皇帝,和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发生哪些变化了,首先在选拔方式上科举制以考试为主,在选拔标准上,主要看才学,在选拔范围上,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因而科举制的推行带来了极其深刻的社会影响。课堂探究:依据材料,概括科举制产生的影响(PPT展示材料1材料4)材料1 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
9、考试.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材料2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 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材料3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4 “(科举制)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教师总结:1.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做官大权的局
10、面。2.扩大了统治基础3.社会形成尚学的风气4.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PPT展示材料)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旧唐书 卷一百四文苑传其陈情表:“请陛下召天下才子三五千人,与臣同试诗、策、判、笺、表、论,勒字数,定一人在臣先者,陛下斩臣头,粉臣骨,悬于都市,以谢天下才子”。全唐文卷一六五教师阐述:下面我们看看科举制下下一个个鲜活的人,此人名叫员半千,家境普通,他得到一个机会给皇帝上陈情表,说明自己的情况,我们来看,他是怎么说的其陈情表:“请陛下召天下才子三五千人,与臣同试诗、策、判、笺、表、论,勒字数,定一人在臣先者,陛下斩臣头,粉臣骨,悬于都市,以谢天下才子”。同学们读完之后员半千
11、给我们一个什么感觉?学生回答:非常自信教师阐述:这种自信的背后折射出了科举制下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激发了人更多的潜能,让大家都能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PPT展示材料)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向更高的社会地位爬升,是个人的梦想;而对于国家来说,无数人梦想的集合,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教师总结:所以社会学家有一句句话,就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就像刚才一个个的员半千,向更高的社会地位爬升,是个人的梦想;而对于国家来说,无数人梦想的集合,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当我们看到隋唐盛世那样璀璨绚烂景象的时候,缔造盛世背后是一颗颗像元半千这样跃动,拼命的想绽放自己的
12、心。而这样的心是由舞台城舞台呈现的,就是科举制。二、趋向规范科学的中央政务制度(PPT展示秦汉以来中枢机制的演变图)教师过渡:接下来进到官场里就要看这个国家最高的行政机关,中枢机构是怎么运作权力的。下面就来看这个时候的的中央行政制度。老师给出来的三个图分别是秦朝、汉朝和东汉时期的中枢之制的演变,我们通过回顾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推行的是三公九卿,像御史大夫和太尉加强皇权的主要中枢机构,到了汉代,汉武帝为了进一步的强化君主专制,推行了内朝和外朝制,他是用身边的人做尚书令和侍中,从而达到了加强皇权的目的,到东汉时期尚书取代了内外朝,逐渐的成为了的决策机构。尚书台权力的增加与皇权的加强产生了极其强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