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师说》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师说》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师说》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轮复习师说学案一、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 )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段)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2、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三段)圣人无常师。孔子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第四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
3、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二、理解性默写1.【2018全国1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2.【2019全国3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3.【广州市2017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的尴尬局面。4.【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
4、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5. 【2020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3月线上语文考试】(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 以用师说中“ _,_”解释。6.【2018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学高三七校联合体考前冲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_,_。”7.【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 _,_”。8.【大庆
5、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_,_。”9.【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测试】柳宗元曾在答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描述了类似的现象:“ _,_,_。”10.【广东省中山市2018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三)】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_,_,_?”11.【重庆市綦江区高2018届5月预测调研考试】“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 _,_。12.【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18届高三热身考
6、试(二)】韩愈在师说中“_,_,_”古今对比,批判了当下人们不良的学习风气。13.【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15级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韩愈的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明确老师的职能后,又以“ _,_,_ ”三句从反面论述从师的重要性。14.【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七教育联盟2018年高考适应性考试】韩愈在师说篇首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界定的一句是 ,_。15.【2017学年第一学期广州市岭南中学期中】韩愈在师说中表明择师标准的两句是:_,_。16.韩愈在师说中,用“ , ”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17.师说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18.“
7、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_,_ ?”一致。1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_,_ ”。20.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三、成语积累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虚数,泛指几个人。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能成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请教。2.教无常师:为教:受教育。常:固定。接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长处者都可以为师3.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
8、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4.传道授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5.术有专攻: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四、重点知识梳理1(1)文言实词“道”积累识记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_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道相似也: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_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_道芷阳间行(鸿门宴):_破灭之道也(六国论):_来吾道夫先路(离骚):_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_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_答案道理途径、方法风尚道德学问路说,讲取道原因同“导”,引导 道义 志向(2)文言实词“或”积累识记或师焉,或不焉:_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
9、议书):_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_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_答案有的或许有时有人2通假字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或师焉,或不焉:_答案同“授”,传授同“否”,这里指不从师学习3古今异义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吾从而师之古义: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今义:大家;许多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基础教育不必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答案求学的人跟从并且一般人小的方面学习不一定4多义实词(1)师古之学者必
10、有师:_ 吾师道也:_ 吾从而师之:_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 烛之武退秦师:_(2)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_ 朔气传金柝(木兰诗):_答案(1)老师学习意动用法,以为师尊师学习掌握一定技艺的人军队(2)传授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传送,传递5词类活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小学而大遗:_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吾从而师之:_ 而耻学于师:_孔子师郯子:_答案名词作动词,低于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使动用法,使学习意动用法,以为师意动用法,以为耻意动用法,以为师6特殊句式不拘
11、于时:_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答案被动句标志词:于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7.文化常识(1)师说:说:古代散文的一种,属议论文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等等。“说”的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_”来理解。(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_,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_。(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即六经,指_六种经书,其中的_久已失传。“六艺”有时是指_、_、_、_、_、_六种技艺。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
12、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答案:(1)解说的道理(2)句读 (3)诗书礼乐易春秋乐礼乐射御书数五、全文思维导图六、韩愈思想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据他自己说,求官不仅是为衣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韩愈为人所行之道,及其为文所明之道,都可从他一生实践得到证明。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韩愈的“道”,是主张“忧天下”而不赞成“独善自养”的,也即是主张“兼济天下”而不赞成“独善其身”。可以看出,他虽然继承了儒家“兼济”的思想,却又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人们一向很少注意,其实应该着重指出。这在
13、当时是相当积极的一种政治态度。其上宰相书至于再三,固然是为了做官,但他做官确有行道的目的。为了行道,韩愈还曾希望做个谏官。他在龊龊诗中说:“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做个谏官,这是唐宋两代一些忧国忧民的庶族地主阶级文人的一个共同愿望。因为谏官的地位虽不高,却有言事进谏的机会。韩愈写争臣论一文,就曾以言责批评谏议大夫阳城。当他自己一旦做了御史,有了言责,便立即上书言事。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一篇体现韩愈行道的重要文章。 韩愈之道也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他反对藩镇割据,还不仅因为自幼身经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生活困苦,主要还是因为他看到了藩镇割据给国家造成的危害。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的言行是明显的
14、,最突出的表现是他积极主张讨伐淮蔡,并且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淮蔡平定之后,韩愈还奉命写了平淮西碑,此碑行文鲜明地表达了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又一突出表现,是他冒险奉命宣抚王廷凑一事(见“人物生平-出使镇州”部分)。在当时,反对藩镇割据是个重要的政治态度,也是韩愈行道的一个重要内容。韩愈的道又是关心社会现实、反对佛老的。在唐代,反对佛教虽不始于韩愈,但兼辟佛老,则以韩愈为最。一篇原道竟然提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还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这是十分激烈的主张。当然,韩愈更激烈的言论还是论佛骨表。他在表中首先历数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