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四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四讲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三讲-广播电新闻评论的特点(上)第一节 广播新闻评论 引论:l 广播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评论走过的共同历史:由依附走向独立1、广播及广播评论:l 广播被人们看作一种娱乐工具,自然理性的、抽象性强的评论l 在西方,新闻由报纸提供,而且不允许广播在24 小时内不能对baozhi 提供的新闻进行评论。报纸以压制广播的评论时效性来取得媒介优势。l 在我国广播事业早期,广播仿佛是报纸的有声,广播评论来自报纸,似鹦鹉学舌 l 后来广播摆脱了报纸的束缚,找到自身的优势。l 一个反面的例子:希特勒发表演说 一个正面的例子l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l 富兰克林 罗斯福任前4 年,正碰上全球
2、性经济危机,至1932 年冬,美国至少有1300 万人失业,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1933 年,全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60 亿元,却要应付410 亿元的存款,银行挤兑,证交所关闭。1933 年3 月12 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8 天,是一个周日。罗斯福利用国民无须上班在家的时间,发表免去排场、就像随意交谈的全国广播讲话,就好象在火炉旁边烤火取暖时的家人聊天一样,而国民恰好不上班,也围坐炉边收听,因此叫“炉边谈话”。罗斯福在12 年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2、电视及电视评论l 电视早期也被视为娱乐工具l 由于采摄传输技术处于初期阶段
3、,电视传播处于严重依附地步l 电影l 报纸l 电视评论常常源自报纸的新闻评论l 电视后来由于采摄传输技术的发展,电视及电视评论才有了强大的自主性 第一个议题:广播及广播新闻评论 l 听一段广播。l 思考:与报纸相比较,广播有什么优势与劣势?l 课堂互动。一、广播传播的优势 l 广播是以声音传播的。l 报纸是以文字传播的。与报纸相比较,广播具有如下特点:1、从编码过程来说,广播的声音编码简便,报纸则由声音变成文字、文字再经排版、印刷,才能形成成品 2、从传输方式来看,广播的产品由电波传输,形同光速,非报纸以车辆运送、人工投递所能比。3、从解码的难易程度来说,广播的声音可以直接为受众接受,而报纸却
4、要由文字转换为可接受的符码,没有受过教育的受众无法解码。这也导致一个相关联的特点:那就是说,潜在意义上的广播受众面较报纸要广。4、从接收装置的便携性来看,广播可以“随身听”,包括移动的车辆上,报纸虽然便携,依然受到一些局限,比方太晃荡就不利于阅读。5、广播的声音传播还有一种“追身听”的功能,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接受强制性,而报纸却非得受众主动去看。我曾告诫电视广告主:l 电视广告在强调影像编码的同时,务必强调声音元素的符号编码l 变电视广告的收视为收视+收听l 发挥电视中声音元素的追身听功能l 电视广播化 6、广播的口语传播,容易形成一种类人际传播,受众收听广播,仿佛与亲人、朋友交谈,富有情感,可
5、调动受众的情绪,而报纸的铅字呈现、书面语态毕竟让人觉得隔膜。l 举例:广播的午夜节目 7、广播的时效性强,可以达到同步传播的极限,而报纸做不到。8、广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广播的互动节目与节目互动占了很大的比例举例:新闻观潮采访当事人 9、从制作成本来说,一般情形下,广播在众多媒介中是最低的。举例:财经夜读 三、广播的劣势:l 你认为广播的劣势在哪里?l 课堂互动 广播的传播劣势:1、选择性差,阅读的自由度不够,有播出时间的限制。报纸阅读的自由度却大得多。2、稍纵即逝的一次性传播,不能有更多的思考余地,更不能反复接受。报纸却相反。3、同音词易造成歧义。l 广播对于同音词要换用别的说法l 广播要多
6、用双音节的词 四、广播表现符号-声音的细分 听一段广播。l 思考:节目中有哪些类型的声音符号?声音符号:l 一是言语l 二是音响l 三是音乐 l 言语1、传播主体的言语:主持人、播音员、评论员的言语2、被采访人的言语3、听众与广播电台互动的言语 l 音响1、环境的言语声:这里的言语不作为广播文本的意义依据,只是作为背景声,环境的一部分2、环境的音响:如采访建筑工人,建筑搅拌机的声音构成采访环境的音响 l 音乐1、节目配乐。2、过渡音乐3、采访内容自身的音乐 广播语境l 广播是一种类人际传播,然而依然区别于真实的现实世界l 非个人化、组织化特点l 广播以言语、音响、音乐构建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的媒介
7、语境,是一种拟态语境。l 我们听广播,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尤其是主持人不同于常人的磁性声音构建了一种特别的语境l 柴静在湖南长沙的广播主持 五、广播新闻评论 1、广播新闻评论的定义l 广播电台在新闻广播中按照声音传播规律以言语、音响和音乐来表现内容,阐述自己对于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新闻体裁。2、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l 相对报纸来说,恽逸群(1947 年山东大众日报总编辑)概括了广播风格的三个特点:短、浅、软l 这三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也可以概括为广播新闻评论的重要特征 l 短:篇幅短,有些台出现“一分钟”的评论节目l 短而精悍,浓缩精华l 广播评论的抽象性、说理性与听众专注力的
8、有限力是矛盾的 浅:l 深入浅出,浅显通俗,让人一听就懂l 语言求“浅”:新闻评论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l 抽象内容要“浅出”:控制内容的抽象和概括程度,稀释抽象与概括的浓度 l“软”l 即是讲究说理艺术l 一是平视的角度l 二是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想,捕捉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l 三启发引导,不要去灌输l 四是情感性l 五是语言的趣味、幽默等 六、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与编导要求l 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写作的同时,还要强调编导呢?l 广播新闻评论不仅仅是文案写作中文字写作的缘故,而且还要加上诸多的声音表达手段:采访同期声、音乐、音响及其他编导手段 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与编导要求:1、广播
9、新闻评论的条理一定要明晰,不能像书面语体那样交叉几条线进行复合叙事。那样听众会糊涂的。l 如同中国传统说书一样,一条线的叙事脉络l“花开两朵,各表一枝”2、口语化,不要书面化;短句,不要复句化与欧化将评论的内容说出来,而不是读出来。l 举例:由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领导,有中国、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合作的建造的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台磁谱仪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这个核心部分是中国研制、体现中国尖端技术发展水平的AMS能精确测量宇宙中带电粒子的动量和电荷。l 请试改变叙述方式适应广播传播。3、就事说理,不要长篇大论。举例:听一段新闻评论的广播。思考:广播新闻评论如何就事说理?4、充分运用各种编导手段,发挥各类声音元素的表意作用。l 言语是广播新闻评论最重要的表意元素。l 音响:具有很强的表意作用,同时配合评论,进行意义造型。l 音乐:尤其是背景性的配乐,烘托情绪与情感的。l 举例:分析新闻评论中的多种编导手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