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案例精选摘选.pdf





《公文处理案例精选摘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处理案例精选摘选.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处理案例精选公处理案例精选摘选公处理案例精选是本由我会会员、四川学杨戎教授主编,即将由四川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该书系“四川省秘书学会庆祝新中国成60周年献礼丛书之”。该书将在2010年春节与读者见。该书分为10章约35万字,采案例评析写法,收集案例近200个,汇集了作者在多年公教学科研中与全国各地区、各业的公作者的互动交流中收集的各种问题和事例。该书内容紧贴公处理实际,可操作性强,既介绍了量实际部门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提供了丰富的公处理参考资料以及查找线索,也不乏有关学者对于新时期公处理作发展的独到见解和具有新意的探讨意见,值得公作者阅读。近期各地不断有读者来函来电询问该书出版情况
2、,以下是作者从该书各章摘选的若案例,以馈读者。【案例2-14】领导句批语岂能代替政府某省S县太市场原由该县商局和众多商户联合兴建,仅凭副县长在商局的请报告上签“同意”之后,市场就被所在村庄的村民拆掉。近,负责异地审理此案的D县民法院依法判决:仅有副县长的签字是不够的。S县太市场兴建于1985年,当时S县商政管理局与商户签订协议,由商户投资建商铺,场地产权归商局,商铺产权归商户。当年12,市场建成后,在各的努下,意异常爆,但众商户多次要求办理房产续均未能如愿。2005年110,S县商局向该县主管领导呈交了请报告,请求允许将太市场的拆迁改造开发管理权移交给市场所在的C村,主管副县长在请报告上签字“
3、同意”,另位副县长也签字:“按政府意见办。”111,S县商局发出关于将太市场的拆迁改造开发管理权移交C村的公告;同时,S县民政府拆迁管理办公室下达拆迁冻结公告。随后C村有关员次进场拆迁,与商户发冲突。奈之下,75名商户将S县商局和S县民政府拆迁管理办公室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判令两单位收回公告成命。此案由该省D县民法院异地审理。D县民法院经审理认为,S县商政管理局未得到该县政府的正式决定,仅凭份有两位副县长签字的请报告,便将太市场移交给所在的C村,其做出该移交公告为的主要证据不。据此,D县法院做出审判决:撤销S县商政管理局关于将太市场改造开发管理权移交给C村的公告和S县民政府拆迁管理办公室涉拆字
4、(2005)2号拆迁冻结公告。1【问题讨论】1本案例中S县商政管理局的次存在什么问题?2请种的法以及对于请的批准形式。【评析】本案例涉及请种的法、公效程序等问题。()S县商政管理局的次存在的主要问题1.违反请的规则。按照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报送“请”,即“请”不送领导个。本案例中S县商局却直接向主管副县长呈交了请;同时还将请与报告种混。2.未完成法定的效程序。S县主管领导只是在原请件上下了批意见,如果该批要效必须通过履法定的效程序,由县政府正式批复S县商局。两位副县长在请上的批意见属于机关内部办程序中的领导批办意见,并不具有正式公的法定效,更凭证性
5、可。3本案例中仅凭份有两名副县长批的请,便将太市场移交给C村,对其做出移交公告的主要证据不。()对于S县商政管理局请的批准形式S县民政府对于县商局的请可正式、电话答复、原件批回、当传达等式给予正式批准。以上不同批准式均需要履法定程序,留下处理凭据。1正式批复,应履“批复”形成的法定效程序领导签发,批复正本需要具有正式格式和印章等效标志,主送S县商局,抄送S县民政府拆迁管理办公室,才具有法定效,作为执公务的凭据。2电话答复,收机关应有正式电话记录,上级机关在原请的“收处理单”的办理结果栏中进注办记录,包括发话时间、员、对接听员、答复要点等。3原件批回,将两名副县长签字的请原件留存在S县民政府办公
6、室存档,将请原件进复印并加上复印机关S县民政府或政府办公室的鉴证章,主送S县商局,抄送S县民政府拆迁管理办公室,可作为正式公执。由于这项公务事关重,需要保留办事凭据,故以选择第种式“正式批复”为最佳。(摘公处理案例精选第章公特点与功能)【案例3-16】印发公通知此处函可商榷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注意事项的函交公便字2005225号各省、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天津市市政程局,上海市政程局:根据“2005年全国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准备会”会议精神,我司起草了2005年全国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注意事项(附后,以下简称检查注意事项)。现将检查注意事项印发给你们,请在全国检查过程
