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docx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传承,调研报告,物质,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本文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一、抢救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建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宝,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学问与实践、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本文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一、抢救爱护,非物质文化遗
2、产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建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宝,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学问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爱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旺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定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加,我国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赐予了高度重视。2003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
3、启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爱护工程,安排到2022年,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爱护体系,基本实现爱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的看法,确立了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和原则,对爱护工作的任务、目标、要求和措施等提出了指导性看法。2022年6月,中心宣扬部、文化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看法。同年12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爱护工作的通知,确定从2022年起,每年六月的其次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有
4、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国家设立了由文化部牵头、九个部委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文化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中心。各省区市及所属的地市县也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统一协调和领导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陕西省还建立了由59人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中心,为爱护工作供应智力支持。为切实摸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2022年6月,文化部部署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安排用3年时间
5、,全面了解和驾驭各地区、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爱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截至我们调研时,陕西全省已有101个县开展了普查工作,占93.5%,已有1.6万名传承人登记在册。截至2022年5月底,广西14个地级市中桂林、柳州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其他12个市正在进行之中。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名录体系,是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十个门类共518个项目,涉及758个申报地区或单位。2022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公布了其次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以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6、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2022年10月,文化部以部长令的形式颁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管理暂行方法。在此基础上,全国各省区市也都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逐步形成,初步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爱护。陕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51项,入选第一批省级名录的有145项,全省10个地市均已建立了名录体系,目前共有市级名录项目395项。该省安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县级名录的建立。广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8项,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名录的有58项,其次批自治区级名录55项已完成公示程序。与此同时,全区14个市已有13个建立了市级
7、名录,共入选289项。全区109个县(市、区)中,已有62个县建立了县级名录,共入选515项。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爱护,是爱护工作的关键环节。2022年6月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1月26日,又公布了其次批551名代表性传承人,这两批传承人涵盖了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爱护工作制度化,文化部又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方法(探讨稿),对国家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权利、义务和资助等作出明确规定。一些地方政府也对代表性传承
8、人的认定与爱护工作特别重视,不少省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已有31人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并已评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67人,涵盖8个大类、113个项目。该省文化厅制定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方法,并通过为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发放生活补助、支配授课带徒、展演和展示其优秀作品等方法,激励支持传承人开展各种传习活动。广西已有11人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已评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0名,通过为传承人颁发证书、举办培训班、发放传承资助经费等方法,爱护传承人,对其开展传习活动赐予支持和肯定的保障。二、主动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有方在抢救与爱护非物质文
9、化遗产的实践中,我国政府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机构不仅坚持正确的爱护原则和爱护理念,而且注意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阅历,初步探究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成效显著的爱护方式。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而言,应当实施整体性、综合性的爱护方式,其中活态传承是核心,使之与当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就是我们实施爱护的主要原则。除此,以文字和影像的方式、以博物馆的方式或作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都是协助的方式,而且这些方式都应以不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根据自身自然演化规律发展为前提。目前爱护方式主要有:1.活态整体性爱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
10、为了使民间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下来,就必需重视与其紧密相依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爱护。在今日的时代条件下,要使活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是不太可能的,但在一个局部的特别环境中,实行相应措施,使原生态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较长时间,则完全可能。建立民族文化生态爱护区(村),既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设立屏障,又能将民族文化遗产的真实状态保存在其所属的环境之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文化生态爱护是文化遗产爱护的重要内容。建立文化生态爱护区,标记着我国文化遗产爱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活态整体性爱护的新阶段。文化生态爱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历史街区与村镇、传统民居及历史
11、遗迹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依相存,并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2022年6月9日,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爱护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爱护区。目前,全国不少地区正在依据当地的地域特点,主动探究开展文化生态爱护区的方式方法。如安徽省和黄山市立足于历史悠久的徽州文化,对徽州文化生态爱护区建设特别重视,正主动将“徽州文化生态爱护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爱护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编制了关于建立国家级生态爱护区的报告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了中国红水河民族文化生态爱护区规划纲要;四川省制定了羌族文化生态爱护试验区规划纲要。有关国家级
12、文化生态爱护区命名与管理暂行方法(征求看法稿)已由文化部起草完成,正交由社会各界广泛探讨,修改完善后将出台。建立文化生态爱护区是文化遗产爱护工作的新尝试,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须要在实践中主动探究、积累阅历。文化部实施的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做法,将有效推动这项工作顺当开展。2.生产性爱护有效爱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福当代,是爱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依据详细状况,实行不同的爱护方式。对于那些已经失去生存条件的文化形式,可采纳收入博物馆的方法加以保存;但对于那些仍旧具有生命力,又有开发潜质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则可以进行合理开发,以生产性的方式加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文化 遗产 保护 传承 专题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