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pdf
《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8年第12期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2期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1期中国高教研究跨学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究其原因,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紧密相关。研究者多将跨学科教育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顶端的研究生教育而言,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应然”目标。然而,高校传统的学术组织架构使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面临诸多发展瓶颈,如已有学科制度及由其滋生的学术权力对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掣肘。毋庸置疑,跨学科学术组织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载体,因此,如何创新跨学科学术组织形式是有效开展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国内对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的研究仍不足,而国外跨学科研
2、究生教育的发端较早,对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的意义不言而喻。一、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源起研究者对“跨学科”发展起源的说辞莫衷一是。克莱恩(Klein)认为跨学科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其出现根源于现代教育改革、应用研究以及突破学科界限的运动1。跨学科教育及研究活动的开展是与学科制度的建制过程相契合的。学科制度萌发于18世纪,19世纪学科制度基本确立,20世纪学科建制加速发展,而跨学科教育及研究活动发轫于20世纪。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教育在高校中是相伴而生的,其历史可追溯至柏拉图创立的“阿卡德米”(Academy),柏拉图的学园模式已蕴含了跨学科的思想。1810年威廉冯洪堡创建的柏林大
3、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其整合教育理念(integrative theory of education)中亦包含着跨学科的成份。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最早的跨学科活动是20世纪早期的通识教育运功。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核心课程运动推动了高校整合方法的发展,区域研究与美国研究被视为美国跨学科研究出现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则是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分水岭,新的知识领域伴随着新的研究项目而出现,(综合性大学的)专科学院(Cluster Colleges)、大学依据跨学科原则设立232。整体而言,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学术机构的“显结构”一直被学科主宰着,而跨学科则处于一种“隐结构”。而20世
4、纪后半期,“显结构”与“隐结构”之间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学科交互成为知识的显著特征24。由于20世纪的高等教育是学科主导的时代,典型的跨学科活动是以项目、中心和计划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系科、学院和独立的机构29。国外高校跨学科组织形式经历了从独立的课程、跨系项目到独立的系的过程。进入21世纪,国外高校愈加重视跨学科教育及研究活动,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便是明证,在探索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组织模式方面取得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跨学科教育的最初形式是跨学科课程的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设立的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随着社会发展的复杂化,高校逐步强化跨学科人才的培养,跨学科教育渐次由非学位教育进入学位教育
5、阶段,即设立跨学科学士学位教育及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美 国 国 家 科 学 基 金 会(National ScienceFoundation)于1997年启动了一项研究生教育与研究培 训 一 体 化 的 资 助 项 目(Integrative GraduateEducation and Research Traineeship,IGERT),该项目意在满足为美国培养具有博士学位且具备跨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工程师、教师,旨在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在超越学科界限的合作研究氛围中提供科研训练3。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在20世纪末便已着手凸显*本文系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英美发达国家研究生学术创新培育
6、的经验借鉴研究”(项目编号:2013JGXM-MS04)的研究成果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焦磊谢安邦摘要:近年来,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跨学科学术组织形式的创新是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成功的关键。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缘起较早,且已形成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主要有学院内部式,研究生院主导式,独立建制式。本文对以上三种学术组织形式进行解析以期为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他山之石”。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组织形式5 4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2期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2期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1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生
7、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卓越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而如何突破已有的学科制度限制,创新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形式则是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根本。二、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之基(一)传统学科教育“限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学科(discipline),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学科制度的产生加速了知识的增长及分化,正是基于此,有学者将学科制度视为知识生产制度4。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学科制度的确立使知识之间产生了等级次序。围绕学科制度建制而成的院系架构固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科之间的壁垒更趋森严。学科制度在促进其内部知识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却潜存着割裂学科与知识之间横向关联的危机。在学科体系分化发展的同时,人们意识到
8、学科交互可能带来知识发展的另一番景象。迈克尔吉本斯(Michael Gibbons)等学者敏锐地发现:当下的知识生产模式已非完全是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1),即基于学科的知识生产。新模式(模式2)的知识生产是跨学科的,即从高度学科化的背景中发展出来的5。模式1是等级制的,以牛顿为模型的科学主义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使精确性和实证性成为量度一切知识的标尺6,学科等级制度由此产生,自然科学的地位似乎优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因此,华勒斯坦在开放社会科学中提出了通过跨学科研究计划、强制性跨学系联合聘用制度、跨学系研究生培养等跨学科的改革建议7。然而华勒斯坦的重建纲领似乎仅是社会科学内部的跨越。在当前境况下,
