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题.docx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项练习题考场文言文简易阅读方法第一步:借助分析概括选择题,初读全文,大致浏览。分析概括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将会对你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如虎添翼。第一遍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读题目,回扣部分细节。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将题目逐一完成。文言文考查范围之前高考主要在二十四史里面选择一些人物传记性的文章。这种文章大多记叙人物的生平经历,主要是人物的仕宦经历,突出人物的政绩,表现人物勤政廉洁、忠君爱民
2、的品格。从最近两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选文来看,题材更加自由,来源更加广泛,更注重选文的思想文化价值。从这个趋势看,以后所有的文言文都有可能作为考试的材料。古代许多文人的作品文采和思想兼具,以后都可以作为文言文考试的选文,并且有由单则材料向多则材料过渡的趋势,以更好地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一、单则材料(一)纪传体:篇章布局开篇:进行人物简介,包括名、字、籍贯、重要家庭成员等。主体:人物事迹,通常会从人物幼年异于常人之外写起。选取多个事件,有主次详略,突出人物的品质或性格特征。结尾:点明人物最终结局,有时还会涉及谥号、封号以及他人评价叙述顺序传记类通常都会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主人公生平经历。文
3、中时间、地点、官职的变动是我们追寻人物行为,境遇变化的线索。因此相关词语是阅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信息点。针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鲁未尝不虚己。用其策,辄有功。明年,秩满,课最
4、,进副使。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乃授其子荆民锦衣百户。是年,鲁卒。荆民复陈父功,遂进副千户。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审贼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截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鲁初为丞,年才弱冠,知县王重勉之学。重故老儒,鲁遂请执
5、弟子礼。每晨,授经史讲解而后视事。后重卒官,鲁执丧如父礼,且资其二子。又敬事名儒陈献章,献章亦重之。宋陆秀夫、张世杰尽节崖山,未有庙祀,特为建祠,请祠额,赐名大忠。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节选自明史陶鲁传)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B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C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D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
6、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授,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被授以官职,陶鲁的儿子在陶鲁去世后“进副千户”也是荫授所致。B严重,在文中的意思是“威严持重”,此句中“严”的意思与“新妇起严妆”中“严”的意思不同。C弱冠,古代人到二十岁要束发行冠礼,谓之“加冠”,是成人的标志,它与“冠者五六人”中“冠者”的意思相同。D视事,本文中指处理公务,这个意思与古文中的“听事”、“致仕”的含义接近。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鲁初登仕途,正遇两广境内贼寇横行,陶鲁号召地方百姓,练兵筑堡,抵
7、抗流寇。B由于抗击贼寇功绩卓著,陶鲁深受上司的赏识,或因任职期满而升职,有时还兼任二职。C陶鲁虽然迭胜贼寇,未离军旅,但并不擅长武艺,他主张教化为先,剿杀只是辅助。D陶鲁常能出奇制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生前深受两广人的倚重,死后也被当地人怀念。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明年,秩满,课最,进副使。(2)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审贼可乘,潜师出城。14选文中陶鲁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简要概括。(二) 议论体理解文章大意,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勾画出重点词句。文言议论文,除了语言简练之外,一般还具有论点鲜明、突出,层次井然的特点。为了突出论点,常采用“开宗明义”或“卒章显志”的方法。为了深
8、入浅出、明白生动地说明道理,议论文还常常引用寓言故事,即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些事实和寓言是紧扣中心论点的,我们阅读时要细心体会。针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十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常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
9、、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交能易作而得均。交能易作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
10、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A生B粟C之D国E亡F粟G生H而I死J者K霸L栗M生N而O不P死Q者R王S粟T也U者11下列对文中加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蚤生而晚杀”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用法相同。B五谷,五种谷物,具体指哪五种,说法不一。也常用“
11、五谷”泛指所有粮食作物。C“此王之道也”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道”的含义不同。D“此务粟之功也”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府向农民征税完全不顾农业生产收入的实际特点,既急迫又不根据时节,这就导致农民不得不借加倍的高利贷来交税。B常山东麓,黄河、汝水之间是粮食生长的好地方,此地农作物生长期早而凋落时间晚,四季都可种植而五谷都可丰收。C先代圣王让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这样农民每年的收入就能超越其他人,农民就会开垦田野,奸巧之事就不会发生。D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
12、第三次迁徙建成“国”,人民愿意跟随他是因为他能为百姓除害兴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2)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14文章是如何论证“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的?请简要分析。二、多则材料在新的模拟考试当中,文言文也会出现文本一、文本二甚至文本三的新形式的多则材料组合的“群文阅读”。两文本在内容上有共同话题,一般为一则简单,一则详细,互为补充。针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韩魏公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熙宁初,公在成奏,平凉经略使黎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
13、之,及本路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塞下,挺恐兵驶而事不济,且己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它加奖谕焉。公镇大名,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
14、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曰:“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材料二: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
15、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节选自鹤林玉露)【注】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魏,即大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A以B至C公D之E道F荐G人H而I不J求K人L知M以N至O公P之Q道R责S人T而U不V避W人X怨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瞻”指景仰,与项脊轩志中“瞻顾遗迹”的“瞻”字意思相同。B“洎”指等到,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字意思相同。C“济”指成功,与蜀相中“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济”字意思不相同。D“攻”指抨击,与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攻”字意思不相同。12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公接受藜挺的建议,发动所部士兵人伕兴建城池,而敌人兵马已至边塞附近,朝廷责备韩魏公修城时机不当,他却不加分辩。B韩魏公病中处理事务不辍,有人建议他只统领事务,把事情交给属下处理,他认为决断生死、予夺的事不可交付他人,婉言拒绝。C韩魏公为相十余载,辅佐三代君主,无论入朝在台省任职,还是手握军权镇守一方,都能以无愧天地、不存私心的态度对待人才。D辽使写信给韩魏公,都写上自己姓名以示敬畏;宋使至辽,辽人必问候韩魏公;辽国君主仰慕韩魏公,命人依其子韩忠彦图画样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2)此
17、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14韩琦为人有“贤人君子之盛德”,请结合材料概括其具体表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三十二年,彗星见。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二: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