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文断句(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文断句(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文断句(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文断句(含答案)专练6:文言文断句 练习一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_者_戾_虫_人_者_甘_饵_也_今_两_虎_争_人_而_斗_小_者_必_死_大_者_必_伤_子_待_伤_虎_而_刺_之_则_是_一_举_而_兼_两_虎_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_直_廉_正_无_所_阿_避_行_县_道_有_杀_人_者_相_追_之_乃_其_父_也_纵_其_父_而_还_自_系_焉。使人言之王曰
2、:“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遂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宇文庆言及天下事。及_此_庆_恐_上_遗_忘_不_复_收_用_欲_见_旧_蒙_恩_顾_具_录_前_言_为_表_而_奏_之_上_省_表_大_悦_自_是_上_每_加_优_礼。卒于家。(选自隋书) 1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_天_之_德_莫_大_于_孝_感_物_之_道_莫_过_于_诚_诚_孝_既_至_则_归_
3、梓_宫_于_陵_寝_奉_两_宫_于_魏_阙_绍_大_业_复_境_土_又_何_难_焉?”帝嘉纳之。 (选自宋史)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_邹_汝_为_吾_君_主_鸟_而_亡_之_是_罪_一_也_使_吾_君_以_鸟_之_故_杀_人_是_罪_二_也_使_诸_侯_闻_之_以_吾_君_重_鸟_以_轻_士_是_罪_三_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4、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皇_祐_中_广_源_州_蛮_侬_智_高_反_陷_邕_州_又_破_沿_江_九_州_围_广_州_岭_外_骚_动_青_上_表_请_行_翌_日_入_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 (选自宋史)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_举_烛_者_尚_明_也_尚_明_也_者_举_贤_而_任_之_燕_相_白_王_王_大_悦_国_以_治_治_则_治_矣_非_书_意_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5、(选自韩非子) 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卢钧字子和,系出范阳。举进士中第,以拔萃补秘书正字。会_昌_中_汉_水_害_襄_阳_拜_钧_山_南_东_道_节_度_使_筑_堤_六_千_步_以_障_汉_暴_王_师_伐_刘_稹_武_宗_以_钧_宽_厚_能_得_众_诏_兼_节_度_昭_义_军。会稹死,敕乘驲往,进检校兵部尚书,专领昭义。 (选自新唐书)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人有烛而不与,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之而读之。邑_人_大_姓_文_不_识_家_富_多_书_衡_乃_为_其_佣_作_而_不_求_直_主_人_怪_而
6、_问_之_衡_曰_愿_得_主_人_书_遍_读_之_主_人_感_叹_资_给_以_书_遂_成_大_学。 (选自太平广记)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_数_下_民_不_知_所_从_不_可_王_必_欲_高_车_臣_请_教_闾_里_使_高_其_梱_乘_车_者_皆_君_子_君_子_不_能_数_下_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选自史记) 【注】庳车:矮车。梱:门槛。 答案 1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原文: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
7、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译文】有两只老虎为争一个人而打斗起来,管庄子准备去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猛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只老虎因为争人而打斗起来,小的必定会死,大的必定会受伤。您等到老虎受伤后再去杀它,就可以一下杀死两只老虎。没有耗费杀一只老虎的力量,却获得了杀两只老虎的名声。” 2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原文: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译文】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坚毅正直廉洁公正,不阿谀奉承也不屈从回避。一次他巡行各县
8、,恰逢路上有凶手杀人。他追上凶犯,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后回来,把自己囚禁了起来。他派人告诉楚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罪犯,这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于是自杀身亡。 3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自是上每加优礼 原文: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自是上每加优礼。 【译文】当初,皇上未称帝时,曾在闲暇时与宇文庆讨论天下大事。到了这个时候,宇文庆恐怕皇上遗忘,不再录用,想要表明过去曾受恩宠眷顾,就详细记录皇上以前说的话,写成奏章上奏给皇上。皇
9、上看了奏章十分高兴。从此皇上常常对他优厚礼遇。宇文庆在家中去世。 4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则归梓宫于陵寝/奉两宫于魏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 原文: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则归梓宫于陵寝,奉两宫于魏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 【译文】何铸字伯寿,余杭人。御史中丞廖刚举荐何铸操行刚正,可以作为拾遗补阙的人选。于是命他当面回答皇上的问话。何铸首先说:“感动上天的德行没有比孝更大的,感化万物的方法没有比诚更好的。诚和孝都做到了,那么使先帝的灵柩归于陵墓,恭敬地迎接两朝帝后回到朝廷,继承国家大业,恢复国境疆土,又有什么难的呢?”皇帝称赞何铸并采纳了
10、他的意见。 5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原文: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让烛邹给他管鸟但鸟飞走了。齐景公大怒,诏令官吏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出后根据他的罪状杀掉他。”齐景公说:“可以。”于是叫来烛邹并在齐景公面前列出他的罪状,说:“烛邹,你为我们的国君管鸟却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罪;让我们的国君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让诸侯们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
11、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求杀了烛邹。齐景公说:“不要杀,我听到教训了。” 6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 解析:本句中出现两个主语:“智高”“青”。而“反”“陷”“破”“围”是智高的一系列行为动作,“陷”“又破”“围”前均应断开。 原文: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 【译文】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谋反,攻陷邕州,接着又攻下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岭南骚动。狄青上奏章请求前去,第二天入朝应对,自己说:“我从军队中被征召任用,除了作战杀敌
