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部编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40 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带地乱说一气。伯父摸(m) 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ku),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B.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dn) 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ni) 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C.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zhu rn) 一惊,睁开眼,云锦也
2、已皱蹙,凌乱。 D. 边缘都参差(cn ch) 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B. 学校的课外活动很多,他又想参加书法,又想参加下棋,总是见异思迁,拿不定主意。 C. 这篇文章的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D. 为了让我们取得好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地编写了许多学案。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B. 发展经济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可
3、以并行不悖,但是还能互相促进。 C. 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疑问,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D.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每年四月,我校都开展读书节活动,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可高了。 B.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C. 你是喜欢学习地理?还是喜欢学习历史。 D. 这所学校
4、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5. 下列课文题目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好的故事鲁迅 B.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臧克家 C. 十六年前的回忆周晔 D.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李星华 6. 【2022江苏无锡】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经典作品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一个不读经典的人,不仅词汇有限,同时智力和想象力也会有限,从而导致知识和思想极度贫乏。 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经典作品。 可见,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读经典的人,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在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
5、。 A. B. C. D. 7.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4 分) 我们平时所说的“五谷”是指稻、麦、_、_、稷;“五经”是指诗_礼易_。 8.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1 分) (1)千锤万凿出深山,_。( 于谦石灰吟) (2)大漠沙如雪,_。( 李贺马诗) (3)千磨万击还坚劲,_。( 郑燮竹石) (4) _,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5)临行密密缝,_。( 孟郊游子吟) (6) _,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7)无情未必真豪杰,_。( 鲁迅答客诮) (8)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的人,有_的人,有_的人,有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9. 为加
6、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7 分) (1)【认识方法】要认识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写出两种)(2 分) (2)【作品推荐】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部,并写出你的推荐词。(3分) 推荐作品: 推荐词: (3)【了解人物】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2分) 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北京的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的棉被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他的铺板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
7、棕绷,他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他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二、阅读理解 (30分) (一)【2022山东青岛期末】诗歌鉴赏。(4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A. 首联写故人以“鸡黍”相邀,既表现了农家特有的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B. 颔联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既写出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C. 颈联描写了诗人与老朋友在田园风光中举杯饮酒,闲谈的情景。 D. 尾联通过写主客相约重阳
