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经典常谈》训练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训练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阅读《经典常谈》训练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常谈训练题汇编(一)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这只算是些句子,很少有一章一节的。后来周易卦爻辞和鲁春秋也是如此,不过经卜官和史官按着卦爻与年月的顺序编纂起来,比卜辞显得整齐些罢了。记言、记事的辞之外,还有讼辞。打官司的时候,原被告的口供都做“辞”;辞原是“讼”的意思,是辩解的言语。这种辞关系两造的利害很大,两造都得用心陈说:审判官也得用心听,他得公平的听两面儿的。这种辞也兼有叙述和议论;两造自己办不了,可以请教讼师。这至少是周代的情形。春秋时候,列国交际频繁,外交的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不用说更需慎重了。这也称为“辞”,又称为“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郑子产便是个
2、善于辞命的人。郑是个小国,他办外交,却能教大国折服,便靠他的辞命,他的辞引古为证,婉转而有理,他的态度却坚强不屈。孔子赞美他的辞,更赞美他的“慎辞”。孔子说当时郑国的辞命,子产先教裨谌创意起草,交给世叔审查,再教行人子羽修改,末了儿他再加润色。他的确很慎重的。辞命得“顺”,就是婉转而有理;还得“文”,就是引古为证。孔子很注意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件易事,所以自己谦虚的说是办不了。但教学生却有这一科,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言语”就是“辞命”。那时候言文似乎是合一的。“辞”多指说出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但也可以兼指。各国派使臣,有时只口头批示策略,有时预备下稿子让他带着走。这都是“命”。
3、使臣受了“命”,到时候总还得随机应变,自己想话说;因为许多情形是没法预料的。当时言语,方言之外有“雅言”。“雅言”就是“夏言”,是当时的京话或官话。孔子讲学似乎就用雅言,不用鲁语。卜、尚书和辞命,大概都是历代的雅言。讼辞也许不同些。雅言用的既多,所以每字都能写出,而写出的和说出的雅言,大体上是一致的。孔子说“辞”只要“达”就成。“辞”是辞命,“达”是明白,辞多了像背书,少了说不明白,多少要恰如其分。辞命的重要,代表议论文的发展。(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周代的讼辞有什么特点?(3分)打官司时原被告的口供;是辩解的言语,需用心陈说;兼有叙述和议论。2.读选段内容,说说
4、人们在运用辞命时有哪些要求?(4分)要慎重、婉转而有理、引古为证;能随机应变,恰如其分。(二)宋代的“话本”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唐代佛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带说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作“变文”,“变文”后来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变文”便是“说话”的源头:“说话”里也还有演说佛典这一派。“说话”是平民的艺术;宋仁宗很爱听,以后便变为专业,大流行起来了。这里面有说历史故事的,有说神怪故事的,有说社会故事的。“说话”渐渐发展,本来由一个或几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短故事,引出一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长故事的,后来却能将许多关
5、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话本了。就中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水浒传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选自朱
6、自清著经典常谈)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介绍了白话小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根据文段提供的相关信息,说说什么是“近代长篇小说”?(4分)近代长篇小说是指由文人撰写、组织严密(“故事联贯”或“一以贯之”)的章回小说。(三)晋代张辅,独不好汉书,他说:“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的优劣,多以固为胜,但是司马迁叙三千年事,只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却有八十万言。烦省相差如此之远,班固那里赶得上司马迁呢!”刘知几史通却以为“史记虽叙三千年史,详备的也只汉兴七十多年,前省后烦,未能折中;若教他作汉书恐怕比班固还要烦些”。刘知几左袒班固,不无过甚其辞。平心而论,汉书确比史记繁些。史记是通史
7、,虽然意在尊汉,不妨详近略远,但叙汉事倒底不能太详:司马迁是知道“折中”的。汉书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载事既多,文字自然繁了,这是一。汉书载别人的文字也比史记多,这是二。汉书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这是三。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然。”不足为汉书病。范晔后汉书班固传赞说班固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这是不错的。宋代郑樵在通志总序里抨击班固,几乎说得他不值一钱。刘知几论通史不如断代,以为通史年月悠长,史料亡件太多,所可采录的大都陈陈相因,难得新异。史记已不免此失;后世仿作,贪多务得,又加繁杂的毛病,简直教人懒得去看。按他的说法,像
8、鲁春秋等,怕也只能算是截取一个时代的一段儿,相当于史记的叙述汉呈;不是无首无尾,就是有首无尾。这都不如断代史的首尾一贯好。像汉书那样,所记的只是班固的近代,史料丰富,搜求不难。只需破费工夫,总可一新耳目,“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的。郑樵的意见恰相反,他注重会通,以为历史是联贯的,要明白因革损益的轨迹,非会通不可。通史好在能见其全,能见其大。他称赞史记,说是“六经之后,惟有此作”。作说班固断汉为书,古今间隔,因革不明,失了会通之道,真只算是片段罢了。其实通古和断代,各有短长,刘、郑都不免一偏之见。总之史汉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
9、,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选段中,围绕史记汉书的优劣之论,大致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内容的繁或省;体例的通或断。2.选段中,作者对史记汉书的争论相应地作出了怎样的评价?(3分)作者认为两书的繁或省都是不足病的;通古和断代,各有短长,刘、郑之见都有失偏颇。(四)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
10、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入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
11、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3分)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抒发情感(消愁解闷)。2.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4分)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五)春秋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可是一部信史,
12、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决不是偶然的。不过书中残阙、零乱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很不少。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七二二-四八一),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编年。编年在史学上是个大发明,这教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算是我们的第一部通史。其中,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像晋国董狐不怕权势,记“赵盾弑其君”,齐国太史记“崔杼其君”,虽杀身不悔,都为的是征实和惩恶,作后世的鉴戒。但
13、是史文简略,劝惩的意思有时不容易看出来,因此便需要解说的人。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拿经典教给平民的人,鲁春秋也该是他的一种科目。关于劝惩的所在,他将许多口义传给弟子们。他死后,弟子们散在四方,就所能记忆的又教授开去。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所谓春秋三传里,所引孔子解释和评论的话,大概就是检的这一些。(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从选段中可看出,春秋是一部什么书?(3分)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通史,也是一部信史。2.孔子及弟子对春秋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春秋中劝惩的意思不容易看出来,孔子及弟子对这书起到解释和评论的作用,使之得到广泛传播。(六)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4、,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15、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1.根据选段,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4分)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2.选段中朱子提出的研读“四书”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3分)目
16、的: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方法: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3.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4.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七)班固认为,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
17、在尽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和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况史记只到武帝而止,也没有成段落似的。他所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著汉书,班固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也是极大的。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
18、。班(班固)、马(司马迁)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他说班固“文义浃备,纪事详赡”,异与前人,观者以为胜于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力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汉书,有删改)1.选段中,班固编撰汉书有哪些独创之处?(4分)断代记史,名称定为“书”;删润别裁,内容和条理周密,记载事情详细充实。2.“班、马优劣论”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9、?请简要概述。(3分)汉代,王充推崇的汉书,认为甚于史记;从汉到唐,文人大多偏爱汉书;唐以后,提倡并逐渐推尊史记。(八)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间接,记言直接。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做“辞”。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汉人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
20、,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至于书称为“经”,始于荀子,不过也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伏生将书藏在墙壁里。汉定天下,他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去。伏生所藏的本子是用“古文”写的,还是用秦篆写的,不得而知。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钞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