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ppt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ppt(2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n一、文学的自觉一、文学的自觉n第一,文学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n第二,文学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n第三,对文学的审美性有了自觉的追求。n第四,新的审美对象,新的文学题材的开拓。n第五,文学的特色即抒情性更加突出。n第六,作家独特风格的形成。n第七,文学理论也大大地提高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n“人的觉醒”,按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n二、乱世文学及其主题二、乱世文学及其主题n生死主题生死主题n游仙主题游仙主题n隐逸主题隐逸主题三、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三、影响魏晋
2、南北朝文学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1.门阀士族制度门阀士族制度2.玄学的发展玄学的发展打破经学的禁锢打破经学的禁锢确立了新的审美理想确立了新的审美理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魏晋风流与与艺术个性魏晋风流与与艺术个性n3.佛经的翻译n想象世界的丰富n故事性的加强n反切的产生与四声的发现n词汇扩大n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n建安时代:曹氏父子、七子、蔡琰n正始时期:阮籍、嵇康n西晋:陆机、左思n东晋:陶渊明n南朝:谢灵运、鲍照第一章建安文学n概述n1.建安:汉献帝的年号n2.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n3.建安文学风貌:n(1)政治理想
3、的高扬。n(2)人生短暂的哀叹。n(3)强烈的个性表现。n(4)浓郁的悲剧色彩。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一、曹操1.曹操其人n2.魏武帝集n曹操现存诗歌20余首,都是乐府诗。二、曹操诗歌的内容与特色n1.反映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如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n2.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等。n3.成就成就n开风气之先:用乐府古题写时事n风格:慷慨悲凉的风格。n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n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语言质朴自然4.影响影响: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n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安徽亳州),少时
4、生活放荡,机敏好权术,灵帝时任议郎,献帝时参加讨董卓,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后来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病卒。其子曹丕代汉自立后,追封他为魏武帝。n魏书曰:“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n张溥魏武帝集: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捨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才多艺,孟德诚有之。n现存诗歌约40首,写游子思妇居多,题材狭窄,缺乏风力。n刘勰文心雕龙:子桓虑详而力缓。n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n燕歌行二首,写一女子在不眠
5、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动人。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曹丕曹丕n一、曹植的生平和诗歌n曹植,字子建,死后谥号思,故称陈思王。有曹子建集,建安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n前期诗歌主要歌唱其理想和抱负,鄙弃庸俗小人。如名都篇、白马篇、薤露篇等。n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美女篇等。n另外,曹植也写了不少游仙诗,表达了消极出世和向往自由的思想。第二节曹植二、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n第一:创造了大量的五言诗。n共存诗90余首,五言诗就有60余首。其五言诗脱胎于汉乐府,但有明显的创造发展。n第二:是有鲜明的个性,能灵活地用乐府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各种感情,
6、把乐府以叙事为主,转向以抒情为主;n第三:改变了乐府诗古朴的语言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n第四:曹植的诗歌十分注重艺术技巧的表现,如比喻、对偶的运用、警句的安排、炼字等。n曹植诗歌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n对仗对仗:n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赠丁仪)n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侍太子)n秋兰被长坂,朱华冒渌池。(公宴)n工于起调工于起调:n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杂诗)n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n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赠徐干)n比喻比喻:吁嗟篇李善:“此詩以轉蓬自况,傷魏文骨肉之恩薄,即是煑豆然豆箕之怨,讀至末語,沈痛入骨”n野田黄雀行n写景写景:n公宴:清夜游西园
7、,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渌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公宴)nn成书倬:“魏诗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伤于弱,风雅当家,诗人本色,断推此君(多岁堂古诗存卷三)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n一、七子一、七子n1.名称出处:最早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n建安七子都经历了汉末动乱,又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所以他们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一般认为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2.风格:n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舒缓之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巵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
