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116页.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116页.pdf(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10月专题报告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中国电力圆桌项目课题组2022年7月群内每日免费分享5份+最新资料 群内每日免费分享5份+最新资料 300T网盘资源+4040万份行业报告为您的创业、职场、商业、投资、亲子、网赚、艺术、健身、心理、个人成长 全面赋能!添加微信:xxyg_weixxyg_wei备注“入群”立刻免费领取 立刻免费领取 200套知识地图+最新研报收钱文案、增长黑客、产品运营、品牌企划、营销战略、办公软件、会计财务、广告设计、摄影修图、视频剪辑、直播带货、电商运营、投资理财、汽车房产、餐饮烹饪、职场经验、演讲口才、风水命理、心理思维、恋爱情趣、美妆
2、护肤、健身瘦身、格斗搏击、漫画手绘、声乐训练、自媒体打造、效率软件工具、游戏影音扫码先加好友,以备不时之需扫码先加好友,以备不时之需行业报告/思维导图/电子书/资讯情报行业报告/思维导图/电子书/资讯情报致终身学习者社群致终身学习者社群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料中国电力圆桌项目 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圆桌(简称电力圆桌)项目于 2015 年 9 月启动,旨在紧扣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国家战略,邀请业内专家和各利益方参与,共同探讨中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路径和策略。通过建立一个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平台机制,电力圆桌将各方关心的、有争议的、目前决策困难的关键问题提交到平台讨论,选出
3、核心问题委托智库开展高质量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提交到平台征求意见,从而支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推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项目课题组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 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面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4、(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于 1970 年。NRDC 拥有 700 多名员工,以科学、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成员 40 多名。NRDC 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NRDC 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更多信息,请访问:。?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Improving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Technical Pathways,Economic An
5、alysis,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课题负责人:袁家海、张健 课题研究人员:孟之绪、刘鸿鑫、杨炯君、申融容 华北电力大学 2022 年 7 月|i|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目 录摘要 011 背景 162 电力系统灵活性 1921 电力系统灵活性定义 1922 灵活性需求分析 2023 灵活性平衡分析 233.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 2531 电源侧资源 253.1.1 煤电灵活性改造.253.1.2 燃气发电.323.1.3 其他可控电源.3332 需求侧资源 363.2.1 负荷特性变化与优化.363.2.2 需求响应.383.2.3 电动汽
6、车.403.2.4 微电网.4133 储能资源 42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ii|3.3.1 短时储能.433.3.2 长时储能.453.3.3 绿氢储能.4634 电网侧资源 49专栏一 区域互济与灵活性提升 5135 市场机制 523.5.1 合理的市场机制释放灵活性.523.5.2 国外典型灵活市场规则.54专栏二 更短期的市场交易与运行管理提升灵活性 553.5.3 我国市场规则调整.5636 新能源发电提供灵活性 573.6.1 技术可行性.573.6.2 配套政策机制.593.6.3 国内外经验.604 资源技术对比与经济性分析 6241 灵活性技术特性对比
