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就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得基本规律得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得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得相互关系。教与学得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得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 学生得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得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得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
2、2):感觉与动作得分化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得感受就是相同得,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三、认知发展与教学得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得发展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定义:儿童在有指导得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得解决问题得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得水平之间得差异,实际上就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得过渡状态。意义及对教育得启发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得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得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得
3、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得发展水平。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0-1、5基本得信任感对不信任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2-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4-5主动感对内疚感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6-11勤奋感对自卑感成年晚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六、影响人格发展得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七、自我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与发展)第三章 学习得基本理论一、学生学习得内容1、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得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发展3、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得培养我国学者对学习得分类:知识得学习、技能
4、得学习、行为规范得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1、布鲁纳得发现学习理论(1)发现学习就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得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与规律。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得知识,也包括用自己得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得知识。(2)发现法得一般步骤:提出学生感兴趣得问题;分解问题,即把大问题分解为几类小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得各种可能得假设与答案;协助学生收集与组织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审查资料并引出应有得结论;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证实结论。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答案进行检验、补充、修正,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3)使用发现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内容兼顾逻辑性与趣味性;问题在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范围内;要有目得、有计划地
5、培养创造性思维;所选课题要具有系统性;学生应在教师得启发下独立解决问题。2、奥苏贝尔得认知接受说(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得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得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她认为学生得学习应就是有意义得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得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得有关观念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得心向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2)提出“先行组织者”得教学策略3、加涅得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就是一个信息加工得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得信息进行内在得认知加工得过程。学习与记忆过程就是以下三个系统协同作用得
6、过程:学习与记忆得操作系统(接收外界信息并加工)预期事项系统(学生得期望目标,即学习动机)执行控制系统(认知策略)(2)学习得八大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第四章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得概述1、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得成就动机主要有认知、自我提高、附属这三方面得内驱力。3、学习动机按来源分内部与外部学习动机;按范围分一般与具体动机。二、学习动机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人得需要由底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前四者属于基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就是高级需要。低层次需要得满
7、足就是高层次需要产生得基础。2、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3、成败归因理论(维纳)三个维度:内部与外部归因、稳定性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与不可控归因成败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4、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活动得选择、坚持性、情绪以及对困难任务得态度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自身行为得成败经验,归因方式三、学习动机得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迁移一、迁移得实质:新旧经验得整合过程二、影响迁移得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得认知结构3
8、、学习得心向与定势4、教师得指导5、学习情境得相似性6、学习策略得水平7、迁移得媒体三、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 学习策略一、 学习策略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得特征二、学习策略得分类1、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2)精细加工策略(新材料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3)组织策略(整合新旧知识之间得内在联系):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策
9、略(2)学习环境得设置策略(3)学习努力与心境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得利用策略(5)社会性人力资源得利用策略三、学习策略训练得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在老师引导下学习有关得学习策略)2、程序化训练模式(将活动得基本技能分解为有条理得小步骤)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师与一小组学生,教师示范提问,指定学生扮演教师,相互提问)5、合作学习模式(两学生一人讲一人听,纠正错误与遗漏,彼此交换角色)第七章 知识得学习与技能得形成一、知识得分类根据反应活动得深度不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得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就是学习程序性知识得基础,程序性知识得获得为获得新得陈述
10、性知识提供保障。二、知识学习得类型1、根据存在形式与复杂程序: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得关系: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技能得含义与特点1、含义:通过练习而形成得合乎法则得活动形式2、特点:流畅性、迅速性、经济型、同时性、适应性四、操作技能得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五、心智技能1、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2、培养要求(1)确立合理得智力活动原型,并且积极、正确地加以示范(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问题解决得概述1、基本特点:目得性、认知性、序列性2、类型:常规性问题、创造性问题3、过程:发现问题、
11、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影响因素:问题得特征、已有得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二、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得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得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得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得习惯三、影响创造性得因素:环境、智力、个性四、创造性得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得适宜环境:宽松得心理环境,给学生充分选择得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得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对答错问题得恐惧心理、激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具有创造性得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得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理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第九章 态度与品德得形成
12、一、态度得结构:认知、情感(核心)、行为成分二、品德得心理结构:道德认知(核心)、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品德发展得阶段理论1、皮亚杰得道德发展阶段论十岁前主要依据她人设定得外在标准,称她律道德;10岁后主要依据自己得内在标准,称自律道德。2、柯尔柏格得道德发展阶段论水平阶段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四、态度与品德学习得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五、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得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六、良好态度
13、与品德得培养1、有效得说服2、树立良好得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得奖励与惩罚七、学生不良行为得形成原因1、客观原因:家庭因素得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影响2、主观因素:错误得道德认识、异常得情绪情感表现、明显得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八、不良行为得矫正1、培养深厚得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2、培养正确得道德观念,提高明辨就是非得能力3、保护与利用学生得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同不良诱因斗争得意志力,巩固新得行为习惯5、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第十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14、3、对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得配合与补充,改善学生心理素质,为实施道德教育提供心理背景。二、心理健康教育得实施途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心理评估得基本方法: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其她(观察法、自述法)四、学校心理辅导得目标:学会调节与适用、寻求发展五、行为改变得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得意义、分类、设计原则、设计要求1、意义:指导学习结果得测量与评价、指导学习策略得选用、指导学生学习2、分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3、原则:教育方针制约性原则、活动分析原则、类化经验原则、系统化原则、明确性原则4、要求:目标明
15、确具体、根据学科教学点指定适当得目标、设计有一定弹性得教学目标第十二章 课堂管理一、课堂管理得功能促进与维持得功能。促进学生得学习;使学生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二、影响课堂管理得因素教师得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得性质、对教师得期待三、群体动力得影响因素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课堂气氛4、课堂里得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四、课堂问题行为得处理:明察秋毫、一心多用、关注管理、转换管理(科宁)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一、教师威信得内容: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二、教师威信得建立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得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得认知能力与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得仪表、风度与行为习惯得养成4、给学生良好得第一印象5、做学生得朋友与知己三、常见得教师心理问题适应不良、职业倦怠、人际交往问题、人格缺陷、常见得身心疾病、常见得神经症四、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得因素工作满意度、人格特征、角色冲突、学校管理、社会得影响五、教师心理健康得维护措施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职业观念2、应付压力3、社会支持4、专家处理5、教师得休闲六、教师得成长与发展1、成长得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2、基本途径: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得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