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考研名词解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设计史考研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史考研名词解释.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词解释1.乌尔姆高等造型学院:乌尔姆造型学院由奥托艾舍和马克斯比尔等于1953年在乌尔姆创立。因为其强调从技术方面培养设计师与其对系统设计的推崇,使乌尔姆造型学院成为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乌尔姆造型学院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设计学校,是继包豪斯之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奠定了艺术设计更多的和科学相联系的基础,为艺术设计广泛地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 2.功能主义: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功能
2、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3.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4.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芬兰、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形成,以
3、斯堪的纳维亚最为突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通过适当的运用现有技术,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集理性与浪漫于一身。以保罗汉宁森、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 5.波普风格: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二战以后新生一代希望有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于是在英国青年设计家中出现了波普设计运动。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奇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6.德国工业联盟:德国新艺术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
4、代工业中所出现的设计问题,1902年开始,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工业家,建筑师,艺术家组成的联合体称为德国工业联盟,他们从“青年风格”中分离出来,试图从新的角度、新的方面去探索工业化和机械化条件下新的设计艺术形式,在这种过程中比较突出的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和穆特修斯。代表人物为亨利威尔德等。联盟宣言是:1.艺术与工业、手工业相结合;2.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种不同的项目设计综合在一起;3.强调走非官方路线,避免政治对涉及的干扰;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现代工业。7.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1920年代。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
5、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8.荷兰风格派:荷兰风格派于19171928年由蒙德里安等人在荷兰创立。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风格派的特征:1.把传统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4.
6、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9.装饰艺术运动:装饰主义运动始于巴黎,主要集中在豪华和奢侈的产品和艺术品设计中,后来陆续传入其他国家,从而形成一个国际性的设计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表现为用直线和对称的构成,在材料上使用新材料,使原本的手工艺与工业技术对立的现象得以解除,并以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著称。10.流线形设计:“流线型”设计风格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盛行的的一种典型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流线形设计是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并形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11.罗马式建筑:罗曼建筑译
7、作罗马式建筑。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西面有一、二座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12.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劵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劵,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劵上,形成拱顶。由于采用了尖劵、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
8、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 13.巴洛克风格:(109)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又称路易十四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强调作品的空间感、立体感和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运动与变化。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14.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主要指路易十五室内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优美弧形线条所构成的粉饰文化,又称路易十五式风格。洛可可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9、。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型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 15.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又称帝政式风格,是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初风靡西欧的艺术文化样式。新古典主义力求恢复古典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与衰落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相对,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开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股新的美学观念。缂丝:缂丝,又名刻丝,是一种新兴织品,纬线根据图案需要织入,即“通经断纬”织法,主要用来织书画作品,细腻写实,一如描画,北宋时主要产地在定州,南宋时以云间(松江)为中心,出现了朱克
10、柔、沈子番、吴煦等名家。 纳石失:“纳石失”也称 “织金锦”,它是一种以扁金线或圆金线来织造纹饰的丝织物,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元代织造工艺的典型代表。 园冶:园冶,园林专著,明代计成著。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五彩:五彩瓷器是明代彩瓷中的名品,开始于明宣德时期。五彩瓷器可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
11、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粉彩:是在清康熙年间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月份牌年画:月份牌年画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于上海,风行全国城乡的一种商业绘画,因画面附有年月历表而得名。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建筑排列在一条
12、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水晶宫博览会: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霍塔旅馆:维克多-霍塔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大师,霍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线条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它起伏有力,并成为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巴黎地铁设计:吉马德(Hector Guimard,1867-1942)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法国新艺
