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朝考
2、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选自国语敬姜论劳逸)【注】歜(ch):公父文伯
3、,名歇。玄紞(d):玄,黑色。紞,冠冕两旁系瑱玉的丝绳。紘(hng):系冠冕的带子。綖(yn):冠顶布。社:社祭。春分前后祭祀土地神称“社”。蒸:古冬祭称“蒸”。辟:刑法。而:你。敬姜: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公父文伯之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B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C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
4、则恶心生。D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以歇为不能事主乎”的“事”指侍奉,与屈原列传中“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的“事”含义相同。B“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的“朝”指早晨,与短歌行中“譬如朝露”的“朝”含义相同。C“晦而休”的“晦”指晚上,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含义相同。D“胡不自安”的“安”指安逸,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居高位的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就去拜见母亲,以示敬奉,说明他是一
5、位崇尚礼数、深明孝道的贤人。B公父文伯之母认为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会决定百姓的品德,只强调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失偏颇。C公父文伯之母驳斥儿子的说法,不留情面,语锋尖锐,表现出公父文伯之母这位贵族妇女对治国安邦之道的见解和忧国忧民的胸襟。D这篇文章揭示的道理,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欧阳修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颇为相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2)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5作为鲁国大夫之母,公父文伯之母坚持亲手织绩,她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6、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
7、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
8、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选自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注:櫜(go):古时收藏弓箭的袋子。这里用作动词。稷,谷物泛称;后稷,传说中的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世泛指农官,相传周族的先祖曾长期担任此职。不窋(zh):古代周族部落首领。大毕、伯士、树:相传为犬戎族的首领。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B先王之于民也/想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C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
9、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D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载,在本处是句首或句中语助词,与氓中“载笑载言”的“载”字意思一样。B忝,意为“辱没”,该字在本文中的用法与成语“忝列门墙”中的“忝”字不同。C荒服,古代“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D让,此处意为“责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字意义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穆王野心勃勃,想要
10、出兵征讨犬戎,祭公谋父为了制止他的错误行为,从“先王耀德不观兵”的基本观点出发进行劝谏,引经据典,很具说服力。B祭公谋父为了说服周穆王,列举了先王端正品行、敦厚爱民的实例,主张用礼法去教化百姓,最终让百姓感激天子的恩德而畏惧威刑,从而壮大王业。C商纣王昏庸无道,残害百姓,人民无法忍受,揭竿而起,和周武王一起发动正义的战争,在牧野打败商朝军队,这不是崇尚武力,而是体恤百姓、为国除害。D祭公谋父认为犬戎的首领一直履行朝见职责,周朝贸然出征讨伐,是废弃先王遗训而使王业败坏;周穆王不听劝告,最终只落得荒服诸侯不再来朝见的结局。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
11、事神保民,莫弗欣喜。(2)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10请简要概括祭公在劝谏周穆王时引用周文公颂诗的目的。答案1、B句意: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节俭,要思考节俭才会有善心产生;民众安逸就会放纵,放纵就会忘记善心,忘记善心就会产生邪念。“昔圣王之处民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前面不能断开,排除AC;“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这是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劳”前应断开,排除D。2CA.正确。“其以歇为不能事主乎”的“事”,侍奉;句意: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