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传统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艺术.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传统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艺术 生活的新面料,演示出少数民族群众观念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种碰撞,少数民族面料不断出现新的亮点来折服和吸引人们的目光。另一种是运用制作手法从外观形态、肌理上变更现有面料的外观造型,将现成的面料作为面料的半成品,运用工艺手段变更现有面料的外观风格,使得面料本身具有的潜在美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所包含的要素:少数民族土制面料本身、工艺技能和上身服装整体效果。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就像为民族服装插上了多数双翅膀,让原本单纯的面料显得丰富而有文化历史内涵。 三、广西壮、瑶自身特别的面料再造工艺 广西少数民族的面料再造艺术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其中要
2、数壮族的壮锦、瑶族的蜡染等最为闻名,各种刺绣、贴花、挑花、花边等,也名闻遐迩。 (一)壮族壮锦 关于壮锦的起源,在壮族民间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和传闻。在广西柳州忻城县有一个民间故事:相传在九一百零一多年前,大约是唐末宋初年间,有一个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聪慧伶俐,巧手善织。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朝霞照射下闪耀着异彩,她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彩缤纷的丝线细心纺织,从今就产生了奇丽的壮锦。 清朝乾隆年间所修柳州府志曾说:“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被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庆远府志载:“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归顺直隶州志也有“嫁奁,土锦被面决不行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
3、柳绒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壮锦是用丝、麻、丝棉交织而成的,都是壮族妇女口手相传。壮锦的制作,是用特制的织机完成的。它的提花,是通过小木机上的“花笼”和“编花竹”而织出的。 壮锦的制造工艺与其他的织造原理基本一样,都要经过送经、开口、投梭、打纬等过程,材料上以棉纱为经,丝绒为纬,经线通常运用素色,纬线用五彩线,采纳通经断纬的方法奇妙交织而成的。操作起花上也独具特色,用花笼起花。壮家妇女根据设计好的腹稿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织造时,就根据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的牵引,便把花纹体现在锦面上。 壮锦图案构成的式
4、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实而明快;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楚而有浮雕感;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 (二)瑶斑布 历史上,瑶族曾有“花衣斑斓”的记载。岭外代答说:“瑶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溶蜡灌入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受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故夫染斑之法,莫瑶人若也。”可见,宋代的“瑶斑布”就颇出名气。瑶族人民精于蓝靛印染和印花技术,在蓝靛布上染花,有蜡
5、染、针线折染两种方式。瑶族的挑花、刺绣也是自古出名,史籍也多有记载。他们的五色衣服、斑衣花裙,多是靠挑花刺绣制成的。从古至今,瑶族在各种节日或喜庆活动中,他们就会穿起自己最美丽的花衣,参与各种活动。服饰绚烂漂亮的特点也是瑶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图2) 瑶族服饰工艺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对族群起源的思索和深厚的祖先崇拜情结。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曾对生命起源进行思索,但瑶族对天地万物的形成以及人类的起源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并显明地体现在各自的服饰工艺文化上。 瑶族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印染技术。以“六巷乡下古陈坳瑶民族服装染布工艺”为例,她们习惯种植蓝靛,印染蓝靛是他们的一项重要手工艺。印染工艺一般
6、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种棉花和织布。在阳光比较足的地方种棉花,收棉花后晒干,用辗棉机或手把棉花的籽去掉,然后把棉花再做成线,把现有的线用泡米水来煮,整理好再在织布机上织布。 其次阶段是制作蓝靛染料。每年夏末秋初,瑶民们便种蓝靛草或在野外山上取“同里”(是一种树叫“同里”的皮)作为原料,放进染缸里用水泡,待其腐烂后再把渣捞出。然后放入簇新生石灰(碱性)并加以搅拌,经化学作用后,让其凝聚成浓缩的液体形成染布的蓝靛,去掉上面的淡水,取出蓝靛晾干,待入秋后染布。(下古陈有个说法:“根据我们瑶族的习俗习惯,假如在村上有狗生仔或有老人过世,妇女坐月子,是不行以去染布的。) 第三阶段是印染蓝靛。印染时,
7、先把蓝靛溶于水中,渗入石灰、甜酒,搅拌匀称,待染液呈清黄色时。便将织好的白布放入浸染。每浸染一次约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提出晾干,一天浸染数次,经十几天连续浸染,最终染织出来的颜色是不确定的,用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色调效果:有淡红的、淡黄的、淡蓝的、蓝的。待布染到瑶家人自己喜爱的深蓝带暗红色为止,拿出洗净、晾晒。 印染工艺的关键还看气候。气候潮湿时,染出来的布的质量不好,超出三天没有拿出去晾晒,要拿火炭来烤。假如对今年染的布的质量不满足,来年可以再接着印染,保证染织的质量。 瑶族妇女们为了使布更加坚硬耐用,还把染过的布放入煮烂了的牛皮、猪血溶液里,浸泡几分钟,取出晒干,再把它蒸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晒干
8、即可用来缝衣。这是长期以来瑶家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建的印染工艺。 结语 由于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所用的底料与现代面料再造艺术所用的一般底料,在制作工艺、程序、效果和质感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并且多数状况下少数民族服装底料都是手工操作完成,呈现出的形态是别出心裁、绚丽多彩的,所以我们要对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的底料赐予肯定的说明和界定。 服装面料分为主料和辅料,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所用底料属于主料范畴,而非辅料。 在面料性能方面而言,基本都是植物纤维织物:棉、麻。棉织物,具有良好的皮肤接触感和优越的吸湿透气性,保暖、耐磨损、耐高温。麻织物,其吸湿透气性好,散热快,皮肤接触感觉凉快。抗霉、防蛀、强度高
9、。 面料底料属于单色系。一般都是深蓝色、深红色或者深紫色,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所用的面料底料在色调上都有肯定的偏差和不同,但是总体上都在一个色调范围里面,少数民族面料底料不会出现多色系或者花色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是指:在现有的少数民族服装材质、面料基础上运用各种民族自身特有的工艺设计出新的形态、肌理效果,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服装材料的特性与可塑性,通过对少数民族服装材料的再次创新设计,使得少数民族服装诠释出特有的特性精神和最本质的美,并且塑造出具有剧烈特性特色的外观形态。 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艺术所包含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再造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这些,而以上所介绍的面料再造方式是少数民族面料再造中最为常见的,在工艺方面最为困难的,在表现效果上最为出彩的。少数民族依据自己本民族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通常会综合采纳不止一种的面料再造方式。 少数民族服装面料再造是一个充溢综合性思索的艺术创建过程。面料再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更为丰富和精彩的少数民族服装艺术效果,同时也用这一手段更好地记录下民族传统文化和内涵。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