13、术运动受到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高迪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以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为代表,他吸取了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形式,以浪漫主义的幻想,将极力软化的曲线趣味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巴赛罗那的米拉公寓是一个典范。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石器设计: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
14、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在石材的选择上,已十分注意石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的选择。石斧选用长形的石块,以便稍加打磨,石刀是呈片状的,所以多选用片页岩,以便于剥离。例如制作石斧、石锛的石材硬度很大,器形必须设计成扁平刃利;石镞的硬度较小,镞头必须犀利尖锐。经过不断地观察、揣摩和实践,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萌启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石器的设计上,是经过艺术思考的。他们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
15、法。原始半坡型彩陶 :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的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彩陶: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以下特点: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
16、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青铜器设计: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饕餮纹: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纹样。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
17、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有许多学者曾作过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饕餮是由双鸡相对组成一个羊头,鸡羊谐音,有“吉祥”之意;有人认为是“通天地(亦即通生死)”;有人认为是“辟邪驱鬼”;有人认为是“戒之在贪”;有人认为是“象征威猛、勇敢、公正”;还有人认为是“祭神”等等。夔纹。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失蜡法: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也称蜡模法。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是用蜡来制造模型,然后在模型内外敷泥,成为泥范,再制为陶范,最后再浇入铜熔液进行铸造,蜡则熔化流失。蜡模比起泥模,可以进一步精雕细刻,失蜡法可以制造极为精细或镂空和各种造型的装饰。甚至鸟兽象形
18、的容器也铸造得十分准确生动。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失蜡法铸造的。所以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仰覆莲花瓷尊:南北朝有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设计的瓷瓶,又名仰覆莲花瓷尊,该瓶新颖别致,尊体以腹为中心,上下部塑饰各为相向的三层莲花瓣,层层相接,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全尊共七层。肩部有耳,颈部塑出花鸟云龙。此尊高66.5厘米,口径19.2厘米,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三彩:唐三彩,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
19、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o左右焙烧。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宋代瓷器:宋代瓷器设计高度发展,突出表现在全国各地名窑众多,著名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和钧窑等。掌握了多种烧造技术和装饰技法,产品各具特色。例如定窑,此地古属定州,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故名,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和印花。刻花的线条洗练流畅。例如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图404。这种裂纹,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又赋予它们以各种名称。例如,纹片极细小如鱼子的,称为鱼子纹;纹片大而呈弧形的,称为
20、蟹爪纹;纹片大小相同的,称为百圾碎。 青花和釉里红:元代烧成的青花和釉里红,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蓝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高温下烧成。当釉开始熔融后,火焰呈还原性,烧到最后阶段要成为中性或略带氧化性,此时釉料形成具有光泽的无色透明釉层,覆于蓝色纹饰之上,显得庄重、美丽、朴素、典雅。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所谓釉里红就是釉下彩瓷,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1250高温中烧制。它是受宋代钧窑紫红色釉斑的启发而造
21、的。 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明式家具讲究选料,选材是设计意匠的重要部分之一。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也采用楠木、樟木、胡桃木及其它硬杂木,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明式家具的造型安定,简练质朴,讲究运线,线条雄劲而流利。明代家具的最大特点,它擅长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巧妙的结合起来。造型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曲度都基本适合于人体的曲线,触感良好。明代家具采用木构架的结构。结构科学合理。明代椅子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有的椅子座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这
22、是和封建统治阶级要求“正襟危坐”,以表示他们的威严分不开的。营造法式:宋代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监丞李诫。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北宋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架建筑的用“材”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 斗拱: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
23、在结构上挑出承重,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传递到柱上。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明清北京故宫: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是体现帝王权力的,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为了显示整齐严肃的气氛,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在宫城中以前三殿为重心,其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其主要建筑。北京故宫从大明(清)门至奉天(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间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明清故宫建筑组群的布局组合形式均根
24、据中轴线发展。世界各国,唯独中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范,北京故宫的严格对称布置,层层门阙殿宇和庭院空间相联结组成庞大建筑群,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可以视作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大门方位一般南向,位于住宅东南。大门正对的街侧设影壁,独立如屏风,轴线上增加平行几组纵轴,称为跨院,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前院外人可到,内院非请勿人,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无论多少进,垂花门必在中轴线上。垂花门,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联珠等富丽木雕。界分内外,形体华美,为全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计 考研 名词解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