9、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业已出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之间的学科互涉显得更为必要。(二)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复杂性思维学科制度的产生源自外部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后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分化是知识及学术制度的发展逻辑所致,而跨学科教育的动力同样来自于外部社会。有鉴于此,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化趋势催生了跨学科教育及研究活动。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共同形塑着社会的征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主义似乎成为探寻事物规律的“范式”。然而,社会的复杂性绝非仅靠科学技术所能解释与把控。如环境问题,单靠环保技术(科技)解决不了环境问题,它涉及环保意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是
10、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实基础,而埃德加 莫兰(Edgar Morin)提出的“复杂性思想”(或“复杂性范式”)则为跨学科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莫兰批判了经典科学的简单化认识方法,经典科学通常通过化简的方法将复杂的事物还原为简单的事物,且容易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莫兰认为,复杂的东西不能被概括为一个主导词,不能被归结为一条定律,不能被化归为一个简单的观念。复杂性与被研究事物的多维度、多样性、多因素有关,它引起在认识方法上的多视角、多原理、多观点8。从学科制度的确立到分化,再到跨学科反映了人类认识从简单过渡到复杂的过程,莫兰的复杂性理论同样揭示了这一过程。莫兰的复杂性思想蕴含着逾越学科界限,对事物进行跨
11、学科综合认识的范式转换。(三)卓越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欧美国家向来注重创新教育。近年来,我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愈加重视,尤其是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注与思考。那么,何以见得跨学科教育有效呢?以诺贝尔奖为例,越来越多的获奖成果呈现跨学科之势,获奖者的知识背景亦呈现跨学科性。有研究者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跨学科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在各阶段的获奖成果中,跨学科成果占总颁奖项数的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9。除自然科学外,社会科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样表现出学科交互的趋势。获奖者的知识储备呈多学科性,他们一般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颇多学者曾获得过不同学
12、科的学位,即受过多个学科的“规训”。如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曾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其后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中。此外,诺贝尔奖项由多位合作研究者共同获得的趋势增多,不少合作者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如表1所示,整体上超过半数的奖项是合作研究的成果。由上可知,无论是获奖者的教育经历(知识背景),抑或是合作者的学科范畴,皆表现出跨学科性。有鉴及此,我们可以籍借跨学科教育模式拓展学生的跨学科视域,提供跨学科协作研究机会,通过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探图1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跨学科获奖成果变化曲线图5 52008年第12期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2期中国高
13、教研究2014年第11期中国高教研究资料来源:诺贝尔奖官网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facts/。索卓越人才培养的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限定了学生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精细化的专业教育在造就专业人才的同时易造成其知识视域的“单向度”,而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其目的是培养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创新型人才。三、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形式以学科划界的学术组织架构局限了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如何突破这种组织“藩篱”是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有效开展的核心问题。国外高校践行跨学科教育的历史较早,其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已有多种组织形式尝试,下面将辅以案例对各
14、种形式进行具体阐述。(一)学院内部式“学院内部式”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是指在单个学院内部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活动。一般而言,学院是以学科为载体的,根据美国最新的高校学科分类(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 2010),其学科划分为3级:学科群、学科、专业,其学科群共有60个10。国外高校多基于学科群设置学院,我国高校则多按照一级学科设置学院,且国外高校学院设置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11。因此,国外高校即使在单一学院内部亦可以开展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工程学院内部开设了应用物理学、环境可持续性项目、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创业硕士等跨
15、学科研究生项目。应用物理学是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聚焦于物理学在工程与技术上的现实应用;环境可持续硕士项目提供环境法规、政策和实践方面的综合课程,并将其应用到工程创新中;创业硕士项目旨在使研究生发现科学与创新如何在市场中创造价值。此外,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以及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均设有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生项目。“学院内部式”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以整合学院内部已有的跨学科资源为基础,学院内部的跨学科师资与课程为跨学科研究生项目的开设提供了保障。这种跨学科研究生项目通常规定研究生到本学院的其他系修读课程,且对跨学科知识有明确的学分要求。此类跨学科学术组织形式借助学院的管理架构,实现系与系之间的联动,从而
16、催生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由于跨学科资源集中在一个学院内部,“学院内部式”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更易于统筹管理,并能有效规避跨学院协同难、教师学科归属感低等问题。(二)研究生院主导式研究生院制度肇始于187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的研究生院,其后研究生院制度化。研究生院主导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是国外首要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国外研究生院建制“研究生院主导式”成为主要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的根基。与我国作为管理机构的研究生院不同,国外研究生院属于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研究生院承担研究生的培养与科研训练,成为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它通常与本科学院使用同一批教师12。由于研究生院制度源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外 跨学科 研究生教育 组织形式 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