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课件.pptx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课件.ppt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理解诗意;3.赏析诗句;4.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诗意,赏析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掌握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巧对联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牲怎样出蹄!天子面前无戏言,半帑金银重如山;国舅不会点金术,何来家私万万千?李白出身最寒微,家徒四壁少吃
2、穿;赢得国舅不赊欠,天子面前无戏言。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属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以前,他怀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作者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词语注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影。影:月影。发:出发 发:出发
3、。君:指作者的友人 君:指作者的友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整体赏析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思念友人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嵋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又随江水流去。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
4、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脉络梳理 第一句写天空明月静景。第二句写江中明月动景。第三句点明了出发地点和要去的目的地。第四句点明了行舟将到的地点。把握主旨 这首诗写作者辞亲远游,夜晚乘舟从清溪出发,途经渝州前往三峡。通过对山月和江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鉴赏角度1.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2.从构思巧妙赏析诗句。“影入平羌江水流”“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联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这两个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这首诗28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处,共十二字,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
5、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你还知道李白的其他写明月的诗句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经渝州前往三峡。陈诗以景物衬托舟行,前两句是化景为动,以两
6、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后两句是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我俱静,写出平原行舟平稳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理解诗意;3.赏析诗句;4.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1.理解诗意,赏析诗句;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掌握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走近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
7、称”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写作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遂写下这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到
8、你的艺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脉络梳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
9、流离的感慨。把握主旨 诗人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鉴赏角度1.从寓意角度赏析诗句;2.从表现手法赏析诗句。落花时节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2.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表达家国之痛。1.对比,本诗以开元鼎盛时期“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美好回忆,与“落花时节”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眼前的凋零与衰颓,寄寓了诗人对世运衰颓、社会动乱和自己衰病漂泊的无限感慨。2.反衬,“江南风景好”又成了重逢的老歌者与老诗人颠沛流离、身世沉沦和乱离时世的反
10、衬,更突出了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境遇的不幸。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请分析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落花”是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古人往往用“落花”表示一种伤感、哀婉的情感。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落花的古诗词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课外 古诗词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