7、 6242 灵活性提升成本分析 644.2.1 灵活性成本组成.644.2.2 电源侧资源提供灵活性的成本.654.2.3 电网互联互济提供灵活性的成本.674.2.4 需求侧资源提供灵活性的成本.674.2.5 长短时储能提供灵活性的成本.6843 资源提升灵活性的成本构成 695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效果分析 7151 系统灵活性提升分析框架 7152 灵活性资源评估 73|iii|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53 灵活性多元提升 805.3.1 多元组合提升系统效益.815.3.2 多元提升情景横向对比.8254 中短时间尺度灵活运行差异 836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路线图
8、 85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971 主要结论 8972 政策建议 91参考文献 95附录 97A 粗细颗粒度运行模拟方法 97B 灵活性多元提升情景设置 100C 典型日粗细颗粒度运行模拟结果图 104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01|摘要在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革命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能源生产向新能源转型,是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20 年 12 月,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高比例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特征。传统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比例较低且负荷
9、特性相对稳定,源荷两端供需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低,依靠增加可控电源装机的方式能够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但随着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源、荷两端呈现高度不确定性,电力系统的供电安全与稳定运行机制趋于复杂,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整体特征发生巨大改变。受制于灵活性资源短缺和电力运行机制体制相对僵化,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明显不足,导致较长时期存在新能源消纳难题。若不加以重视和提升,未来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困境将进一步加剧,届时灵活性不足将从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发电经济性问题扩展至威胁电力供给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双重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首先探究了电力系统灵活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点与内涵,聚焦
10、近中期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特性的变化,划分了灵活性类型及其主要作用阶段;其次系统梳理和对比了各类灵活性资源技术的经济特点和运行机制;然后对不同灵活性资源及组合参与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评估了系统灵活性提升成效及成本差异;最后设计了适于我国的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路线图,提出了“十四五”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02|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一、主要结论1.电力系统灵活性分析应考虑方向性和时间特性,从电力供给和需求两端提升系统短、中、长时间尺度的向上和向下灵活调节能力。电力电量平衡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随着波动性电源并网比例扩大,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不平衡时电力
11、供需两端相互匹配调节的速率需求及幅度需求都明显增加,需要资源更为灵活地调节发电出力或用电需求以满足供需平衡。电力系统灵活性按照调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供给和需求的向上/下灵活性,供给向上灵活性和需求向下灵活性分别通过电源提高出力和需求侧资源降低需求来实现,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供给向下灵活性和需求向上灵活性与之相反,主要为了增加新能源消纳和减少资源浪费,两者侧重解决的问题不同。图 1 电力系统灵活性维持供需平衡示意图按照调节起始和终止点所跨时间尺度以及作用持续时长不同,灵活性可分为短时间尺度、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灵活性:短时间尺度灵活性应对秒级、分钟级供需不平衡,进行频率调整;中时间尺度灵活性应对小
