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题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题解.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问答题 (共10题 ,总分值100)1. 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如下: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
2、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2. 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
3、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词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主旨: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
4、。诗篇通过描写一个老兵退役回乡后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不但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残酷,也反映了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写作思路:这是一首五言诗,总共十六句八十字,不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人物活动,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文笔充裕,写得相当舒展,绝无局促气急之感。作者根据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写出了老兵由渴望-盼望-失望-绝望的心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感情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
5、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3. 屈赋的重要特征有哪些?以此为验,可确信为屈原所作者有哪些? (10 分)答:屈赋的特征有:忠贞爱国的情怀,独立不已的人格,瑰奇浪漫的想象,情词并茂的描绘,灵活多变的句法,富于乐感的楚声。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和九章中的大部分。4. 试析鲁迅灯下漫笔的艺术特点。 (10 分)答:文章结构自由灵活,先从具体的事件产生感想,引入本题,然后抓住论题,联想广泛,引用丰富,层层剥笋,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者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了袁世凯复辟期间钞票贬值这一旧事,细致描写自己忽忧忽喜的心情,同时将此作为议论的契机引发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
6、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的精辟议论,犹如横云断岭,使文章迭起奇峰,别开生面。5.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这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辞令。你认为这段话可分析为哪几层意思? (10 分)答:烛之武退秦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一)、此段落的大意是:“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
7、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的严重性)!”(二)、此段落记叙了烛
8、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经过,最重要的是突出一个“说”。文章虽区区百余字,但委婉曲折,可以分为以下几层:第一层:坦言知亡,避其锐气(“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体现)。第二层:郑灭亡了,只对晋国有利(“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第三层:舍弃郑国,对秦国有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第四层:回忆过去,揭露出晋的贪而不义,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而且留兵驻守。6. 阅读水经注江水“巫峡”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此文段是怎样分别描写三峡一带的四季风光的?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
9、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 分)答:(一)、“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了江水所具有的季节特色。春冬水涸之季,下滩的水雪浪飞溅为“素湍”;水清流缓为“绿潭”。“素”“绿”“湍”“潭”色彩相间,一动一静,俯视一切的美景,岩崖、云朵、蓝天在碧水中可以见到,令人有无限的遐想。(二)、“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句强调的是仰望之景。“
10、绝”形容山,“怪”作修饰,突出三峡独特的地理持征:柏树生长于悬崖峭壁,没有任何的遮挡,另外峡谷的风力强劲,日久天长,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奇怪形状。在“绝谳”“怪柏”这个背景上,作者又抹上一笔“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那悬挂在绝壁高崖上的飞泉瀑布,使整个画面立刻有了栩栩如生的话意,好像可以听到泠泠水声,高山流水,蔚为奇观。(三)、“清荣峻茂”:“清”水,“峻”山,“荣”树,“茂”草,水清、树荣、草茂相映,大自然的生机无限展现。“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苦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四)、“晴初霜旦
11、,林寒涧肃”,此处并未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霜晨,又以寒肃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凄凉之情。(五)、“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此处已不再写山、水、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亲身处在此时此地的伤感。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7. 请全面分析陆游夜泊水村诗的格律特点。平仄类型 展开全诗的平仄格式腰间羽箭久凋零,(平 )太息燕然未勒铭。(平)老子犹堪绝大漠,(仄)诸君何至泣新亭?(平)一身报国有万死,(仄)双鬓向人无再青。(平)记取江湖泊船处,(仄)卧闻新雁落寒汀。(平)一)用韵:中东折二)平仄:
12、七律的格律2三)对仗: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四)句式:疑问句倒装句8. 请按照“对联的下联与上联字数要相等,对应音步的尾字平仄要相反,对应部位词性要相同、结构要相当、节奏要相应,意趣要相投”等基本要求,试对下联。上联:能受苦方为志士;下联: 肯吃亏不是痴人 。 (10 分)9. 朋党论写作上有哪两个显著特点?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13、。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讙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
14、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0 分)答:(一)、朋党论在写
15、作上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为了阐明朋党有君子的朋友与小人的朋友的区别,此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全文的第二自然段中。第二自然段是横向举例对比,论述君子的朋友与小人的朋友的区别,对比分析真朋友与伪朋友的实质,“同道”与“同利”是其结党的不同基础,“真”与“伪”则是其朋党实质性差异。第三自然段是纵向举例对比,举出历史上几个正反典型实例,说明用君子之党与用小人之党的后果是不同的。作者比较了古代君子的朋友与小人的朋友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不同作用,将“治”“乱”、“兴”“亡”进行对照。“八元、八恺”等是君子的朋友,“四凶”等是小人的朋友。君子的朋友受到信任、重用,天下大治,国家兴旺;反之
16、天下大乱,国家灭亡。第四自然段在上述史实基础上作归纳对比,仁君与昏君的区别就在于辨析朋党。作者比较历史上的人君对君子的朋友不同的态度,将“能辨”“不辨”、“用”“退”进行对照。舜、周武王等圣明之君能辨别君子的朋友与小人的朋友,任用君子的朋友,因而国运昌盛;商纣、汉灵帝等昏庸之君禁绝或杀戮君子的朋友,终于乱亡其国。通过上述对比,君子的朋友与小人的朋友的正邪、善恶、是非、真伪,国君是否信用君子的朋友的得失、利弊,一目了然。(二)、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全文围绕中心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分步分析论证。第一步,紧紧抓住一个“辨”字,从理论上分析真朋友与伪朋友的本质不同,明确提出“故为人君者
17、,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立论基础坚实。第二步,紧承此义,列举历史事实,论述君子的朋友与小人的朋友的不同历史作用。综观历史,凡君子的朋友兴则国兴,小人的朋友得势则国亡。这就说明“辨其君子、小人”并且区别对待,对国之兴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对君子、小人的朋友的任用贬退,是国君职责所在。第三步,即承前文而论述国君对君子、小人的朋友的态度与国家兴亡的关系。用历史事实,论证了用君子的朋友则国兴,贬君子的朋友则国亡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地阐明了“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且分别进退之的中心意旨。文章最后以“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一语结束全文。由于前面对“鉴”的内容
18、和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此处已在不言之中。此外,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偶句、排比句,增强了说理的气势。对偶句如“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排比句如“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又如第四段中自“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起,连用三个“莫如”,对历史上的昏君予以彻底否定,语气坚定有力。后面又连用两个“莫如”,是对贤君的肯定。10. 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简述豪放派词的主要特色。 (10 分)答: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下面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作一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19、古风流人物”三句临空飞来,划破历史的时空,用滔滔大江淘洗古中国千百年的英雄人物,实在出人意表,创出了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读者的思维也仿佛伴着这滚滚东去的江水而放纵奔流,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接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古战场的雄壮之景,以势夺人。用“乱”“惊”摹形状态,借“穿”“卷”活化背景,使古战场雄奇豪迈而又富有虎虎生气,一扫“诗庄词媚”的旧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两句又是一幅对联,并且对得很工整,很有气势,这不能不说是苏词炼字艺术的魅力。所以,这三句写景状物,以苏轼特有的豪放之气荡涤着读者的心胸。苏轼的赤壁怀古,在仰慕古英雄的时候,自然带出了自己的失意之情。结句“人生如梦,一樽不酹江月”,看似消极悲观,实质上是借佛、道思想放松自己,安慰自己,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豁达。苏轼是一位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的书生,在遭受“乌台诗案”的坎坷,身贬黄州之后,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他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所以苏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人生如梦”为和平之语,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旷达。提交截止日期:2018年12月18日第 3 页 共 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