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8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8篇)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一、单元教学内容()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
2、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算法的基本概念课时、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课时、算法的基本语句课时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
3、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理解算法的含义()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程序框图()变量与赋值()循环结构()算法设计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展开方式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特点()螺旋上升分层递进()整合渗透前呼后应()三线合一横向贯通()弹性处理多样选择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1、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
4、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3、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
5、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九、单元评价设想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2】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流程图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2)能
6、用字语言表示算法,并能将算法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流程图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算法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难点:用含有选择结构的流程图表示算法。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体会到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学习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教学用具
7、:尺规作图工具,多媒体。四、教学思路(一)、问题引入揭示题例1尺规作图,确定线段的一个5等分点。要求:同桌一人作图,一人写算法,并请学生说出答案。提问:用字语言写出算法有何感受?引导学生体验到:显得冗长,不方便、不简洁。教师说明:为了使算法的表述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我们今天学习用一些通用图型符号构成一张图即流程图表示算法。本节要学习的是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右图即是同流程图表示的算法。(二)、观察类比理解题1、投影介绍流程图的符号、名称及功能说明。符号符号名称功能说明终端框算法开始与结束处理框算法的各种处理操作判断框算法的各种转移输入输出框输入输出操作指向线指向另一操作2、讲授顺序结构及
8、选择结构的概念及流程图(1)顺序结构依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个算法流程图:(2)选择结构对条进行判断决定后面的步骤的结构流程图:3、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与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比较(1)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当r=10时写出计算圆的面积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解:算法(自然语言)把10赋与r用公式求s输出s流程图(2)已知函数对于每输入一个X值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写出算法并画流程图。算法:(语言表示)输入X值判断X的范围,若,用函数Y=x+1求函数值;否则用Y=2-x求函数值输出Y的值流程图小结:含有数学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或与分段函数有关的问题,均要用到选择结构。学生观察、类比、说出流程图与自然语言对比有何
9、特点?(直观、清楚、便于检查和交流)(三)模仿操作经历题1、用流程图表示确定线段AB的一个16等分点2、分析讲解例2;分析:思考:有多少个选择结构?相应的流程图应如何表示?流程图:(四)归纳小结巩固题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模式是怎样的?2、怎样用流程图表示算法。(五)练习992(六)作业P991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3】一、教学内容分析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
10、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三、设计思想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
11、,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学难点: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六、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思路】(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例题1:(1)已知A(-2,0),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线段(D)不存在(2)已知动点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设计意图】定义是揭
12、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学情预设】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
13、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5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实轴长为,焦距为。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例2:(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求|PA|【设计意图】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
14、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学情预设】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练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1),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2)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我提醒学生把3/5和离心率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和第二定义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本题的突破口。(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练习:设点Q是圆C:(x1
15、)2225|AB|的最小值。3y225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设计意图】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知识链接】(一)圆锥曲线的定义1、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2、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二)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F1、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2,求P到右准线的距离。3、在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
16、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4、例题:(1)已知点F是椭圆1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2,2)是一个定点,求|MA|+|MF|的最小值。(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y,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使|PM|+|FM|最小。5、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七、教学反思1、本课将借助于,将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
17、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2、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虽然从表面上看,我这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不大,但事实上,学生们的思维运动量并不会小。总之,如何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具体情况,满足教学目标的例题与练习、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要能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己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
18、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于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4】一、教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既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学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二、学情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直线
19、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和判定;且在上节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组的方法来求直线的交点;具有用坐标法研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可以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简单判断出直线与圆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观察、探索、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从而锻炼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锻炼积极探索、发现新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解题时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
20、习惯。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用解析法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二)难点体会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以几何画板为平台,通过图形的动态演示,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以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作用,教师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设计一系列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泰坦尼克号的情景,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已知冰山的分布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圆心位于轮船
21、正西的1处,问,轮船如何航行能够避免撞到冰山呢?如何行驶便又会撞到冰山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经学习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将所想到的航行路线转化成数学简图,即相交、相切、相离。设计意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保持学生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同时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探究新知教师提问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同桌两人为一组交流,并整理出本组同学所想到的思路。在整个交流讨论中,教师既要有对正确认识的赞赏,又要有对错误见解的分析及对该学生的鼓励。判断方法:(1)定义法:看直线与圆公共点个数即研究方程组解的个数,具体做法是联立两个方程,消
22、去x(或y)后所得一元二次方程,判断和0的大小关系。(2)比较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做比较,(三)合作探究深化新知教师进一步抛出疑问,对比两种方法,由学生观察实践发现,两种方法本质相同,但比较法只适合于直线与圆,而定义法适用范围更广。教师展示较为基础的题目,学生解答,总结思路。已知直线3x+4y-5=0与圆x2+y2=1,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并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当已知了直线与圆的方程之后,圆心坐标和半径r易得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得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他的本质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便可以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d。类比前面所学利用直线方程求两直线交点的方