12、时级、跨日的电力供需不匹配问题,主要解决系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部分时段常规电源出力负荷曲线供给向下灵活性需求向上灵活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供需匹配供给向上灵活性需求向下灵活性图1(即图2-1)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03|统调峰和运行优化问题;长时间尺度灵活性应对跨周、跨季度乃至跨年的电力供需平衡问题,保障灵活性容量充裕度。表 1 不同类型的灵活性需求划分时间尺度划分时间尺度价值作用短时间尺度灵活性秒、分钟功率扰动发生后将电网频率稳定在可控区间,应对净负荷瞬时波动
13、中时间尺度灵活性小时、日内、多日功率+能量削峰填谷,平衡日内调峰需求,优化运行长时间尺度灵活性周、月、季度容量应对缓慢但变化幅度大的可预见性电力需求变化,保障灵活性充裕度调节方式划分应用场景实现方式示例供给向上灵活性电力供给 小于需求电源提高出力火电提高出力、储能放电、抽蓄发电需求向下灵活性用户减少需求需求响应中断或转移负荷需求、电动汽车放电供给向下灵活性电力供给 大于需求电源压减出力火电深度调峰、水电减少出力等需求向上灵活性用户提高需求需求响应转移的负荷需求、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储能充电等2.灵活性资源的对比选择需重点关注技术特点和经济性,需求响应和煤电灵活性改造成本优势明显,抽水蓄能和短时储
14、能调节性能占优。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来源于源-网-荷-储各环节,不同灵活性资源技术特性差异明显,提供灵活性的成本也各不相同,灵活性成本主要包括新改建投资成本、灵活运行产生的额外运维成本、加速折旧成本和发电收益损失的机会成本。|04|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表 2 部分资源灵活性特性资源类型资源特性灵活性提升特点运行 范围(%)爬坡 速率(Pn/min)启停时间(h)调节方向调节时间尺度供/需向上/下供/需向下/上供/需向上/下速率供/需向下/上速率短时中时长时电源侧常规煤电未改造50-1001-2%6-10已改造30-1003-6%4-5燃煤热电联产未改造80-1001-2
15、%6-10已改造50-1003-6%4-5气电20-1008%2常规可调节水电0-10020%1核电30-1002.5-5%储能抽水蓄能-10010010-50%0.1电化学储能-100100100%0.1绿氢需求侧需求响应用电负荷的 3-5%瞬时0微电网电动汽车电网侧互联互济实现电力供需再空间的扩展和互补,依靠提前签订的送电协议运行市场机制通过更灵活的市场发用电计划申报机制、市场调度机制等优化运行;提出灵活调节产品,适宜的灵活性补偿机制能够释放系统已有灵活性注:1.表中表示资源适宜程度,越多代表资源更适宜提供对应灵活性。色块表示技术具备的灵活性优势。2.表中煤电灵活性提升分析立足于煤电存量机
16、组改造,重点在于改造前后煤电向下调节能力的提升。3.气电、常规可调节水电和核电的灵活性提升分析立足于新建气电、水电或核电机组。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05|经过灵活性改造的煤电机组最小出力能够降至额定容量的 30%,适宜提供中时间尺度灵活性。灵活性成本主要包括单位调节容量改造成本 600-700 元,以及低负载运行增加煤耗 14-20 克/千瓦时对应的可变成本;储能和抽水蓄能能够在 1-2 分钟内完成从零至满出力的调整,调节范围为额定容量的-100%100%,其投资建设成本分别为 1.5 元/瓦时和 6300-7200 元/千瓦;需求响应规模一般可达到最大负荷的 3-5
17、%,考虑推广费用和相关智能设备以及管理平台成本后,单位投资为 200400 元/千瓦,需求响应提升系统灵活性的成本相较于其他资源更低。表 3 部分资源提供灵活性成本组成资源灵活性成本构成固定成本投入1成本增量机会成本电源侧灵活性改造煤电常规煤电灵活性改造投资成本2 600-700 元/千瓦低负载运行产生的可变成本增量 14-20 克/千瓦时机组的加速折旧和部件磨损、更换成本增量损失部分发电收益燃煤热电联产灵活性改造投资成本2 300-500 元/千瓦低负载运行产生的可变成本增量机组的加速折旧和部件磨损、更换成本增量损失部分发电收益燃气电厂建设投资成本 气电置换煤电:7013-9457元/千瓦3
18、运行维护成本 低负载运行时高于 0.56-0.58 元/千瓦时常规水电频繁变水流量导致水轮机叶片寿命损耗损失部分发电收益核电无燃料循环成本增量设备维护更换成本增量损失部分发电收益储能抽水蓄能投资建设成本6300-7200 元/千瓦运行维护成本电化学储能投资建设成本1.5 元/瓦时运行维护成本退役处置成本绿氢投资建设成本1.71 元/Nm3生产成本2065 元/千克运输成本3.913 元/千克损失部分发电收益产生其余储能投资建设成本生产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损失部分发电收益|06|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资源灵活性成本构成固定成本投入1成本增量机会成本需求侧需求响应前期平台建设、
19、设备更换等投入200400 元/千瓦运行维护成本中断、转移生产的机会成本微电网主、微网连接的平台建设、设备更换投入运行维护成本中断、转移生产的机会成本电动汽车平台建设和设备更换投入充电桩 2000-6000 元其他成本约 70 元/m2运行维护成本电网侧互联互济建设投资成本1.56 元/千米瓦运行维护成本市场机制优化运行更短时调度策略、更灵活的运行方式和市场机制有助于降低灵活性成本1:区别于单位装机容量的投资,此处为单位千瓦灵活性提升对应固定成本投入2:为单位千瓦灵活性提升规模的成本,区别于电源装机容量单位造价3:指通过气电(最小出力为额定出力的 20%)替换煤电(最小出力为额定出力的 50%