7、中遵照执。附件:1.2005年全国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注意事项2.全国公路检查管理规范化评分系统交通部公路司(印)五年九七【问题讨论】1.种“函”与“函的形式”是否回事?2.印发件应该使什么种?【评析】本例涉及种“函”与特定公格式之信函式(函件格式)混淆的问题。()本例是以“函的形式”在本例发机关交通部公路司是内设机构,按规定不能对外正式,只能以函的形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政机关公处理办法涉及的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20011号)解释,“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向本部门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包括本系统)制发政策性和规范性件,不得代部门审批下达应当由部门下达的事项;与相应的其他机关进作联系确需
8、时,只能以函的形式。”从本例的发字号“交公便字2005225号”可见,本例即是份以内设机构资格,函的形式发出的业务联系性,属于系统内。()本例应该使印发性“通知”1“函的形式”不是指种必须使“函”。“函的形式”亦称函件格式、信函式格式,是国家标准国家政机关公格式2中规定的特定公格式之,般适于事务性公中的下和平。在使函件格式时,发主体照样可以按照的和内容选相应的下或平种,包括“函”、“通知”、“批复”、“意见”、“通报”等,所以本例的种并必须使“函”。2本例应该改“函”为“通知”。按照办法,“函”作为国家政机关法定公种之,适于“不相属机关之间商洽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本例
9、内容是印发公并要求收者“遵照执”,种应选“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的事项”的印发性通知才符合的。例标题应该改为关于印发的通知(注意:此处的作为件标题容易产歧义,所以加上了书名号作者)。(摘公处理案例精选第三章公分类与种)【案例4-9】多层转发标题难3 四招法繁化简材料1 县民政府关于转发市民政府关于转发省民政府关于做好防汛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材料2 市政府关于转发省政府关于转发事部关于为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材料3 市民政府关于转发省民政府关于转发部关于汉族地区佛教道教寺观管理试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问题讨论】1.转发性公标题存在哪些问题?2.怎样使多层转发
10、批转性公标题化繁为简?【评析】批转(转发)性公,采“通知”种。其正简单,可以采格式化写作,但其标题的写作相对较复杂。因其是复式结构,如机械套般公标题“发机关+事由+种”的基本格式,往往出现如案例中两个乃更多标题重叠的情况,造成“关于”、“转发”、“通知”的重复使,繁琐冗长,不知所云。要使多层转发批转性公标题化繁为简,可采以下法:()简化当转发层次较多时,可以省略中间环节,直接转发(批转)原公,压缩介词“关于”和重叠种,将删除后也不会影响题意的赘词或标点符号删去。如材料1 可简化为:县民政府转发省民政府关于做好防汛作的通知的通知材料2 简化为:市政府转发事部关于为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
11、通知()合并多个被转发机关、被转发公标题合并,因为在公正和附件中可以完整体现被省略的部分。如:总公司关于印发关于项管理的五个规定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局等六单位关于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作员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案的通知(三)重拟建国之初,我国公格式只有“事由”没有标题。近年,些地政府在其公处理实施细则中也已有明规定:“转发上级机关的公,如其标题过长,可按事由摘要转发”4。只标明事由的标题在海外公中也分流。所以材料3的标题可重拟为:市民政府关于贯彻执汉族地区佛教道教寺观管理有关件的通知(四)直接翻印下发按照办法第四六条的规定,对于直接上级机
