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州 开元寺.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泉州】泉州 开元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泉州 开元寺.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桑莲法界泉州开元寺桑莲法界泉州开元寺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南北长 260 米,东西宽 300 米,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佛教开放寺院,也被外界誉为“泉州十八景”之一。它素有“桑莲法界”之称。相传,其始建于唐垂拱二年,为泉州巨富黄守恭献地所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改名“开元”。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经屡次补葺,保留下明清两代修建的主要庙宇: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等。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拜亭
2、的东西两侧还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入山门,见拜亭泉州开元寺前有一座高大的照墙,建于明万历四年,宽 15 米、高 6 米,墙上嵌 3 块方形版石,石各 50 公分见方,上书“紫云屏”。字为隶书,笔力端庄,神韵绝俗,为明代书法家陈于王之手笔。这是一堵没有依靠而孤立的单墙,其屏表示清净佛地与凡尘隔绝的意思,曾在天启四年重建,400 年来历经台风、地震而不塌。过紫云屏方见山门,也就是天王殿。其原始建筑已毁坏,经过多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可追溯到民国十四年。殿内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为梭柱,其还悬挂一木制由朱熹所撰、弘一法师所书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殿
3、内,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分坐两旁,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被人戏称为“哼哈二将”。跨山门便到了拜亭。它无特别之处,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其两旁。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东塔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间重建,高 48.24 米。东塔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 4 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 8 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 2 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
4、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西塔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后改称“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重建,高 44.06米,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拜亭前,“凡草不生”的大石庭也称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石庭两边分列着 8 棵200800 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给开元寺增添了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 座唐、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泉州 【泉州】泉州 开元寺 开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