20、)的方式提升供给向下灵活性3.相同规模的不同灵活性资源投入所带来的系统效益不同,合理配置灵活性资源,通过资源优化组合提升综合效益。模拟结果表明,电源侧灵活性资源中煤电灵活性改造和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分别为成本和提升效果的第一梯队。风光渗透率约为 29%的背景下,同样提升系统 10GW 灵活调节能力时,煤电灵活性改造节约年投资运行费用 10 亿元,对应新能源弃电率从 5.7%降低至 4.1%;新建抽水蓄能电站需额外付出 10 亿元,但新能源弃电率显著降低至 2.17%。总的来看,煤电灵活性改造提升效果较弱,但成本优势明显;气电置换煤电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新建抽水蓄能电站效果最好,成本稍高;新建储能
21、电站的灵活性提升效果略弱于抽蓄,投资运行成本也稍低,但储能当前收益不明晰,整体经济性不佳。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07|图 2 系统灵活运行成本变化图4.精细化的模拟分析有助于识别电力系统灵活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面临的挑战,仅靠煤电灵活性改造难以满足系统需求,需提前布局并加快其他灵活性资源开发建设。粗颗粒度的运行管理视角难以全面地体现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精细化的运行模拟才能更全面地刻画电力系统不同时间尺度的灵活性需求和灵活性供给能力。风光出力波动性对短时电力平衡的影响愈加显著,电力系统短时间尺度灵活性需求增强,要求系统能够更快速、频繁地匹配供需平衡。15 分钟和 1 小时
22、颗粒度的运行模拟结果显示,气电、抽蓄和储能在 15 分钟颗粒度的运行中降低新能源弃电率的效果略低于 1小时颗粒度的效果,但较为接近。然而,15 分钟颗粒度的运行下,煤电灵活性改造降低新能源弃电率效果明显变差,较 1 小时颗粒度下的弃电率增加了近 5 个百分点。这表明煤电灵活性改造方式不适宜提供短时间尺度的灵活性,因此过度依赖煤电灵活性改造并不合理,系统需要更优质的快速调节资源来满足短时灵活性需求。1046101551663681.6%2.6%3.5%3.2%2.7%6.3%5.6%5.2%8%6%4%2%0%2%4%6%120804004080煤电改造气电抽蓄储能煤电改造气电抽蓄储能风光低渗透
23、率(29%)风光高渗透率(54%)弃电率绝对降幅成本差值(亿元)发电可变成本煤电启停成本年化投资成本气电启停成本提升灵活性额外成本新能源弃电率降低|08|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图 3 各情景不同颗粒度典型日模拟结果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后,系统电力供应不确定性增强,极端天气下电力电量供应不足的情况可能发生,提升长时间尺度灵活性是电力供应充裕性的有效保障,其中发展长时储能是主要手段。抽水蓄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长时储能技术方案,单位分钟的爬坡能力为额定容量的 10%-50%,单位投资约为 6300-7200 元/千瓦,但受限于水库容量,其持续放电时间一般为 6-12h,
24、不能实现跨日乃至跨周的长时间持续出力。压缩空气储能、熔融盐储能和氢储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长时储能技术,其中氢储能在电力、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新能源制氢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制氢方式。5.源-网-荷-储各环节灵活性资源存在优势互补,灵活性多元提升方案能够兼顾提升效果和经济性,实现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灵活性的整体提升。多元组合提升能够吸收各灵活性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实现灵活性提升效果和系统投资运行成本的平衡。电源侧多元提升情景和源荷侧多元提升情景对比结果表明需求侧资源能够显著降低灵活性提升的成本,源荷储多元提升表明储能资源能够在较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灵活性提升效果。因此,应注重多元
25、提升手段,充分挖掘源-网-荷-储各环节灵活性资源,实现各类灵活性资源的协调发展和有序衔接,促进电力系统灵活性的持续稳定提升。近期大力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和抽水蓄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气电补充0%5%10%15%20%25%储能抽水蓄能气电煤电灵活性改造基准情景13.2%9.3%15.0%20.7%22.9%11.3%7.7%13.5%15.9%21.1%新能源弃电率小时级15分钟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09|系统中短时灵活性,重视需求侧资源开发,完善储能收益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储能成本的降低和规模化应用。未来煤电向兜底保障电力型电源转型,抽蓄、需求响应、长短时储能等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系统 灵活性 提升 技术 路径 经济 11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