8、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提出主张),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杨班俦也。n文心雕龙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琳瑀以符檄擅声,徐干以赋论标美,刘桢情高以会采,应玚学优以得文。n3.代表作家及作品:代表作家及作品:n王粲七哀诗三首n刘桢的五言诗也很有名气,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n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n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赠从弟【其二】n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n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n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n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饮马长城窟行n饮马长城窟,水寒伤
9、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室思n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n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n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n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n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二、蔡琰及其悲愤诗n蔡琰字文姬,是蔡邕之女。现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三篇。悲愤诗两篇,五言一首可信,骚体一首一般认为是
10、伪作。胡笳十八拍一首是否可信也有争论。三首内容大致相同。n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思考练习n名词:建安七子、三曹n谈谈你对“建安风骨”的认识n结合作品谈谈曹植诗歌艺术成就n试论述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第二章第二章正始诗歌正始诗歌n第一节正始文学的背景n一、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一、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n1 1、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n从正始10年到甘露五年(260)二十年间,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进行了六次政治、军事方面的较量,每次斗争,都以曹魏集团的惨败而告终。这场斗争的特点是:它主要发生在上层集团内部,但依附于各个集团的文人在不同
11、程度上都有介入;斗争的双方都在维护名教的名义下,行翦除异己之实,手段异常残酷。名教的虚伪性因此暴露得淋漓尽致。n2、魏晋风度、魏晋风度:n饮酒服药,放浪形骸,乃成为他们寄托愤懑、逃避祸端、保全性命的惟一选择,魏晋风度由是而起。n3、正始之音:、正始之音:“自然”对抗“名教”n清议脱离时政,演变为清谈。清谈与玄学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玄学的发展。玄学的普及使老庄哲学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完成了它对于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它对于魏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和文学的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n4、正始名士:、正始名士:夏侯玄、何晏、王弼n5、竹林七贤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王戎、阮咸、
12、向秀、山涛。参看世说新语文学。第二节第二节阮籍的阮籍的咏怀诗咏怀诗n一、生平一、生平n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父亲去世时,他只有三岁,是由寡母抚养成人。阮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嗜酒能啸,善鼓琴,尤好老庄,“当其得意,忘其形骸”。n曾为步兵校尉,故人称阮步兵。二、阮籍的思想性格二、阮籍的思想性格n阮籍“少有济世志”,自幼受到儒学的熏陶,在内心深处,对传统道德价值十分看重。n在残酷现实面前转而在老庄思想中寻求慰藉。n性格特点:“外坦荡而内淳至”n阮籍行为放荡,但内心十分痛苦,八十二首咏怀诗就是内心苦闷宣泄。三、三、咏怀诗咏怀诗n代表
13、作:82首咏怀诗n内容n1.多抒写个人忧愤,“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n(1)主题:忧思,n(2)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n孤愁形象:夜中不寐,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帏,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孤鸿、翔鸟的叫声。徘徊忧思,孤独伤心。n以景衬情: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抒写方式由近及远,从形象的勾勒到视觉、触觉、听觉的描写。n以动写静:孤鸿、翔鸟咏怀其十七n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n如其三嘉树下成蹊:n“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
14、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2.表现忧生之嗟n3.以史事讽喻曹魏集团荒淫失政,如驾言发魏都n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n4.怒斥虚伪卑劣的礼法之士:洪生资制度:n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四、四、咏怀诗咏怀诗的艺术风格的艺术风格n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n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
15、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时代和他的身世所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美人香草寓写怀抱,使诗歌变得非常隐晦。李善文选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遭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讥刺,而文多隐蔽,百代以下,难以情测。n2、咏怀诗远承风、雅、离骚,近取乐府、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兼收并蓄,寓多样于统一。n3.诗歌精神而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严羽沧浪诗话)4、咏怀开创了我
16、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对陶渊明的饮酒、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有影响。第三节嵇康n一、生平与思想n嵇康,字叔夜。谯郡銍人(安徽宿县西),系魏室宗亲,曾为魏中散大夫。n在反对礼法方面,他与阮籍是颇为一致的,但在理论上更成体系,态度更为明确、坚决。提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n他“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非汤武而薄周孔”二、嵇康的文学成就n(一)嵇康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为突出。n(二)嵇康诗现存53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又一批成功之作。n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幽愤诗n幽愤诗作于狱中,其诗自述