12、没有可以报效国家的。希望得到蕃落骑兵数百名,加上禁军,(我会)绑着贼兵头目回到朝中。”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 7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原文: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译文】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在夜晚书写,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着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把“举烛”误写到了信上。举烛,不是书信本来的意思,燕国相国得到书信很高兴,说:“举烛,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意思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相国(把这件事情)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得到很好的
13、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这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8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千步/以障汉暴/王师伐刘稹/武宗以钧宽厚能得众/诏兼节度昭义军 原文: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千步,以障汉暴。王师伐刘稹,武宗以钧宽厚能得众,诏兼节度昭义军。 【译文】卢钧字子和,是范阳人。卢钧进士及第,以书判拔萃补授秘书正字。会昌年间,汉水泛滥危及襄阳城,授予卢钧山南东道节度使一职,他筑堤六千步,来挡汉水。官军讨伐刘稹,武宗认为卢钧宽容厚道能得人心,下诏命他兼任昭义军节度使。适逢刘稹死去,朝廷命他乘驿车前往。升任检校兵部尚书,专门管理昭义军
14、。 9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为其佣作而不求直/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原文: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为其佣作而不求直。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蜡烛但不赠予他,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拿书映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主人叫文不识,家中富有且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他原因,匡衡说:“我希望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把书借给他读,(匡衡)于是成了大学问家。 10令数下/民不知
15、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原文: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译文】楚国百姓的习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车的马匹奔跑,想下令把矮车改高。楚相说:“政令屡次下达,百姓无所适从,不能这样做。大王您如果一定要把车改高,臣请求下令给乡里,让乡里的人加高门槛。乘车的人都是君子,他们不会频繁地下车。”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都自动加高了他们的车子。 练习二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_者_贵
16、_而_美_者_贱_阳_子_问_其_故_逆_旅_小_子_对_曰_其_美_者_自_美_吾_不_知_其_美_也_其_恶_者_自_恶_吾_不_知_其_恶_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安往而不爱哉!” (选自庄子)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卖花老人者,不知何许人。尝渡江,经旬不归,人问之,答曰:“吾访故人殷七七于铁瓮城中耳。”袖_中_出_杜_鹃_花_一_枝_红_芬_可_爱_所_往_来_者_有_笔_道_人_珏_道_人_围_棋_烹_茗_为_乐_昔_琼_花_观_中_有_黄_冠_持_画_一_轴_献_帅_守_字_皆_云_章_鸟_篆_不_可_识_使_人_尾_之_乃_入_
17、观_后_井_中_玉_勾_洞_天_深_处。相传老人或为童子,或为黄鹤,千年于兹矣。识者谓即黄冠后身云。 (选自虞初新志)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_既_审_上_晓_音_律_尤_自_刻_苦_往_往_令_侍_嫔_御_歌_必_为_奇_巧_声_动_上_由_是_得_幸_程_一_日_果_以_眦_睚_杀_人_上_大_怒_立_命_斥_出_付_京_兆。 (选自唐语林)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_一_人_专_取_良_计_入_以_为_出_不_虚_价
18、_亦_不_过_取_赢_一_人_良_不_良_皆_取_焉_其_价_之_贱_贵_惟_买_者_之_欲_而_随_以_其_良_不_良_应_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选自刘基郁离子)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_文_忠_镇_浙_东_聘_为_郡_学_正_久_之_举_于_朝_授_南_康_丞_南_康_俗_悍_谓_丞_儒_也_易_之。居数月,擿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选自明史) 6用斜
19、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_举_明_经_因_诣_京_师_中_路_逢_徒_步_者_自_云_父_为_颍_上_令_闻_病_笃_倍_道_将_往_焉_徒_步_不_前_计_无_所_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 (选自旧唐书)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至_海_中_遇_大_风_船_欲_倾_覆_舟_人_大_恐_请_尽_弃_所_载_不_尔_船_重
20、_必_难_免_副_使_仓_惶_取_船_中_之_物_投_之_海_中_便_不_暇_拣_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选自梦溪笔谈) 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_将_韦_岳_告_位_集_方_士_图_不_轨_监_军_高_重_谦_上_急_变_捕_位_劾_禁_中_孔_戣_奏_刺_史_有_罪_不_容_系_仗_内_请_付_有_司_诏_还_御_史_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选自新唐书)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
21、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_潜_出_坐_佛_膝_上_执_策_映_长_明_灯_读_之_琅_琅_达_旦_佛_像_多_土_偶_狞_恶_可_怖_冕_小_儿_恬_若_不_见_。 (选自王冕传)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_臣_安_敢_戏_其_君_乎_臣_闻_之_少_而_好_学_如_日_出_之_阳_壮_而_好_学_如_日_中_之_光_老_而_好_
22、学_如_炳_烛_之_明_炳_烛_之明_孰_与_昧_行_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 答案 1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原文: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阳子到宋国,住在旅店。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丑陋的受尊崇而美丽的被轻视。阳子问这种情况的原因,旅店的主人回答说:“那个美丽的自认为美丽,但我不认为她美丽;那个丑陋的自认为丑陋,但我不认为她丑陋。”阳子说:“弟子们记住!行为善良而能去除自认为贤良的(炫耀的)思想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文言文 专题 断句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