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说【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现象。 3.结合具体文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伯乐非常擅长相马,楚王派他去买千里马。他跑了好几个国家,还是没有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伯乐走到马的面前,马突然仰起头,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在倾述着什么,伯乐立马认出了这匹良
2、马,于是伯乐就买了这匹瘦马,并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半个月后,瘦马变得精神奕奕,并且立功无数。 这是一匹幸运的马,遇到了伯乐,发掘了它的千里才能。那么,其他的马,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今天,就让我们从韩愈的马说中寻找答案。二、夯实基础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早孤,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
3、事被贬至潮州。后官至吏部侍郎,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在文学方面,他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诗歌风格奇崛雄伟,力求新警,但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于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很大。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
4、年(800)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擢用,但“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韩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己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3.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说”就是“ 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相当于杂文 。 “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4.字词学习 祗(zh) 骈(pin) 槽枥
5、(co l) 粟(s) 一食(sh)或尽粟一石 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 食(sh)不饱 食(s)之不能尽其材 5.断句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三、疏通文意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
6、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重点字词:而:可是,表转折 故:所以 虽:即使 祗:通“只”只是 辱:屈辱,埋没 于:在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以:介词,用 称:著称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在这以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思考】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2
7、)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重点字词: 之:助词,不译。定语后置标志 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 食:通“饲”,喂 能:能够 是:这 虽:虽然 能:能力 才美:才能和美德 见:通“现”,表现,表露 且:犹,尚且等:等同 安:怎么,哪里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思
8、考】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直接原因2.是谁埋没了千里马?如何埋没的?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什么?无能、无知、目光短浅。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重点字词:策:用马鞭驱赶 之:代马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之:用在动词后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