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知识点考点精细讲解【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释文】西行:向西走。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文言的“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文言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与“逃”;“步”是两只脚各跨一次的距离。篁竹:成林的竹子,即“竹林”。篁:读作hung,竹林;丛生的竹。如鸣珮环:比喻句,把“水声”比喻为“鸣珮环”,也就是水声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如:动词,像,如同。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珮、环:都是玉饰,就是玉制的
2、装饰品。乐之:以之为乐,对此感到快乐。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乐”。之:代词,代指“如鸣珮环”的“水声”。【原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释文】伐:动词,砍伐。取:动词,开辟。道:名词,道路。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见:动词,看见。尤:副词,尤其,特别。冽:读作li,形容词,寒冷。清冽:清凉。【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译文】(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洞穴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释文】全石以为底:倒
3、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全石”前置,应理解为“以全石为底”,意思是“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注意古汉语语法现象: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比如成语“一以当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英勇善战。这里的宾语“一”就放到了介词“以”的前面,要理解为“以一当十”;“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宾语“一言”放到了介词“以”的前面,要理解为“以一言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卷石底以出:倒装句,属于主谓倒装,应为“石底卷以出”,意思是“石底周边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为坻(ch),为屿(y
4、),为嵁(kn),为岩:是指石底岩石翻卷出的四种形状,即“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洞穴”;为,动词,成为。注意:“岩”有的解释为“岩石”,这就与“嵁”重复了,而“岩”还有“洞穴”的意思,因此,此处宜解释为“洞穴”。【原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青翠的树木、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释文】青树翠蔓:采用互文修辞,意思互相补充,理解为“青翠树蔓”,意思是“青翠的树木、藤蔓”;也有直译为“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蔓:读作wn,指藤蔓(tng wn)。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指“树蔓”的各种形态。“蒙”指蒙盖,“络”指缠绕,“摇”指摇曳,“缀”指牵连;“参差”中
5、高低不齐,“披拂”指随风飘拂。参差披拂,读作cn c p f。【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穿透(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释文】可:副词,表示揣测、估计,可以译为“大约”。下文的“不可久居”“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中的“可”,是动词,意思是“可以,能够”。许:数词,表示约数,译为“左右”。“百许头”是指一百条左右。“可”与“许”都是表示不肯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