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案通用5篇.docx
《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案通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案通用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案通用5篇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活动准备: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2、使用大型积木和图书搭建“资料室”一间。活动过程: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指导语:小朋友,老师手上有许多的小纸团,想与小朋友来玩“吹纸团”的游戏,想玩吗?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纸团吹吹试试看,有什么发现?(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
2、原位)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指导语:如果把小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会怎样?请你们再来试一试。三、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指导语:有答案了吗?小纸团会向前跑吗?会跑进瓶子里去吗?(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指导语: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资料室找资料好吗?(查询资料,寻找答案)五、延伸活动、绘制小实验指导语:这个小实验好玩吗?我们一起把它用图示的方法画下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好吗?: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
3、,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5、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六、具体活动流程安排:1、各班开展清明节活动,让小朋友自带清明果,在班里进行讲述吃清明果这一习俗特征,并介绍清明果的外形及清明节的其他习俗如:扫墓、插柳等。2、教师口述制作清明果的制作过程,让他们更深入的知道清明果制作的方法及吃清明果的主要意义所在。3、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1)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
4、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带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4、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1)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2)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春天已经来了。5、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1)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2)方法:先用小铲松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3)幼儿动手插枝,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微深一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浇水不能浇太多。(4)柳
5、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5)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保管。七、活动小结:通过以上这样实践活动相信幼儿对清明节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乐趣,如果只通过简简单单的讲解,孩子根本就没多大的兴趣,可是通过实际操作的话,幼儿的兴趣以及印象都会加深,更能促进对该活动的意义性。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案篇3活动名称:躲在哪里?活动目标: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活动准备: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2、“酸、添、苦、辣”表情图片。活动过程:1、向幼儿讲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科学教案 教案 通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