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pdf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pdf(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黄州寒食诗(二首)(北宋)苏轼自我来黄州,年年欲惜春,今年又苦雨,卧闻海棠花,暗中偷负去,何殊病少年,春江欲入户,小屋如渔舟,已过三寒食。春去不容惜。两月秋萧瑟。泥污燕支雪。夜半真有力。病起须已白。雨势来不已。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定风波(北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2、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 苦雨 萧瑟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 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 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 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解析】【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破灶 中的 湿苇 难以煮 寒菜,哪里
3、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 深九重 的 君门”又可望不可及。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 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故答案为: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
4、苏轼。面对贬谪黄州 苦雨 萧瑟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 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 拟哭途穷 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 竹杖芒鞋 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2.阅读唐诗,完成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唯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明代胡应麟在 诗内编里说,本诗颈联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
5、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案】(1)乡愁乡思之情。(2)妙在诗中用 日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 入 两字使之拟人化。(生 入 采用拟人手法,将 日 和 春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解析】【分析】这首诗是作者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日 与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 生 字和 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
6、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雁足传书 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故答案为:乡愁乡思之情。妙在诗中用 日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 入 两字使之拟人化。(生 入 采用拟人手法,将 日 和 春 人
7、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点评】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暮江吟 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2)诗人为什么觉得 九月初三夜 是
8、可怜 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答案】(1)半江/瑟瑟/半江红。(2)可怜 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解析】【分析】(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意思是 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2)可怜九
9、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的意思是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首先要明确 可怜 是 可爱 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住 可爱 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故答案为: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 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它以
10、难zh。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艾 青 太阳节选)(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zhe_掩冬蛰 虫螃(2)文 中 有 错 别 字 的 一 个 词 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下面词语中 旷 的意思与 旷场 中 旷 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旷达 B.旷课 C.空旷。旷日持久(4)它 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答案】(1)遮;zh6;ydng(2)昭唤;召唤(3)C(4)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解析】【分析】(1)遮 不要写成
11、庶,蛰 不要读成z h i,蛹 不要读成t6ng。(2)召唤 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召”指呼唤,用言语叫人来。(3)旷场”指空阔的广场,旷 的意思是空阔。A 项,旷达 指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旷:开朗,心境阔大;B 项,旷课 指即逃课,又叫翘课,通指学生无缘无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学校上课。旷:荒废;耽误;C 项,空旷 指空荡荡的,视野开阔,无阻挡物。旷:空阔;D 项,旷日持久 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旷:拖延得太久,荒废、耽搁。故选C。(4)由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等句子可知,描绘了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故答案为
12、:遮;zhe;yong 昭 唤;召唤C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概述主要内容。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行 路 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
13、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 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 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闲来 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 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解析】【
14、分析】(1)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 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日边 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2)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故答案为:C;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点评】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
15、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军城早秋严 武(唐)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朔云边月满西山 一句中的 满 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1)诗人用 满 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为浓重。(意对即可)(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坚定信念(昂扬的斗志、歼灭敌军的决心也可);洋溢着边关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解析】【分析】(1)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朔云
16、边月满西山 意思是: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所以一个 满 字,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寓意边地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故答案为:诗人用 满 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为浓重。(意对即可)诗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坚定信念(昂扬的斗志、歼灭敌军的决心也可);洋溢着边关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诗歌中炼字是高频考点,考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注意将关键字放在具体的语
17、境中进行理解。本题是对诗人情感的考查。考生要理解颔联和尾联的含义及手法、抒情方式和角度,要注意诗歌鉴赏的常考点及其答题模式。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一一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一一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一一流浪与监禁己失去
18、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1)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根 据 第(2)题所述背景知识分析这几节诗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2)联系全诗,从意象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诗歌是怎样描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答案】(1)诗歌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2)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选取了几类人作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运用象
19、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等手法,细致地描写出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解析】【分析】(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发表于1937年 1 2 月 2 8 日的诗歌,最初刊登在 北方。2 0 世纪三十年代,艾青离开浙江老家前往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都市武汉,却没有看到全民积极组织抗战的景象,而到处是无家可归的难民和流浪者,于是于深夜在武昌的一间阴冷的屋内写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据此答题,意对即可。(2)从意象角度分析,从 土地 风 河流 这些意象
20、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土地 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 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 意象。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两个意象便顺流而出。风 后面是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的修饰语,河流 的前面加上 时间 和 雪夜 两个形容词,就把 风 河流 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 象,就把这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的夜行者(既是为自己生活而搏斗、为命运所驱赶的劳动者,同时也是在生存线
21、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出来。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 风 和 雪 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对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作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作了铺垫。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诗歌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
22、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选取了几类人作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运用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等手法,细致地描写出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所谓意象
23、,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 意 之 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此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找出作者用了哪些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可。鉴赏诗歌,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
24、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答案】(1)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2)思念家乡,思 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盼望战乱早日结束。【解析】【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
25、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 月夜 的背景。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颈联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据此可知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诗歌 鉴赏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