23、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通过方程组解得个数确定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进一步确定他们的位置关系。最后明确解题步骤。(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为了将结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引导学生思考:可由方程组的解的不同情况来判断:当方程组有两组实数解时,直线1与圆C相交;当方程组有一组实数解时,直线1与圆C相切;当方程组没有实数解时,直线1与圆C相离。活动:我将抽取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扮演,并在巡视过程中对部分学生加以指导。最后对黑板上的两名学生的解题过程加以分析完善。通过对基础题的练习,巩固两种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并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后续学习的信心。(五)小结作业在小结环节,我会以口头提问的方式:(
24、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设计意图:启发式的课堂小结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也促使学生对知识网络进行主动建构。作业:在学生回顾本堂学习内容明确两种解题思路后,教师让学生对比两种解法,那种更简捷,明确本节课主要用比较d与r的关系来解决这类问题,对用方程组解的个数的判断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做进一步的探究,下一节课汇报。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5】一、教学目标1、在初中学过原命题、逆命题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四种命题。2、给一个比较简单的命题(原命题),可以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3、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
25、逻辑推理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反证法的数学思维。二、教学分析重点:四种命题;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1、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给出四种命题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2、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教学要求。本小节的内容,只涉及比较简单的命题,不研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若p则q”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题,并且,其中的p与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例如,命题“若,则x,y全为0”,其中的p与q,就是开语句。对学生,只要求能分清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与结论就可以了,不必考虑p
26、与q是命题,还是开语句。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以故事形式入题2、多媒体演示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一个生活中有趣的与命题有关的笑话:某人要请甲乙丙丁吃饭,时间到了,只有甲乙丙三人按时赴约。丁却打电话说“有事不能参加”主人听了随口说了句“该来的没来”甲听了脸色一沉,一声不吭的走了,主人愣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走了”乙听了大怒,拂袖即去。主人这时还没意识到又顺口说了一句:“俺说的又不是你”。这时丙怒火中烧不辞而别。四个客人没来的没来,来的又走了。主人请客不成还得罪了三家。大家肯定都觉得这个人不会说话,但是你想过这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它的庐山真面,学生的兴奋点
27、被紧紧抓住,跃跃欲试!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复习提问: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2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学生活动:口答:(1)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三)新课讲解: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把“同
28、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也就是说,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条件,条件作为结论,得到的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3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互相交换并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四)组织讨论:让学生归纳什么是否命题,什么是逆否命题。(五)课堂探究:“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
29、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六)课堂小结:1、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否定时,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否命题,若p则q;(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逆否命题若q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2、四种命题的关系(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七)回扣引入分析引入中的笑话,先讨论,后总结: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主人说的四句话:第一句:“该来的没来”其逆否命题是“不该来的来了”,甲认为自己是不该来的,
30、所以甲走了。第二句:“不该走的走了”,其逆否命题为“该走的没走”,乙认为自己该走,所以乙也走了。第三句:“俺说的不是你(指乙)”其值为真其非命题:“俺说的是你”为假,则说的是他(指丙)为真。所以,丙认为说的是自己,所以丙也走了。五、作业1设原命题是“若断它们的真假,则”,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2设原命题是“当时,若,则”,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定命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
31、示集合。(2)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2)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
32、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33、【问题6】例1的讲解。同学们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问题7】例2的讲解。请同学们思考课本第6页的思考题。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问题8】请同学们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有什么学习体会?设计意图学习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布置作业。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7】一、单元教学内容()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
34、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算法的基本概念课时、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课时、算法的基本语句课时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
35、、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理解算法的含义()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程序框图()变量与赋值()循环结构()算法设计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
36、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展开方式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特点()螺旋上升分层递进()整合渗透前呼后应()三线合一横向贯通()弹性处理多样选择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1、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
37、、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3、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九、单元评价设想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38、技能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8】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3.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重点:掌握古典概型这一模型。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实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学习、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
39、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则抽到的牌为红心的概率有多大?二、学生活动1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用“抽到红心”这一事件的频率估计概率,发现工作量较大且不够准确;2(1)共有“抽到红心1”“抽到红心2”“抽到红心3”“抽到黑桃4”“抽到黑桃5”5种情况,由于是任意抽取的,可以认为出现这5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2)6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这6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三、建构数学1介绍基本事件的概念,等可能基本事件的概念;2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3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有红心1,2,3和黑桃4,5
40、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2张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用枚举法,列举时要有序,要注意“不重不漏”)探究(1):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该实验为古典概型吗?(为什么对球进行编号?)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反)、(正,正)、(反,反)3个基本事件,对吗?学生活动:探究(1)如果不对球进行编号,一次摸出2只球可能有两白、一黑一白、两黑三种情况,“摸到两黑”与“摸到两白”的可能性相同;而事实上“摸到两白”的机会要比“摸到两黑”的机会大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通过枚举法发现有10个基本
41、事件,而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例2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则摸到的两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问题:在运用古典概型计算事件的概率时应当注意什么?判断概率模型是否为古典概型。找出随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教师示范并总结用古典概型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步骤。例3同时抛两颗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问:(1)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可能结果?(2)点数之和是6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3)点数之和是6的概率是多少?问题:如何准确的写出“同时抛两颗骰子”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问题:点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例4甲、乙两人作出拳游戏(锤子、剪刀、布),求:(1)平局的概率;(2)甲赢的概率;(3)乙赢的概率.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的能力。2练习.(1)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_。(2)在20瓶饮料中,有3瓶已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为_。(3)第103页练习1,2。(4)从1,2,3,9这9个数字中任取2个数。2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_;2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_。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