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中班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10以内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2、使幼儿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不同位置。3、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手脑并用的学习习惯。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活动准备:课件、动物图、楼房作业纸、双面胶、小动物图片各一幅,1-7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他们特别的高兴?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出示课件)二、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1、看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1
2、)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2)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结论?(4)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不同。2、小动物安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这下小动物们可为难了,都不知道自己该住那一间房了。经过讨论,它们决定举行一场赛跑,用赛跑的名次来决定自己住哪间房。比赛开始了(出示课件):(1)数一数有几个跑道?第一道上是谁?第二、第三、(2)比赛开始了,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出示课件)(3)引导幼儿说:颁奖仪式。(出示课件)(4)教师说某一动
3、物的名称,让幼儿说出它得了第几名?搬进了第几间房?(出示课件)三、引导幼儿感知安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1、数楼房(让幼儿知道数楼房是要从下往上数)(出示课件)请幼儿数一数,说出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第十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2、小动物搬新家幼儿操作学具,以帮助小动物搬新家的形式帮小动物住进新房子里。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住进第几层楼房里。3、教师说某一动物让大家用序数词表示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四、游戏换房子请幼儿记住每只动物家的位置,教师待幼儿闭上眼睛后迅速调换动物的位置,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说说哪两只小动物换房子了?说说小动物原来住在哪里,现在住在哪里?五、幼儿
4、操作活动。拓展延伸:师:小动物们又一次住进了新房,它们可高兴了,准备了许多奖励贴要分给我们班的小朋友。请幼儿根据师提示送奖励贴。如:你的位置是第几?请你把这个苹果送给第x个小朋友。中班数学教案2活动准备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重难点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目标知道记录测量结果。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活动过程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5、(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6、。(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中班数学教案3中班数学:认识6和7活动目标:1、会正确感知数量6和7,认识数字6和7.2、能按数字正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品。3、能大胆地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活动重点:会正确感知数量6和7,认识数字6和7.活动难点:能按数字正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
7、品并大胆地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到5.物质准备:1、2、教具:5、6、7数字卡,5、6、7实物卡。麦思操作单一张。学具:(1)、5、6、7数字卡,5、6、7实物卡(2)、盖印章8份,排小熊4份。(3)、圈一圈12份(4)、种花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复习:数字儿歌。(师幼边念边出示数字卡1到5)。二、基本部分1、新授认识数字6和7,理解6和7的实际意义。(1)、出示数字卡6,引导幼儿观察字形,幼儿自由讲述。(2)、师:对,它是数字6,你觉得它像什么呢?(3)教师出示6个数量的物品卡,引导幼儿理解6放入实际意义。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卡匹配。2、游戏(1
8、)盖印章、排小熊玩法:根据提示的数字在相应的方框里盖上同等数量的印章或排上小熊。(2)卡片:数物对应玩法:将同等数量的数卡和物卡进行匹配玩找朋友的游戏。(3)圈一圈玩法:根据各人手上的数字卡,圈出相应数量的小汽车。提高组:种花三、结束部分师幼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中班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排除外部因素(颜色、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干扰,并理解体验5以内数的守恒。2、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数的守恒。教学准备:1、情景表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个小动物发生争吵)请中班幼儿来表演。2、课件
9、(制作大小不一,颜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3、操作材料,用卡纸做的三角形(2个颜色,大小)教学过程:一、引题,运用情景表演(请两个中班的小朋友来表演,表演叙述,出事两个小动物和两个箩筐,一个大一个小,都是小箩筐里的东西多,接着就发生争执)提问:小朋友你看他们怎么吵起来呢,让老师去看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从中引入数的守恒,教师可小结虽然箩筐的大小不一,但里面装的东西的数量是不变的,是一样多的)二、学习数的守恒1、看课件(1)、出示两幅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观察,说说什么不同?并数数数量是不是相同的。小结:刚才的花啊,颜色不同,但是它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5.(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幅画,先让幼儿观
10、察,提问:大的有几朵?小的有几朵?除了颜色一样以外还有哪里是一样的?小结: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他们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5,所以看东西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和大小没有关系。(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队行的图,让幼儿观察,他们哪里不同?哪里是一样的?小结:虽然他们排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一样的,都是5.三、幼儿操作(1)、老师告诉幼儿操作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只能拿5个图形宝宝,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2)、请每组推选一个好的,上来到投影前演示给小朋友看,让他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案)四、老师总结刚才啊,4组小朋友选上来的代表啊,各个都棒极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实啊我们的生活中啊,还有许多
11、像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起找找吧。中班数学教案5活动目的: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活动准备: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活动过程: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5、分组操作:(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12、(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中班数学教案6活动目标:1.能在众多图形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2.能注意观察生活情境中所隐含的图形。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寻找图形2电子白板活动过程:一、打开电子白板1.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什么?2.提问: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身呢?窗户呢?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二、寻找图形1.小
13、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它们全都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2.幼儿开始从这幅图中找出那些是用三角形组成、那些是用正方形组成、那些是用圆形组成。师:请小朋友到白板上画一画、说一说。3.增加图片难度。让幼儿不仅能够找出并能说出图形里藏着多少个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三、通过游戏巩固并复习图形幼儿分组在电脑玩游戏:寻找图形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幼儿集体讨论学习后自主游戏的方式,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游戏与上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深地帮助幼儿巩固前面的知识并调动幼儿的情绪,激
14、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中班数学教案7活动目标: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找规律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教学难点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活动准备: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3
15、、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活动过程: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二、学习新规律AABBCC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
16、有顺序地排。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3、孩子操作。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教学反思: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
17、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小百科:找规律是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
18、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中班数学教案8中班数学教案:找图形一、活动目标: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2、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合作,听到信号能迅速地行动。二、活动准备:1、在场地上画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圆。2、图形卡片、短绳若干三、活动过程:1、找图形(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图形,向场地上相应的图形跑去并站在图形中。(2)教师说出不同图形的名称,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图形场地上寻找该图形,在跑去站在图形中。(3)用信号代替图形名称,让幼儿根据信号寻找图形并向图形跑去。如打一次铃表示正方形,打两次铃表示三角形,打三次铃表示圆形等。2、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数学教案 集锦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