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文《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 目: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施工要点 学习中心: 层 次: 高起专 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年 级: 2009年 秋 季 学 号: 091345204055 学 生: 指导教师: 屈威 完成日期: 2011 年 7 月 18 日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不良地质产生沉降和失稳及其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并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减少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路基排水技术,不良地质软基施工技术,高边坡、易风化岩石边坡、土质不稳定边坡防护施工技术展开讨论。关键词:软基边坡;沉降;稳定;滑移;施工与防护技术目 录内容摘要I引 言11 路基沉降与失稳产生的原因2
2、2 路基排水施工技术32.1 地面排水32.2 路面排水32.3 地下排水33 不良地质软基施工技术43.1 换填法4 抛石挤淤法43.3 强夯法43.4 砂垫层法43.5 塑料排水板法43.6 搌动碎石桩挤密法43.7 土工布软基处理法43.8 反压护道法53.9 复合土钉墙支护法53.10 排水固结法53.11 石灰桩法54 不良地质边坡防护技术64.1 植物防护64.1.1 种草64.1.2 铺草皮64.1.3 植树64.2 框格防护64.3 工程类型的防护74.3.1 抹面或捶面74.3.2 喷浆及喷射混凝土74.3.3 护面墙74.3.4 浆砌片石护坡74.3.5 抗滑桩边坡防护74
3、.3.6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边坡防护84.3.7 柱列式灌注桩和排桩支护84.3.8 搅拌桩支护84.3.9 钢板桩支护8结束语9参考文献10引 言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路网完善的需求,公路建设逐步进入山区,由于建设施工的影响,从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特别是地质不良地段,破坏性尤为突出。不良地质地段,一般地质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难易发。如果不加强不良地质公路建设与防护质量要求,势必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增加投资,影响工期,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雨水、风力、水流、波浪等不良地质与自然因素对路基及边坡的危害,也为了改善公路路容,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施工中通过加强过程控
4、制,尽量减少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加强对易风化岩石、软弱土质及高边坡的防护与绿化,对防止路基失稳和美化公路自然环境,提高公路建设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良地质条件下公路建设与防护技术展开论述。1 路基沉降与失稳产生的原因路基沉降是因为地基底层处理没有达到稳定层或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本质是由于地基或者路基本身土层的固结压缩排出空隙中的水分或者空气导致整体积减少造成的。路基边坡稳定的实质就是控制边坡滑动。当由重力产生的滑动力等于土体抗剪强度产生的抗滑力的时候土体就处在临界稳定状态。当
5、滑动力大于土体的抗剪强度的时候土体就失去稳定。路基边坡滑塌是公路边坡主要的病害。2 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地面排水一般不良地质公路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修筑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对于排水沟渠,一般要求铺砌防护,目前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这对于过去的做法有了改进,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路面排水它的作用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降水,减少从路面渗入路基层,使不冲刷路基边坡。路基横坡度应做成2%。在路基两侧的硬路肩每隔2m-5m设置横向排水管,排水管一般采用PV水管,同时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者现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
6、角形集水槽流水,每隔20m-50m间距设置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起来,将雨水排到排水沟中。在降水量低的地区大多采用在中央分隔带设过水槽排水。2.3 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设施有明沟、暗沟、渗沟、检查井等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时严格按设计文件与技术规范确定其类型,位置及几何尺寸。3 不良地质软基施工技术软基是最常见的不良地质体现,软基处理不当,最容而产生压缩变形,沉降,滑坡。控制这种不均匀沉降通常是将软基进行规范处理和通过加强路基施工质量来控制的。软基施工处理的一般方法分为:换填法、抛石淤法、强夯法、砂垫层法、塑料排水板法、搌动碎石桩挤密法、土工布软基处理法、反压护道法、复合土钉墙
7、支护法、排水固结法、石灰桩法。3.1 换填法淤泥及软土厚度小于2m时,可以将淤泥软土全部挖除,使路堤填筑于稳定的基底或将换填渗水强的砂土层上。3.2 抛石挤淤法厚度小于3m,表面较湿软,呈流动状态,不易排水,石料方便时,可以从路基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石料将淤泥挤出,提高路基强度,所用石料不易风化的大块石,尺寸一般不得小于0.3m。3.3 强夯法近年来相继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或其他颗粒材料,通过夯击排开软土,从而在地基中形成块(碎)石墩,称为强夯置换法。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土或淤泥质土路基,强夯法处理的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处理方法。3.4 砂垫层法软土地区路堤高度小于2
8、倍极限高度时,可在软土顶面层铺设-1m厚砂垫层,形成一个排水面,促进路面底部的排水,提高路基强度与稳定性。3.5 塑料排水板法用打设的塑料排水板作为软土的排水距离,从而加快软土的固结,加快沉降,提高路基强度,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饱和度较大的淤泥或软土地带。3.6 搌动碎石桩挤密法在软土路基中,通过碎石在沉桩过程和成桩以后,对桩周的土体产生较大的挤密,使土中原有的一级蜂窜状结构(或团块结构)遭到破坏,挤密或二级蜂窝结构即絮状结构或团体结构,以至均匀结构。大大提高了土的密实度,土颗粒的排布更趋稳定,提高了地基土的强度,同时还具有垫层、加筋、排水和置换作用。3.7 土工布软基处理法路基地下水位高时,土
9、体松软,土壤潮湿,以土工布摊铺底层,并拉向边坡作防护,有利于排水,使荷载分布均匀,从而加强路基的稳定。当填土路堤较高时,可适当分层使用土工布,提高路堤刚度。与砂垫层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3.8 反压护道法路堤高度超过极限高的1.5-2倍时,通过反压护道路堤下的淤泥或软土趋于稳定,护道一般采用单级形式,其高度为路堤高度0.3-0.5倍。3.9 复合土钉墙支护法复合土钉墙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开发成功的一项深基坑支护新技术,它是由普遍土钉墙与一种或若干种单项轻型支护技术(如预应力锚杆、木桩、竖向钢管、微型桩等)或截水技术(深层搅拦法、旋喷桩等)有机组合成的支护截水体系。复合土钉墙克服了土钉支护没有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论文 高强 混凝土 配合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