12、关密级来,如果下级机关没有具体补充意见和执意见,可以经过本机关负责或办公室主任批准,直接将上级公翻印下发。翻印上级机关公必须作些简单的技术性处理。技术性处理的内容包括:(1)页保留原件头部分;(2)尾原发机关印章,加上原发机关落款;(3)版记去掉原发机关版记,换成翻印机关的版记,发送栏标明印发范围,如“送或发:各地区各机关名称”;印刷版记改为翻印机关“机关办公室年翻印”;注明翻印份数。这样加整理后,翻印件就算经过法定认证,可以作为正式公执。这种式可避免层层照抄照转件。(摘公处理案例精选第四章公格式与稿本)【案例5-11】秘书上书公开信领导办请守规年前,某市民政府办公厅的秘员曾经联名给该市党政领
13、导同志写过封公开信,信中希望各位领导持和理解他们的作,恳请领导按照公处理的有关规定,在某些办程序中不要“这样”要“那样”,在规则的执中应该“如此”不应该“如彼”。秘员微轻,为了的作居然向顶头上司集体“上书”,其何其良苦,其作为何其奈。在实践中,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秘部门和秘员类似公开信中这样的反映和呼声常普遍,这就是:恳请领导群体能够了解和掌握公处理的些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知识中,包括党和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关于公处理的有关规定,也包括公处理的原则和技术法的些基本常识。近年来,批的中青年部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当中相当部分并没有接受过公处理专门知识的普及教育,不了解机关书、秘书和档案作中些特殊的规律和要
14、求,甚对其中些属于 ABC 的常识性问题也是似是,因此在他们每天量的批阅、处理和撰写公时就或多或少有些“先天不”,不但不能给秘部门或秘员开展作以应有的理解和持,有个别的甚因所处特殊地位,还会给公处理造成些本可避免的被动和失误。如果排除现体制、领导作风、个能素质等的因素,仅仅针对公处理来说,这些“先天不”当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个:其,不了解种使规范。最常见的问题是,久禁不绝的“请”与“报告”的混,从某种度说症结在于有的领导对“请”与“报告”长期混,在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时要求秘员律“打报告”;有的领导授意将内部使的种“汇报”、“措施”、“案”等直接于对外;有的领导对于乱法规种置若罔闻,甚出现县政府
15、和县常委会联合制发“条例”等所谓地性法规的咄咄怪事。错种,误了公事,各均习惯将“板”打在承办员、秘员上。其,不了解公格式规范。些机关单位领导对于现公格式规范知半解,耻于向下级秘部门(员)请教,以致在作中造成失误。如某中央企业的领导指,本企业所有正式发头上全部要加印“签发”标识,但后来在中出现了问题,企业领导匆匆作出决定,在所有发上律取消“签发”标识;于违反规定在公包括装订线外随处批字,签发公象在私物件上随意划个符号标个姓,漏签期让印员随意添加,以及对格式不规范不完整的稿也签发放等等做法,并不鲜见。其三,不了解规则。当前中最常见的“犯规”动作,如多事,多头主送,越级,滥抄滥发,公直接送给领导个,
16、不相属的机关单位之间滥“请”与“报告”,对涉及其他部门、机关职权范围的公未经协商致径上报下发,难以执实施,多是经各级领导审批签发过关的,甚有的还是个别单位的领导出于某种的授意做的,如办中有的领导交代经办:“这个事情重要,多印份多送个部门(送某某领导)”等等。其四,不了解公处理流程的要求。具体体现在:(1)处理公忽视集中统原则,对不经秘部门或越级收取、递进的公开放处理“绿灯”,或只图个利便从传阅夹中截留公,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公丢失;(2)审批公不讲究科学的作法和领导艺术,轻重缓急之分,阅件办件之别,律事必躬亲,层层拟办、件件批办,造成公“旅”,阅“横传”,效率低下;(3)签发公违反“先核后签”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文 处理 案例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