8、节再来赏菊一事,表达出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1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句中“咬”“立”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坚强的性格。 B.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描写了燕山冬天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边关的喜爱之情。 C.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句把鬓发斑白的老者与天真的儿童作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多年远游在外,晚年辞官回乡的沧桑之感。 D.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春天的光景之新,写了
9、诗人的寻芳所得,富含哲理,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寻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二)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回答后面的小题。(13分)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1)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老靶子路有
10、一家小吃茶店,只有门面一间,在门面里边设座,座少,安静,光线不充足,有些冷落。 鲁迅先生这一位老人,穿着布袍子,有时到这里来,泡一壶红茶,和青年人坐在一道谈了一两个钟头。 鬼到底是有的还是没有的? 鲁迅先生讲了他看见过鬼的故事给大家听: “是在绍兴”鲁迅先生说,“三十年前” 有一天,鲁迅先生回去得很晚,天空有很大的月亮。鲁迅先生向着归路走得很起劲时,往远处一看,远远有一个白影。走了不几步,那远处的白影没有了,再看突然又有了。并且时小时大,时高时低,正和鬼一样。鬼不就是变幻无常的吗? 鲁迅先生有点踌躇了,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本来回学堂不止这一条路,这不过是最近的一条就是了。鲁迅先生仍是
11、向前走,到底要看一看鬼是什么样,虽然那时候也怕了。 鲁迅先生那时从日本回来不久,所以还穿着硬底皮鞋。 鲁迅先生决心要给那鬼一个致命的打击。等走到那白影旁边时,那白影缩小了,蹲下了,一声不响地靠住了一个坟堆。 鲁迅先生就用了他的硬底皮鞋踢了出去。那白影噢的一声叫起来,随着就站起来,鲁迅先生定眼看去,他却是个人。 鲁迅先生说在他踢的时候,他是很害怕的,好像若一下不把那东西踢死,自己反而会遭殃的,所以用了全力踢出去。 原来是个盗墓的人在坟场上半夜做着工作。 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12、一九三六年三月里鲁迅先生病了,靠在二楼的躺椅上,心脏跳动得比平日厉害,脸色略微灰了一点。 许先生正相反的,脸色是红的,眼睛显得大了,讲话的声音是平静的,态度并没有比平日慌张。在楼下,一走进客厅来许先生就告诉说:“周先生病了,气喘喘得厉害,在楼上靠在躺椅上。” 鲁迅先生呼喘的声音,不用走到他的旁边,一进了卧室就听得到的。鼻子和胡须在扇着,胸部一起一落。眼睛闭着,差不多永久不离开手的纸烟,也放弃了。藤躺椅后边靠着枕头,鲁迅先生的头有些向后,两只手空闲地垂着。(2)眉头仍和平日一样没有聚皱,脸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 鲁迅先生坐在躺椅上,沉静地、不动地合着眼睛,略微灰了的脸色
13、被炉里的火光染红了一点。纸烟听子蹲在书桌上,盖着盖子,茶杯也蹲在桌子上。 “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有删改) 12. 概括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3 分) 13. 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妙处。(6 分) (1)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3 分) (2)眉头仍和平
14、日一样没有聚皱,脸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3分) 14. 在叙述鲁迅先生踢“鬼”这一故事时,萧红加了一句评述(见画波浪线的句子),这句话是否有言外之意? 试作简要分析。(4 分) (三)【2021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3 分) 书笺小祭 夏坚勇 好久不写信了。 写信是一种享受,铺开信纸,听笔尖沙沙地低吟浅唱,恰如红泥火炉,清茗对坐;或漫步林间,半日悠游。写到得意处,忍不住回读一遍,想象着对方看信时会意的神态。此中快慰,用“如沐春风”“醍醐灌顶”都不足以形容。 写最后一封信是在什么时候呢?大约是那个暮春的下午吧。我坐在阳台上给远方的朋友写信。春阳日
15、暖,空气中浮动着游丝般的飞絮;市声浮躁,阳台内升腾着暄气和燠热。所有这些,都化成了一种可以称为情调的东西,在信笺上浸润渲染。写这样的信会有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可电话铃响了,遥远而亲切的声音恰恰来自收信的那一位,欣喜之后是简明扼要的回答,然后互道“再见”。 信,自然是不用寄了。因为说到底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着电话,我一阵黯然。 电话现在是越来越普及了,而且还在轰轰烈烈地普及下去,它的触角几乎无所不在。于是,我常常会想起信笺的温馨。 十年前,我在北京进修时,接到一封朋友来信,信中内容早已淡如烟云,但最后两句话至今难忘:“你走以后,这里越发冷寂,只有园子里的杏花开了几朵,其他一切依然。”北京城正
16、瑟缩在料峭寒气之中,但南国那几朵杏花传递的温煦却充盈了我的情怀。 到了秋天,在窗外萧萧的落叶声中给家中写信,随手便流出这样的句子:“秋风渭水,落叶长安。天气越来越冷了,总念着你和孩子。”妻后来告诉我,她读到这些时,在灯下流泪了。 有时会呆想,如果电话普及早上半个多世纪,我们今天将不会看到鲁迅和许广平在两地书中鲜为人知的倾述,也不会听到巴金和萧珊在巴金家书中深情蕴藉的低语,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缺憾!如果电话普及再早一些,中国文学的绚丽画廊简直将要为之黯然失色,这里会缺失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传唱千古的杰作是他在中秋之夜写给弟弟子由的;会缺失李白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因为这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五四 六年级 下册 第六 单元 综合素质 评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