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44.pdf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4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44.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记叙文阅读三 步 曲:(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 读 材 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 旨,大致脉络层次。(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做答。(三)题型预测与应对技巧荟萃:1.字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1)注音、字 形:一般不会太生僻。常用字的读音、多音多义字、形似字和容易误写的字是考查重点。(2)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工2.层次结
2、构划分 段 落 或 层 次。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几 种 常 见 的 照 应。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3.题目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
3、;(2)语 意 燥;(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4.概括概括语段、事 件、全文中心: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但可摘取主要的。3)综合归纳段中的儿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儿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形成:记 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 做 什么事”+“什么结果”。概括中心
4、:(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句式:“通过(事情),表 达 了(赞扬、抒发)的 感 情(精神、品质)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1)结构上作用:在 开 头:常设悬念
5、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 结 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 题 等。(2)内容上作用: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6 .理解探究探 求 人 物 产 生 某 种 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4)补充的 语 言 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7 .提炼理解并
6、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 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8 .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 语 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
7、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9 .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 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 用 是 塑 造 了 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8、。1 0 .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想 象、象 征、设 悬 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 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1 1 .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中考小说阅读指导指导之一如何阅
9、读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小说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把握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的关键。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别。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的有头有尾,力求故事的浑然一体,滴水不漏,而现代小说往往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者追求的不是 块状 的故事框架,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情节无所谓首无所谓尾,人物不一定要有
10、结局.这种结构方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比传统的更大.中考在考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致有以下三个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1.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2.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二、揣摩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因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
11、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1.说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12、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1.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喑示社会环境;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四、挖掘作品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小说
13、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或看法。五、捕捉精妙的技巧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1、
14、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指导之二一、对文学作品考试内容和目标的要求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2、对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3、把握文章的中心。4、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5、理清文章思路。6、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7、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8、对作品
15、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9、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10、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11、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二、题型分析及复习建议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题的答题步骤:.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
16、的重点词语利句子。)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出现问题:.缺要素.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原因分析:.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
17、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四理解标题的含义。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4.以主要人物为题。5.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
18、人物、主题答)评价对人、事的看法。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六关于写法的问题。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倒叙、插叙的作用。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
19、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4.悬念一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中考散文阅读指导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神聚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 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炉。神聚:主
20、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 物 寄 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
21、,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七)、散文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 点1,写 什 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一后写什么)(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 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22、的原则,切 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六)仿写句子答题指导: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耍如般,你 的 要 像 一 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三仿语法:填写
23、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小说的考点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二、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三、注意环境描写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一、揣摩人物形象 解题指导小说中的人物是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小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为两种:种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物的一些事迹来写;另一种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即把同一种类型的若干人的特点、
24、趣味、动作、信仰等抽取出来,再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对人物形象分析试题设计,大致包括三种题型:一是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二是结合情节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解答此类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二是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四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25、养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模拟练习一、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记叙文 阅读 指导 4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