17、平生遭遇与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可与司马迁报任安书相参看。n风格爽利、清峻。n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n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赠兄秀才入军n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其九)n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其十四)n赠秀才入军赠秀才入军共十八章,内容是想像其兄嵇喜在军中的生活,但那洒脱的情绪却是属于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
18、五弦”,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写照。n全诗有体似诗、骚之比兴、象征者;又有直以意象、意境取胜者。诗中多清峻切高迈之语;又有一往情深之语。丽词状物,景亦含情,也是本诗的一大特点。第三章两晋文学第三章两晋文学n概述概述n晋代诗歌的创作可分为三部分:西晋代诗歌的创作可分为三部分:西晋晋太康太康年间的创作以年间的创作以繁缛繁缛为主,但为主,但西晋还有以西晋还有以左思、刘琨左思、刘琨为代表的为代表的刚刚健健诗风;诗风;东晋东晋则是则是玄言诗玄言诗的天下,的天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第一节太康诗坛n一、太康文学概述n太康文学的断限。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公元280289年。n太康作家,
19、傅玄、张华而外,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钟嵘诗品序)为其代表。其中,陆机最负盛名。二、太康文学的特点n太康诗风:n“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n语言由古直趋向华丽藻饰n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n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n拟古倾向严重三、太康诗人n(一)傅玄与张华n傅玄的诗歌多模仿汉魏乐府,大都以女性命运为题材,内容流于伦理说教,形式典则而少创新,反映了乐府诗歌的雅化趋向。傅玄诗中,亦有佳作,苦相篇写色衰见逐的弃妇,善于描摹神情;秦女休行写烈女复仇故事,生动而有气势。张华n张华诗不如文,其作大抵模仿前人,如轻薄篇、游侠篇学曹植名都篇、白马篇,杂诗学阮籍咏怀;情诗学十九首,内容不是全无创新,但因排比对偶,堆砌
20、典故,雕琢辞藻,后人评价,褒贬不一。n励志诗(九首)既云“安心恬荡,栖志浮云”,又云“进德修业,辉光日新”。内心矛盾,于斯可见。(二)陆机与潘岳n1.陆机的拟古诗nA.今存诗约100首,多为模仿乐府、古诗之作,内容形式皆少创新,数量约40余首。nB.值得关注的特点:多情景相生,显示了自曹植以来,自然景物渐入诗坛的历史趋势。nC.好炫博学识,堆砌辞藻,以至于情繁而词隐。n他的诗歌创作,代表了西晋诗歌的唯美倾向,如日出东南隅。其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为赴洛道中作2.潘岳:n潘岳长于哀诔:金鹿哀辞、泽兰哀辞、马汧督诔情文并茂,皆是传世之作。n潘岳的诗今存十余首,写亲情、哀情一类为佳。悼亡诗三首,怀念亡妻,
21、感情真挚,明净疏畅。后人悼亡之作,实由此而兴。第二节左思与刘琨n左思字太冲,出身寒微,容貌丑陋,且口吃。现存诗14首,代表作是咏史8首。有左太冲集。n咏史的豪放、浑成风格,独立于当时士族文化氛围之外。n咏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郁郁涧底松n(一)咏史以咏怀。n诗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n(二)内容上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n自然社会n一般个别n隐显n(三)通篇皆用对比的手法。二.刘琨n出身世族,早年好老庄,后参加卫国战争,在北方抗战多年,诗歌感时伤乱,抒发报国壮志,写得苍劲悲
22、凉。n元好问:“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论诗绝句其二)n代表作是扶风歌与重赠卢谌。n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不独有建安风骨,而别有一种悲凉之气。第三节游仙诗人郭璞n1.游仙诗溯源n东晋诗坛,值得一述的是南渡之初的诗人郭璞。他存诗20余首,以10首游仙诗最为有名。n郭璞游仙诗为人称道的是那些借游仙以咏怀借游仙以咏怀,表现对现实的不满的诗歌。因为它们比一般的玄言诗多了感情色彩。n2.特点: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思考练习n名词:竹林七贤、潘陆、玄言诗n谈谈你对“阮旨遥深”的理解陶渊明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明周位渊明逸致图 陶渊明:(365427)
23、,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n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大济于苍生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的雄心壮志。n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不堪吏职”辞官而归辞官而归。n36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n40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n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n同年十一月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同年
24、十一月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官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表现了厌恶官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n六十三岁病逝于家。六十三岁病逝于家。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续)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续)江西九江陶渊明墓江西九江陶渊明墓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续)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续)n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想的影响。n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
25、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柱。n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n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出真率的态度。真的生活n平平淡淡的田园生活:n耕作: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n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n读书: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n饮酒: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学史 魏晋 南北朝 文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