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文言文阅读.pdf
《中考专题 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 文言文阅读.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8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百色中考命题规律近五年百色中考考情分析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2019【甲】节选自 论语十二章【乙】节选自 孟子一词多义选择题112相关知识解说选择题122内容理解选择题132文言句子翻译简答题1462018【甲】伤仲永【乙】节选自王汝涛 太平广记选一词多义选择题42相关知识解说选择题52内容理解选择题62文言句子翻译简答题762017【甲H陈涉世家【乙】节选自 后汉书陈蕃传一词多义选择题42相关知识解说选择题52内容理解选择题62文言句子翻译简答题762016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实词)选择题102一词多义(虚词)选择题112内容理解选择题12
2、2文言句子翻译简答题134内容理解(课外链接)简答题1422015 三峡一词多义(实词)选择题102一词多义(虚词)选择题112内容理解选择题122文言句子翻译简答题134内容概括(课外链接)简答题1422020年百色中考命题预测纵观百色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考查形式由单篇课内阅读向课内外对比阅读转变,题型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题量为4小题,分值 为12分。考查知识点主要有一词多义、相关知识解说、内容理解与文言句子翻译,相关知识解说主要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言断句和特殊句式等。预 测2020年考查形式没有明显变化。备考时,熟记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人物
3、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与观点等,同时加强对课外浅易文言文的相关训练。百色中考备考攻略例(2019年百色1114题12分)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乙】孟子曰: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 于 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也。”(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注释】书:指 尚书。杵(ch。):捣物的棒槌。这
5、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深造:高深的造诣。资:积累。原:同“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帚 寒暑易节,始一反厚C.一日零之 屠奉起,以刀劈狼首D.是 亦 教 诲 之 而 己 多 尔 来 二十有一年多【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以 为快乐/乐趣;B.在其中/助词;C.晒/突然;D.均为语气助词。故选D。【答案】D考点7 词多义【答题指导】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
6、。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1)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2)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 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
7、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甲】文节选自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 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 中“策”指马鞭。D.【甲】文 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 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言断句、词语解释和特殊句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判断正误即可。C.【乙】文 中“策”
8、指的是竹简(书册)。【答案】C考点2文学文化常识一、常见失误1.张冠李戴。由于学生在复习时不够细心,对于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人物的名称混淆不清,做题时常常是张冠李戴,错误率高。2.年代、国别不清。文学文化常识中涉及许多古代作家,对于他们所处的朝代辨别时常常出错。3.忽视文体常识。有时同一个作家的同一个观点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体表达出来,有些学生忽视对文体常识的复习,错误百出。如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容易误记为纪传体通史。4.文化常识识记不牢、不全。文化常识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注重积累传统文化中的人物称谓、古代官职、科举知识、地理常识、礼俗、服饰、器物等相关知识。二、备考抓住点
9、、线、面1.点:全面撒网,重点突破,做到点清首先,要牢牢抓住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文化常识,在此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其次,要抓住典型的文学样式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展开复习。2.线:缕成线,线索清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要从宏观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概要识记。让时间、国别、体裁穿针引线,将众多文学文化常识连成一体。3.面:铺开面,分成块我们可将文学文化常识分成几块,形成小的系统来复习。另外,每一个作家,他的生活时代、代表作也可以构 成“面”进行复习。考点3文言断句【答题指导】断句分为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
10、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 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及文章的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4.修辞手法断句法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反复等是文言文中常
11、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5.总分关系断句法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考点4特殊句式【答题指导】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为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1.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用“者也”表判断。如: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2)句 末 用
12、“者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者”或“也”表判断。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4)用 动 词“为”或 判 断 词“是”表判断。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龌。(北冥有鱼)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
1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7)无标志的判断句,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2.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1)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 介 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 词+于+主动者”,如: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 动 词 前 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 词”或 者“见+动词+于+主 动 者”。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 者“为+主 动
14、者+所+动 词: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用“受“被 受 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 者“被(受)+动 词+于+主 动 者”。(2)无标志的被动句: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作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3.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承前省,如:(僧)棹数小舟。(河中石兽)蒙后省;自述省;对话省。(2)谓语的省略,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
15、)宾语与兼语的省略,如:屠惧,投(之)以骨。(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4.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动+以+宾,如:投以骨。(狼)动+于(乎,相 当“于 )+状,如: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形+于+宾,如: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介词宾语后置,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3)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16、之怠。(送东阳马生序)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以“是”“之”为标志,如:何陋之有?(陋室铭)(4)定语后置:”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中心词+数量词,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
17、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 为“仁”即“爱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判断正误即可。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言论。【答案】C考点5 文意理解【答题指导】如果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了文章的启示,掌握了文章的主旨,这类题将会迎刃而解。1.浏览全文,整体把握。首先,一定要有整体阅读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即使碰到个别词义或句意一时把握不准的情
18、况,也应毫不犹豫地读下去,一遍不行,就读两遍、三遍。在反复地阅读中,原先的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去思考阅读时产生的具体问题,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主旨了。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首先,是检索性筛选。对一些比较显性的语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如 在 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具体是指:。我们可以在“忠之属也”一句的前后,用推断的方法去辨认一下,即可确定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次,是理解性筛选。例如,在 醉翁亭记中作者描写了出游的哪几幅画面?首先要找到此题对应的文段,然后理解文意,分清层次,找 出“滁州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几个画面即可。3.读懂作者的
19、情感态度。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式直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从文章的要害语句中就能找到。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中显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隐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这就需要在领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综合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注重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句入手;把作者对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事理分析的句子找出来,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4.分类梳理,归纳技法。(1)记人类。表现了人物(正直/廉洁/简朴/勇敢/刚毅机智等)的品质。这类文章要根据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2)叙事
20、类。反映(揭露/讽刺)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类文章要根据叙事的内容、文章的关键句子、文章的主旨来进行归纳。(3)写景类。表达了对XX(景物/季节)的热爱之情。这类文章往往都是写景抒情,表达作者的郁闷、怀才不遇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4)说理类。“通过写告诉我们的道理”或“通过对的描写,给我们的启示”。这类文章往往归纳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给我们什么启示。考点6比较探究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括号内改楷体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
21、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1.“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2.“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分)(2)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3 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
22、词:罔,迷惑;殆,疑惑。(2)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的本心。【答案】(1)只是读书(学习)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2)学问之道(学习的方法)没有别的,就是找回那丢失(放任)了的本心(善心、专心)罢了。|考 点 7文言句子翻译【答题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册!I、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
23、度、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 J,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3.意译。文言文中经常用到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如果直译会不准确,可意译。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中加黑和画波浪线的词句与统编教材课下注释高度一致)第 1篇 世说新语
24、二则(七上)咏雪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讲解文章的义理。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一句话,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人物、事件、环境都说至 U 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cha)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谢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根)说:“不如比作柳表乘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骤”字传神,表现了雪景的非凡气势。“大笑乐”,十分耐人
25、寻味,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谢道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末句补充交代谢道媪的身份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凝之妻也。王凝之的妻子。者对谢道镉才华的赞赏。【文学常识】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 Y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 言语篇 和 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主旨】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躲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赘赏了谢道楹的文学才华。【人物形象】谢道福善于观察,聪明而有才情。【写作特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